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宗室唯一現存別墅——大南峪奕繪顧太清故居

西山老閆 發佈 2022-05-16T19:10:29.866379+00:00

因屬重點安全單位,不是隨便能踏足之地。《房山區志》與《房山地名志》均以呂祖廟一稱納入區級文保,沒有提及奕繪顧太清故居一事。

大南峪位於房山坨里西北辛北路西側,多年前一直是京煤化工的火藥庫。因屬重點安全單位,不是隨便能踏足之地。《房山區志》與《房山地名志》均以呂祖廟一稱納入區級文保,沒有提及奕繪顧太清故居一事。

《房山區地名志》記:「呂祖廟 位於坨里大南峪內,創建於明代,清代重修。寺依山而建,總面積五萬平方米。廟前150米處是過街樓,為明代建築,樓內設一座三孔石橋。廟為四進殿堂,前均設月台。末殿為兩層閣樓,上下各五間,前出廊,面闊16.8米。建築裝修部分被改,有微破壞」。《房山地名志》所記呂祖廟,是明代皇帝朱翊鈞生母李太后所建的天台寺的一部,後又被奕繪與顧太清重建為大南峪別墅。

奕繪,全稱愛新覺羅·奕繪,字子章,又號妙蓮居士,太素道人,為清乾隆帝第五子榮純親王愛新覺羅永琪之孫,榮恪郡王綿億之子。生於嘉慶四(1800)年,嘉慶二十(1815)年六月承襲多羅貝勒,道光十八(1838)年戊戌七月初七日辰時溘逝,年僅四十。奕繪是清嘉慶、道光年間一位頗有名氣的宗室詩人。

顧太清(1799年2月——1877年12月。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嫁為貝勒奕繪的側福晉。顧太清被現代文學界公認為"清代第一女詞人"。晚年以道號"雲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說《紅樓夢影》,成為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說家。顧太清文采見識,非同凡響,因而八旗論詞,有"男中成容若(納蘭性德),女中太清春(顧太清)"之語 。

1834年3月年奕繪和顧太清遊歷大南峪曾賦詩:"三月三日天台寺,日午靈風入法堂。一段殘碑哀社稷,滿山春草牧牛羊。庭前柏子參真諦,洞口桃花發妙香。笑指他年從葬處,白雲堆里是吾鄉」。奕繪顧太清遊歷大南峪,看中這片幽靜的山林,七月奕繪開始在呂祖廟基礎上修建別墅。奕繪修建大南峪別墅歷時五年,至奕繪去世時尚未竣工。

《房山區志》全篇引用《地名志》文章,均以呂祖廟文保介紹,也未提及奕繪顧太清故居。廟前一百五十米為過街樓,過街樓為明代建築,又稱楊樹關。過街樓內的三孔石橋尚存,但橋與地面已經淤平。惟橋上的漢白玉石欄遮掩在荒草之中,無法拍出橋的效果。

別墅建築群為四進院落,房屋前均設月台。第一進院為山堂,房後有兩棵高大的白皮松。東側胯間設有天窗,是後改建的饗殿,即廚房、餐廳。

當時別墅院內已無法進入,只能走旁邊小路上行。南山林木蔥鬱,別墅慘不忍睹。

正室屋頂已毀,曾高懸的霏雲館匾額也沒有了蹤影。

霏雲館兩側各有廂房三間,主體尚好只是荒榛滿目。

霏雲館後為「清風閣」,清風閣為二層磚木建築。

清風閣上下五楹,檐下曾懸「清風閣」匾,閣下各有鹿頂小室一間。

清風閣前出廊面闊16.8米,廊下石階為漢白玉條石砌成。

一層頂部用圓木微距排列,堅固、隔音、保暖。

清風閣後有漢白玉石欄階梯,階梯之上為奕繪顧太清及其子墓寶頂。寶頂四周原設有石圍欄,當時只能見到階梯兩邊的圍欄,寶頂已不復存在。

大南峪以楊樹關、第一橋、山堂、霏雲館、紅葉庵、大槐宮、東坡小石城、牛羊砦、菜圃構成大南峪十景。可惜多羅貝勒奕繪在大南峪別墅尚未完工即去世。顧太清是奕繪的側室,奕繪於道光十八年七月初七病故後,因清代詩人龔自珍的一首詩「空山徒倚倦遊身,夢見城西閬苑春;一騎傳箋朱邸晚,臨風遞與縞衣人」。被人利用,引起一段「丁香花」歷史公案。這段公案若發生在當下也就是名人緋聞。但當年十月二十八日,奕繪與嫡福晉所生長子載鈞以「丁香花案」為由,挾太夫人(太清的婆婆)之命將顧太清及其所生子女趕出府邸。有文章稱顧太清被趕出家門後,時常生活在大南峪。直至五十九歲親生兒子襲鎮國公,顧太清終於和她的子孫無拘無束名正言順地生活在榮王府。

光緒三(1877年12月7日)年丁丑年十一月初三,顧太清走完了人生最後的歲月,卒於大佛寺北岔府邸。享年79歲,後葬於房山大南峪園寢,與奕繪合葬魂歸一處。

大約從兩千年後,每逢清明前後,奕繪和顧太清後人都會來大南峪掃墓祭祖。著名滿學女真文和蒙古史專家金啟孮在世時,就一直在為建設奕繪顧太清紀念館奔走。老人家曾和啟功、史樹青、羅哲文等一批名家學者聯合簽名,向市政府提交了倡議書。在各方的努力奔走下,大南峪終於見到了整修後的畫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