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的終極形態是百花齊放還是寡頭壟斷?

圓周智行1 發佈 2022-05-18T18:55:16.519679+00:00

隨著Robotaxi商業化逐漸落地,一個問題引起了業內熱議:Robotaxi的終極形態是百花齊放還是寡頭壟斷?

Robotaxi市場不斷傳來利好消息。

北京率先允許「主駕駛無安全員、副駕駛有安全員」的Robotaxi商業化運營;

上海正式落地全國首個關於智能網聯車輛的立法;

深圳率先提出「允許車輛無安全員」,企業可以進行遠程監控。

廣州正在嘗試將Robotaxi與網約車、計程車納入統一管理。

……

所有行業在爆發前期,都是百家爭鳴的景象,電商、團購、打車、外賣……莫不如是,然而最終卻只剩下幾個寡頭分享蛋糕。

隨著Robotaxi商業化逐漸落地,一個問題引起了業內熱議:Robotaxi的終極形態是百花齊放還是寡頭壟斷?

對此,我們梳理了Robotaxi市場的相關資料,並且諮詢了業內專家及企業人員,就這個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Robotaxi市場玩家多,玩法多

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簡單看一下Robotaxi市場的玩家和玩法。

目前,Robotaxi市場玩家大概可以分為幾類。

初創型科技企業:小馬智行,元戎啟行,文遠知行,AutoX等;

網際網路巨頭:百度、滴滴等;

OEM廠商,這其中又包含了幾種形態,他們或投資,或提供車輛,以輔助者的角色存在。也有主機廠自己唱主角,比如小鵬、特斯拉等,它們以智能駕駛領域強大的積累來反哺Robotaxi市場,通過構建強大的生態來參與市場競爭。

Robotaxi玩家在市場的參與模式主要有2種:

1、單打獨鬥派。

代表企業:百度、AutoX。

這些企業在自動駕駛軟體、車輛採購、運營等方面都自己干。這樣的優勢是能夠建立自己的護城河,後期能夠獨享利潤。缺點是成本太高,需要承擔的風險也更高。

2、「自動駕駛科技公司+OEM+出行平台」的合作模式。

代表企業:元戎啟行+吉利+曹操;Momenta+上汽+享道;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廣汽+如祺;智行者+一汽/東風/長安+T3。

也就是業內俗稱的「鐵三角」。它的好處是三方共擔風險,每一方都負責自己最擅長的部分,效率更高,能夠更快的推進市場。缺點是不同公司的技術,理念、長板都存在差異,三方需要不斷磨合。

從《圓周智行》採訪的多家企業和業內人士的表達來看,大家都或多或少表達出對市場多企業,多形態發展的看好。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市場很大,一家企業吃不下。其中,有以下幾點比較明顯的市場自然呈現出的案例。

「鐵三角」有助於行業多元化發展

《圓周智行》採訪的企業中,無人駕駛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智行者認為,無人駕駛商業化應用的細分場景,應該基於底層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進行商業化終局假設。

對此,智行者將無人駕駛每個商業化落地場景都拆成一個三角形的組成——從運營端到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到主機廠,以此來形成無人駕駛商業化場景落地的閉環。

元戎啟行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們認為,Robotaxi 是一個由「自動駕駛科技公司+OEM廠商+出行平台」共同構成的超級市場。對技術解決方案商來說,這樣能夠實現其輕資產運營,藉助整車廠的自動駕駛平台及整車設計、製造能力,不論是量產速度,還是製造成本,都會比向外部第三方採購更有優勢。

而在車輛管理方面,Robotaxi企業投放的車輛越多,管理難度越大。在數據處理,系統調度等方面,資金和人力投入都非常巨大。如果這部分事情讓出行平台來做,自動駕駛技術方案提供商會輕鬆很多。

「目前我們在合作中投入的成本並不多,主要是前期的技術適配和後期配合運營方面的投入。」

元戎啟行工作人員介紹,在三方的合作中,彼此都沒有太多的成本投入壓力,曹操出行提供車輛(實際還是吉利的車)及運營平台,他們提供自動駕駛技術,三方共同參與到市場競爭中。

