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兒童食物過敏

遼瀋名醫 發佈 2022-05-15T14:06:20.271204+00:00

您,有沒有為孩子添加輔食犯難過?您,有沒有為孩子食物過敏發愁過?您,有沒有為孩子免受過敏糾結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些寶寶食物過敏的基本知識吧。一、什麼是兒童過敏?


您,有沒有為孩子添加輔食犯難過?

您,有沒有為孩子食物過敏發愁過?

您,有沒有為孩子免受過敏糾結過?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些寶寶食物過敏的基本知識吧。

一、什麼是兒童過敏?

兒童過敏是指機體受到變應原,如蟎蟲、蒿屬花粉、食物、藥物、寄生蟲等刺激後,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亂和/或組織損傷,屬於異常的免疫反應。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急性蕁麻疹、嬰兒濕疹、接觸性皮炎、特異性皮炎、食物過敏、藥物過敏、過敏性休克等,其中食物過敏是臨床上最常見、最重要的過敏性疾患之一,可能影響近5%的成年人和8%的兒童。

二、什麼是食物過敏?

答:食物過敏是食物不良反應的一種。絕大多數人進食食物後都可以耐受,但是有部分人對進食的食物出現異常反應,就稱為「食物的不良反應」。食物不良反應包括食物過敏、食物不耐受和食物中毒。食物過敏是由於食物蛋白引起的異常或過強的免疫反應,兒童期是食物過敏的高發年齡段,食物過敏的症狀呈非特異性,幾乎涉及全身各個系統,因而增加了診斷的難度,並常常延誤治療。

三、出現哪些症狀要懷疑是食物過敏?

答:食物過敏症狀可能出現皮膚、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多系統症狀,還可能出現營養障礙,影響孩子生長發育等。如果寶寶出現以下症狀,就要懷疑食物過敏:

進食某種食物後出現口周發紅或水腫。

②皮膚濕疹或紅疹,伴有瘙癢。

③持續腹瀉,反覆嘔吐,大便帶有血絲,無故拒奶等。

④反覆咳嗽、喘息、煩躁不安、頻繁哭鬧。

⑤上述症狀與食物之間有高度重現性。

四、哪些食物容易過敏?

答:嬰幼兒時期,90%的食物過敏與牛奶、雞蛋、大豆、小麥、花生、魚、蝦、堅果等8種食物有關。花生、堅果類過敏可能持續數年,甚至成年後。

五、為什麼寶寶容易發生過敏?

答:寶寶容易發生過敏,主要原因有:

1.新生寶寶出生時在免疫功能方面就具有天生的過敏體質,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達到免疫平衡,也就沒有那麼容易過敏了;之前過敏的食物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也可能不過敏了。

2.寶寶腸道發育不完善,腸道屏障功能弱,食物中的大分子蛋白質容易透過腸道屏障引起機體發生過敏反應。


3.有過敏家族史的寶寶,發生過敏的概率會增加。研究發現父母親都有過敏的,寶寶發生過敏風險性達40%-60%;父母親有相同的過敏表現,寶寶發生過敏的危險性為50%-80%;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正常,寶寶發生過敏的危險性約5%-15%。

4.剖宮產、過早或過晚引入固體食物過多攝入維生素製劑、菸草煙霧暴露等會增加食物過敏的發病風險。

六、怎樣確定寶寶有無食物過敏?

答:在寶寶出現過敏症狀或添加輔食前,父母經常希望通過檢查來判斷寶寶對什麼食物過敏。目前醫學上最靠譜的判斷過敏的方法是食物迴避及激發試驗」,即觀察寶寶吃了某種食物以後,是否出現過敏症狀,如出現過敏症狀,就停止吃這種食物2-4周,等症狀減輕甚至消失後再吃同樣的食物,如果吃了再次出現類似表現,就說明寶寶對這種食物過敏。如果寶寶有嚴重的食物過敏史,激發試驗就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避免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危及生命。

七、寶寶食物過敏該怎麼辦?

