攀登者:影片矛盾

如風常伴人來人往 發佈 2022-05-14T21:16:59.962987+00:00

一個故事要講下去,就必須要有矛盾,產生矛盾、表現矛盾、解決矛盾,這個故事才算結束。歸根結底,就是四個字:國家榮譽。

一個故事要講下去,就必須要有矛盾,產生矛盾、表現矛盾、解決矛盾,這個故事才算結束。正如許多影評所指出的,這個故事的主要矛盾在曲松林身上,由丟失的攝影機所引發。因為丟失了攝影機,中國1960年登上珠峰的壯舉不被世界承認,讓全世界登山屆看了中國15年笑話,曲松林一直對此耿耿於懷。哪怕趙政委說「我們的強大,不需要向世界證明」,曲松林仍然沒有放下。歸根結底,就是四個字:國家榮譽。沒有人想看到國家被全世界笑話,尤其是那個年代,中國真的需要向全世界證明,所以曲松林恨方五洲,並對李國梁格外嚴格。

關於主要矛盾,許多影評都有說到,不再贅述。下面說說影片中的支線矛盾。個人認為,支線矛盾共有三條:方五洲和徐纓的那句話、李國梁和黑牡丹的照片、楊光和趙虹的腿。

有許多影評認為,一部愛國主義影片就不應該有感情戲,看著很尬,應該剪掉。我不這麼認為。借用一個影評者的話「人要先愛人」。目前存在的愛國主義影片,又一個共性主題:舍小家,為大家。過去的《冰山上的來客》如是,如今的《飛天》亦如是。如果沒有「舍小家」,就體現不出「為大家」,所以感情戲是必要的。如果一個人不愛兄弟、朋友、愛人,不曾經歷過這些美好的感情,那麼他對國家的愛也是空洞的。正是這些感情戲的存在,更能體現出英雄人物在面對取捨時的艱難抉擇,烘托他們的愛國形象。如果真的將這些感情戲剪掉的話,我想我的觀感體驗不會這麼強烈。

1.方五洲和徐纓。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心照不宣,只差最後這句話來完成臨門一腳。無論是劇情還是演員的表演都恰到好處,那個時代,愛情的表達方式也不過如此了,連求婚都要藉助一首情詩。「我要娶你」這四個字,放到現在,無論男女都可以脫口而出,而對於一個硬漢來說,徒手攀爬廢舊工廠甚至還更容易些。對於那個年代的人來說,愛情,浪漫而莊嚴;婚姻,美好而鄭重。這段感情戲的存在,豐滿了方五洲的人物形象,兩次登山,他都是選擇從珠峰頂回來以後再向徐纓求婚,徐纓也為了方五洲登頂,加入登山隊,最後犧牲在珠峰上。兩人的行為表現均貼合愛國主義影片「舍小家,為大家」的共性主題。另外,有許多影評認為徐纓這個人物完全是一個愛情至上的小女人,關於徐纓的人物形象,我會在第三部分重點闡述。

2.李國梁和黑牡丹。兩人在珠峰大本營上相遇,暗生情愫,但並未點破,黑牡丹偷偷給予李國梁照顧(儘管好心辦了壞事),李國梁也偷偷拍黑牡丹的照片。如果李國梁沒有死,二人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結局,可惜沒有如果。不知道已經看過影片的觀眾有沒有注意到,黑牡丹一開始是被分配在後勤隊中的,負責為突擊隊提供服務,她與其他後勤隊員一起在冰裂縫搭建金屬梯,去北坳營地、前進營地搭建帳篷,但是李國梁犧牲後,他成為了突擊隊中的一員。不考慮真實的歷史,我們可以將之理解為「你為之奮鬥的目標,我來為你實現」。

再提一點,李國梁死後,黑牡丹手裡出現了李國梁的信,鏡頭給了信一個特寫,裡面有黑牡丹的照片和一張寫了字的信紙。影片沒有交代信是怎麼來的,信紙什麼時候寫的,我來做一個大膽的猜測。真實歷史中,劉連滿因為搭人梯體力耗盡放棄登頂,讓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繼續向前,劉連滿沒有使用隊友留給他的氧氣瓶,而是寫了一封遺書。我猜,李國梁的這封信有可能就是遺書。那次攀登,他們沒有8600米以上的攀登經驗,極有可能一去不回,可能所有隊員都寫了遺書,每個人都抱著必死的信念上山,如果我的猜測沒錯,這個小細節將愛國主義進行了升華。

3.楊光和趙虹,這兩人之間看起來不存在愛情戲,兩個人的對手戲共有三場,這三場戲基本上是趙虹在這部電影中的全部戲份,因此,我便也拿出來說一說。第一場,趙虹治好楊光的腿後,滿臉微笑地噎方五洲:「方隊長,你們的任務是登上珠峰,而不是在我這裡躺著」。第二場,趙虹告訴楊光他有不適合登山的遺傳病。遺傳病這個情節,在後面的劇情中並沒有任何後續,一開始我覺得有點多餘,但我在思考「人為什麼登山」這個問題時有了答案。人為什麼登山?有人為了完成任務,有人為了實現理想,有人為了彌補遺憾,楊光呢?他是為了他的父親。與之前兩對男女不同,這是另一種人物形象。他沒有什麼特別偉大的理想和使命感,只是單純地想去離他父親最近的地方,這與二人的第三場戲為影片最後的彩蛋提供了基礎。

不少影評認為楊光的行為不符合邏輯,實則不然。我們試想一下,一個隨隊醫生,肯定是要為所有隊員生命負責的,當她發現有隊員可能患有不適合登山的疾病,應當怎麼做呢?正常來講,一定是上報組織,把這個人從隊伍中拉出來,不讓他登山。但趙虹沒有,她隱瞞了楊光的病情,這讓楊光可以隨隊上山,楊光內心一定是感激的。所以陽光的行為邏輯是這樣的:在突擊營地休息時,隊友生病,楊光向趙虹求救時不慎碰到了燒開的熱水,趙虹被熱水燙傷,楊光匆忙將趙虹的褲子剪開,此時風力過大,營地被吹走,十二人只能掛在金屬梯上搖擺求生,儘管趙虹的睡袋仍在,楊光心有愧疚,仍然將自己腿部的睡袋剪下來套給身邊的趙虹。這裡涉及到兩個常識。一個是急救常識:當被嚴重燙傷時,需要立即將患部周圍的衣物剪開,以防與皮膚粘連導致二次傷害,所以楊光當時立即就將趙虹腿部的褲子剪開了,楊光沒忘掉這個細節,所以才有了剪睡袋的舉動。第二個常識:我們在上中學時曾學到氣壓的部分,老師會告訴我們由於西藏地勢高,氣壓低,所以西藏的水剛燒開時只有50多度,因此需要多少一會,楊光碰倒開水時,鍋口正冒著熱氣,可見並不是剛燒開,因此水溫是不低的,再加上周圍的極端天氣,溫度是零下幾十度,皮膚在這種環境下,哪怕是碰到50度的水估計也是受不了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