以上觀點認可了「鐵三角」模式的合理性。

不僅如此,在流量積累上,出行平台也能給到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商很好地幫助。如果沒有出行平台的流量支持,Robotaxi企業在後續的數據積累上會非常緩慢,進而影響軟體算法疊代的質量和速度,接下來是Corner case場景下的安全問題。最終就是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信任危機。

「鐵三角」模式其實表達了整個行業多企業多形態發展的趨勢。那也就意味著,Robotaxi本身就不是一家企業能夠完全吃透的市場。

區域差異化讓Robotaxi市場擁有更多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企業在出行市場加速快跑,各地政府也不想放棄這款大蛋糕。在政策傾向上,地方政府也在積極布局。

文首提到,各地政府都在相繼加碼Robotaxi市場。

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30+城市出台了智能網聯相關政策。更有甚者,北廣深等不少城市還推出了巨大的補貼政策來扶持Robotaxi產業落地。

除了給予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不少地方車企還親自下場。比如享道和上汽的捆綁,如祺和廣汽的捆綁,曹操和吉利的捆綁,T3剛出來的時候,更是各種光環加身,「一汽+長安+東風」直接給它貼上了國家隊的標籤。他們背後都有地方政府支持。

有業內人士坦言,Robotaxi和城市計程車在管理模式上殊途同歸,比如上文提到的廣州的案例。這使得國企背景的出行平台在地方容易拿到更多資源,比如運營牌照,車輛投放等。而非國企或者是外地企業相對沒那麼輕鬆。

此外,地域多元化也給企業的技術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針對Robotaxi的軟體優化,有投資人士提到了一個地域的專屬性問題。比如北京地區的計程車司機習慣了北京的路況,跑到重慶來,可能未必開的那麼順溜。自動駕駛本質上是對人的學習,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不同地區的環境差異其實很大,比如西北地區春季沙塵暴非常嚴重,而華南地區夏季螢火蟲特別多,華中早晚的霧氣又很重。這些地方對於自動駕駛系統來說,都是Corner case的場景。不同的數據「餵養」出來的系統也有差異。

地域的差異化讓本土作戰,在本地測試,搜集數據,訓練算法的企業更有優勢,而它最終會體現在企業的競爭力和商業模式中。

地域的多元化,差異性,也在指引Robotaxi產業向著多企業、多形態的方向發展。

主機廠給出Robotaxi市場新玩法

「鐵三角」們還在間艱難的探索Robotaxi的商業化之路,OEM廠商們卻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躁動,拍馬殺到。

目前,已經明確將投入Robotaxi領域的OEM廠商包括小鵬和特斯拉。

今年2月,小鵬汽車成立了廣州鵬煦自動駕駛科技有限公司,被外界認為是布局Robotaxi的信號。

2021年3季度的財報會議上,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曾表示,小鵬汽車將在2022年下半年推出Robotaxi業務,並將首先在廣州試運行,在運行之初車輛將會先使用XPILOT3.5系統並逐漸過渡到XPILOT4.0系統。

最終的商業模式上,小鵬希望以硬體+軟體的模式打包賣給出行公司,由出行公司採購自己的整車硬體和軟體。

特斯拉卻給出了不同的解題思路。2022 年 4 月,特斯拉第一季度財報會議中,CEO埃隆馬斯克確認特斯拉將生產一款Robotaxi車型,並且將採用無方向盤或踏板的設計,預計會在 2024 年實現量產。

特斯拉在 2019 年的自動駕駛日中提到,車主可以選擇將自己的車加入到 Robotaxi 中,特斯拉會從每個訂單中抽取大概 25% 至 30% 的分成。

利用自身的資源體系,OEM廠商在Robotaxi中擁有更多自建生態的能力。

一位自動駕駛投行從業者表示,「不同於鐵三角相互捆綁的關係,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頭部OEM廠商擁有強大的銷售網絡基礎設施,用戶積累和數據收集能力,最終可能會利用自有生態,玩出一些新花樣。」

以小鵬、特斯拉等企業來看。它們在Robotaxi上有3點比較明顯的優勢:

