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成康之治

字知字明 發佈 2022-05-18T02:04:47.972232+00:00

周朝第三任君主,周武王姬發的孫子,周成王姬誦的兒子。周成王臨終前,擔心太子姬釗不能勝任君位,於是命令召公奭和畢公高率領諸侯輔佐太子姬釗登基。周康王即位後,遍告諸侯,向他們宣告周文王、周武王的事業,以申誡諸侯,寫下《康誥》。周康王最大的功績是在執政期間維護了國家的穩定,邊境的安穩。

周朝第三任君主,周武王姬發的孫子,周成王姬誦的兒子。周成王臨終前,擔心太子姬釗不能勝任君位,於是命令召公奭和畢公高率領諸侯輔佐太子姬釗登基。周康王即位後,遍告諸侯,向他們宣告周文王、周武王的事業,以申誡諸侯,寫下《康誥》。

周康王最大的功績是在執政期間維護了國家的穩定,邊境的安穩。周康王二十五年,為了消除邊患,周康王命盂率領大軍進攻鬼方。鬼方亦調兵迎戰。經兩次大規模作戰,周軍斬殺鬼方4800多人,俘獲其4名首領及以下1.3萬多人,還繳獲很多車馬和大量牛羊。周軍將鬼方又驅逐至遠離鎬京的汫隴和岐周以西。周西北邊境暫安。經過兩次大規模的作戰,戰鬥力已經大大增強的周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殲滅敵人四千八百多人,俘獲一萬三千多人,並繳獲大量車馬和牛羊等戰利品,使邊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得到安定。

由於在周公旦、召公奭和畢公高等賢臣的輔佐下,周成王至周康王時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

《說文·禾部》:「穅,榖皮也。從禾從米,庚聲。康,穅或省。」(穅,穀物的皮殼。由禾、由米會意,庚聲。康,穅的或體,穅省去禾。)

「康」是指事字。甲骨文從庚(搖鈴),下邊四點象徵搖鈴發出的樂聲,表示正在演奏樂鈴。隸變後楷書寫作「康」。「康」的本義是演奏樂鈴。引申為歡樂、安樂。如「康樂」、「安康」。又引申指身體強健。如「健康」。進而引申指富裕、豐富。如「小康」,意思就是指家庭經濟比較寬裕。

周朝第四任君主,周康王姬釗的兒子,姬瑕周昭王。

成康治世之後,西周王朝本該迎來一個盛世,但此時西周王朝的執掌者卻「王道微缺」。周昭王十四年(前982)夏四月初八,鎬京突然出現反常的自然現象,河、井、泉、池裡的水同時泛漲,井中的水竟然溢出井外,緊接著宮殿和民宅山川大地都搖晃起來。夜裡有五色光氣入貫紫徽星座,遍於四方,盡作青紅色,天空竟然看不見二十八宿。古人認為天象和人間為表里,王道缺失才招致異象疊生。

說的王道缺失應該就是當時魯國發生的政變:魯侯之弟姬沸殺死兄長魯幽公姬宰奪取侯位,自稱魏公,周昭王對此竟聽之任之,既不發兵征討,也不興師問罪。

周昭王在位期間曾三次南巡,前兩次南巡都打了勝仗,平定了南方的敵對勢力,穩定了國家的局勢。但是第三次雖然也打了勝仗,周軍凱旋迴師渡漢水時,因攜帶俘獲的大量戰利品青銅(即考古銘文中的「孚金」),導致橋樑垮塌,又遭遇了異常天氣,損失慘重。而周昭王也在此次事故中身亡,史稱「南巡不返」。

編後語:成康之治中國第一個見於史冊的治世

,周昭王后由周昭王長子姬滿繼位,是為周穆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