答:當然是找醫生了。

如果懷疑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了,需要立即停止進食該類食物,併到醫院就診,由過敏科或者兒科醫師進行相關的臨床評估,需要詳盡的病史、詳細輔食添加情況、臨床症狀,並需要根據相應的體格檢查、相關的過敏原篩查試驗(包括食物過敏原的皮膚點刺試驗、食物的血清特異性IgE檢查),通過排除飲食試驗、食物日記、必要時做食物口服激發試驗等來診斷,同時也會和其他疾病鑑別區分。

寶寶發生食物過敏後,專科醫生會根據寶寶的症狀嚴重程度和已經造成的寶寶身體的損害進行對症的治療。當然必須要立即嚴格迴避(不能繼續進食該食物)過敏的食物和含有過敏食物配方的相關食物。必須提醒的是:家長不能單憑皮膚點刺試驗等過敏原檢查結果,就自行斷定寶寶食物過敏或者不過敏,就嚴格地給寶寶禁食該食物,這樣會對寶寶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一般過敏原檢查結果的陰性或者陽性僅供參考的,需交由專科醫生綜合判斷決定。寶寶出現食物過敏,並不代表永遠都不能吃了有的食物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可能逐漸接受而不過敏了,比如牛奶蛋白過敏85%-90%的孩子在3歲左右出現臨床耐受,雞蛋過敏的孩子平均耐受的年齡是5歲,而魚蝦、乾果類的食物隨年齡增加,過敏的概率可能會增大。

雖然食物過敏常會隨年齡增長出現耐受,但早期的治療對於改善預後及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治療通常包括兩部分,一方面可以通過迴避致敏食物而阻止過敏症狀的發生;但要避免因迴避食物而造成兒童營養不良或過早接觸其他致敏食物,一般每3至6個月重新評估及調整飲食治療時間。其次通過藥物使出現的過敏症狀得到緩解,可短期用如抗組胺藥、肥大細胞穩定劑、糖皮質激素等。

八、預防和生活注意事項?

答:1.國內外專家一致認為,純母乳餵養是預防嬰幼兒食物過敏的有效方法之一,對於有過敏家族史的嬰幼兒,建議1歲以內最好堅持母乳餵養母乳中含有多種免疫球蛋白,對預防過敏有好處,同時母親要適當地限制一下可能高度過敏的食物(比如雞蛋、蝦、蟹),因為過敏的食物蛋白成份可以通過乳汁被寶寶攝取。如果無法母乳餵養,也可以考慮給予餵養水解配方奶粉。

  2.對1歲以下的嬰幼兒,不宜餵養魚、蝦、蟹、貝類、蛋類、蘑菇、蔥等易引起過敏的食物。4個月內最好純母乳餵養,1歲以後開始喝牛奶,2歲後開始給予進食雞蛋,3歲後進食海鮮產品。輔食添加順序可依次為穀物――蔬菜――水果――肉、魚、蛋類。

  3.嬰幼兒在添加新的食物時,一定要一樣一樣分開來增加。每添加一種新食物時,少量開始,以便觀察寶寶胃腸道的耐受力和接受能力,減少食物過敏的不良後果,同時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有無過敏的反應,如出疹、瘙癢、嘔吐、腹瀉等,以及以上提到一些症狀。一旦出現過敏症狀,最好停止繼續進食這種食物。切忌多種新食物一起添加,不利於家長和醫生分清過敏原。需要鑑別:再給寶寶試食新食物時,寶寶通常有拒食、不合作表現,這算是寶寶的防禦本能,可以停餵3天左右後再試餵。如果持續拒絕某種食物,也要考慮食物過敏可能,慎重繼續餵食。

  4.部分食物加熱煮熟後其致敏性會降低,也就是引起過敏的可能性也會降低,所以給寶寶烹飪的食物應該充分地加熱煮熟,減少寶寶的致敏機會。

  5.應該儘量避免給寶寶進食含有合成色素、防腐劑和保鮮劑的食品。

6.食物過敏的寶寶,其監護人需了解如何識別、避免食物過敏原的相關知識,學會食物過敏的症狀和體徵的早期識別,學會當寶寶出現了緊急事件(嚴重過敏反應)的自行處理和就醫注意事項。

專家簡介:尚偉光,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兒科醫生、主治醫師、在讀博士


東北三省及內蒙地區呼吸過敏協作組委員,東北三省及內蒙地區兒童呼吸睡眠協作組委員,東北三省及內蒙地區病毒感染與嬰幼兒喘息診治及研究協作組委員。主要擅長兒童呼吸及過敏性疾病的診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