1、擁有龐大的數據收集能力,能夠更好地「餵養」軟體系統。

2、在車輛成本上,OEM廠商擁有強大的供應鏈體系,自產Robotaxi能夠很好的控制成本。比如特斯拉完全自研自產一款Robotaxi車型,通過規模效應,能夠極大的降低Robotaxi的生產成本。

3、在流量入口上,OEM廠商用龐大的線下基礎設施,如銷售中心,體驗中心,充電網絡,以及線上的用戶社群,自有APP流量入口,這些都可以持續的作為引流入口。

這些優勢讓OEM廠商在參與市場競爭時擁有更多主動性。比如在車輛端,它可以將已銷售的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車型加入派單行列;在用戶端,每次使用OEM廠商的Robotaxi可以獲得積分,累計積分可以用來在購買該廠商車型時做一些資源兌換。

事實上,已經有企業在做這樣的探索。在與如祺出行的合作中,文遠知行執行總監董方亮就曾表示,如祺出行可以採取混合派單的形式,把無人駕駛車帶到成熟出行市場裡面。

用發展的眼光看,沒有企業能一直壟斷市場

對於市場的終極形態,智行者表達了一個觀點: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他們認為,市場在任何時期,都需要領頭羊企業來推動行業進步。如果行業在技術推動階段,可能是技術方案解決商在主導,而效率體驗階段,可能是出行平台在主導。如果有企業領先或者壟斷也只是特定時間段內的壟斷,把時間線拉長,不可能有企業永遠獨享市場。

一位智能科技領域的投資人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不必著急這麼早下結論。隨著Robotaxi的普及,會不斷有新的模式誕生,比如Robotaxi有屬於自己的停車位,用戶可以手機自助下單,平台就近派單;或者Robotaxi像城市計程車一樣,空著的時候到處閒逛,用戶招手即可使用。這樣就能降低對平台的流量依賴。

《圓周智行》總結了出行市場的軌跡發現,市場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

國內城市出行市場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0年以前,由各地計程車和黑車司機組成的本地軍團,基本是各自為政。

第二階段,2010年至2015年。市場逐漸由分散走向統一,標誌性事件是2010年國內第一款打車軟體易到誕生,比如今一統江湖的滴滴還早了兩年。再後來,就開啟了各種打車軟體軍閥混戰的情況,2015年,滴滴合併快滴,隨後又兼併Uber中國,宣告在出行市場一統江湖。

第三階段,2015年開始,OEM廠商親自進場,曹操專車,T3出行,如祺出行,享道出行等擁有OEM背景的打車平台相繼湧現,高德、美團等擁有大流量的網際網路平台又趁機攪局。一直到今天,市場仍處於多平台混戰階段。

隨著Robotaxi的到來,城市出行市場正在變得更加複雜和多元。當年,滴滴最如日中天的時候尚且沒有坐穩江山。如今,需要這麼多生產要素來構建行業生態的Robotaxi能夠被幾個寡頭壟斷嗎?

綜上,《圓周智行》總結了幾個Robotaxi市場格局可能的設想:

1、美團,滴滴,高德作為一個超級流量入口,提供Robotaxi的打車服務。

事實上,市場已經在向這樣的趨勢進化。比如高德地圖已經與AutoX、文遠知行等多家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公司展開合作。

2、各大出行平台擁有Robotaxi的打車流量入口,比如如祺出行、T3、曹操出行等。通過「鐵三角」,這個也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3、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公司均有自己獨立的官方APP作為流量入口。

這一點,也是目前大部分自動駕駛技術方案提供商在做的事情,比如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百度Apollo、AutoX都有自己的打車入口。

4、地方Robotaxi企業在地方市場擁有更多主動權,比如廣州的Robotaxi全部採用文遠知行或者小馬智行的Robotaxi方案;北京的Robotaxi全部使用百度Apollo,蘇州的Robotaxi全部採用Momenta的方案。參照現在自動駕駛企業,

《圓周智行》Robotaxi系列報導第二篇:《Robotaxi與人力計程車司機是共存還是替代關係?》正在籌劃中,現徵集所有出行平台,Robotaxi公司,OEM廠商的優秀意見,共同為行業發聲,歡迎交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