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蓮塘浮生》(213)改變福州歷史的兩件大事

程鶴麟大瓜棚 發佈 2022-05-20T09:01:18.893804+00:00

上一章說到,福州吉庇巷西口、光祿坊東口上的那座大奶廟,給人解簽的高先生,真名林皓民,是1927年上海四一二大屠殺黑名單上的人,是那場大屠殺的漏網之魚。

長篇小說連載:蓮塘浮生——福建閩侯程氏家人傳說(213)

(微信讀書上有機器人朗讀的本書音頻,歡迎收聽)

【逢周一、周二、周三發布】


二一三,改變福州歷史的兩件大事

上一章說到,福州吉庇巷西口、光祿坊東口上的那座大奶廟(臨水宮),給人解簽的高先生,真名林皓民,是1927年上海四一二大屠殺黑名單上的人,是那場大屠殺的漏網之魚。

1927年四一二大屠殺,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和新軍閥製造的、針對共產黨人、國民黨左派及其支持者的血腥屠殺事件。

大屠殺之前,蔣介石跟共產黨、國民黨左派的矛盾已經激化,但後兩者都將這些矛盾視為革命陣營內部的矛盾,萬萬沒想到蔣介石來了個拔刀相向。

昨天還是親密合作的北伐戰友,4月12日凌晨突然反目成仇,痛下殺手。

蔣介石的目的明確,手段血腥殘忍,槍斃、活埋、砍頭……各種虐殺。

一夜間,上海城血流成河。

四一二大屠殺並不僅限於1927年的4月12日。

那天只是一個開端,是蔣介石跟共產黨翻臉的開端。

也是蔣介石掘國民黨墳墓的開端。

本來手無寸鐵的共產黨,就在當年8月1日發動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從那一天開始,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黨,以共產黨為敵,只要抓到共產黨就殺。

陳獨秀的兒子陳延年是1927年6月被捕的,7月4日被殺,在上海龍華監獄裡被亂刀砍死。

沒有人性。

蔣介石更沒人性,下令不准收屍,命人將陳延年拋屍黃浦江。

陳延年的弟弟陳喬年1928年2月被捕,6月被殺。

這回都不用蔣介石下命令,底下人直接就將陳喬年拋屍黃浦江。

現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裡,陳延年、陳喬年的墓是衣冠冢。

四一二大屠殺,蔣介石讓上海青幫流氓打頭陣,蔣介石的「國民革命政府」在青幫之後行動。

上海青幫里,有個人是林皓民父親的生死之交,董雷佑。

董雷佑,父親姓董,母親姓雷,董家雷家都庇佑他。

這個名字在上海人那裡應該是不錯的名字,至少沒什麼問題。

可是拿福州話來說就大有問題了。

「雷佑」跟福州話的粗口「朘鳥」諧音。

朘,普通話有兩個讀音,juānzuī

juān時,字義是:剝削。

zuī時,字義是:男子生殖器。

《說文解字》曰:「朘,赤子陰也。」

四川話里的那個「錘子」,本字是「朘子」。

鳥,單獨念的時候,福州話讀zeu。讀出來有點像英文喬拜登里的那個「Joe」。

鳥,單獨存在的時候,福州話的字義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指飛禽。

但是,「鳥」字後面再來一個「鳥」字,就變了。

鳥鳥,指的是小男孩的那話。

鳥鳥囝,跟鳥鳥一樣。

脧鳥,福州話讀音是:loi iu。

朘的福州話讀音,應該是普通話zuī的福州音。

福州話里,朘鳥=JB。

福州話里,朘鳥指=人手的中指,全世界,豎中指就是罵人。

福州人講「朘鳥款」,跟北方話的「吊樣」、「JB樣」一個意思。

若董雷佑只在上海生活便沒事,可他偏偏就到了福州,1922年,他在福州南台三保住了將近一年。

跟福州當地人交往中,有人告訴他,他的名字有問題。

這個人就是林皓民的爹,林景才。

林皓民的爹林景才也住在三保。

三保就在現在的福州白馬南路西邊,地處福州的「十里洋場」。

我在本書179章講過,昔日福州的十里洋場就在台江上下杭(也叫雙杭)一帶。

福州從明代就開始繁榮。

記得嗎?鄭和下西洋,鄭和船隊從江蘇集結一路南下,都是在本國的海上行船。到福州長樂的太平港之後,才開始向外洋進發。

鄭和下西洋對促進福州的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代以來的數百年裡,有兩件重大歷史事件促進了福州的發展。

一個就是明代1405年開始的鄭和下西洋,另一個是清代1842年的五口通商。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朝廷的自主行為,五口通商是清朝朝廷被外國逼著乾的。

這是改變福州歷史的諸多大事中的兩件。

所以,明清民三代,福州擁有全國最大的茶葉、木材、稻米等農林產品市場。

因為,福州以北的閩北大量出產農林產品。

武夷山名茶大紅袍,明代就有了。

大紅袍名字的故事就發生在明代。

那個時候,物流全靠河海,所以大碼頭就是物流樞紐。

台江雙杭一帶閩江邊就擁有大碼頭,幫洲、三保至鰲峰洲一線有好幾個碼頭。

福州城裡的三坊七巷,住的多是達官貴人,而台江閩江邊的雙杭三保一帶,住的多是富商大賈。

林皓民的爹林景才就是木材商人。

過去,木材貿易是福州僅次於茶葉貿易的大生意。

來自閩北山區的木材,在山區結成木棑,運到水邊,沿著溪澗、閩江放棑,順流而下,前往福州。

【插播一下】

程老漢的高中老同學趙老師指出,木棑、捎棑、放棑,「棑」字是木字旁而非提手旁。

查了一下,果然!

《集韻》曰:棑,桴也。

棑,用竹子或木頭平排地連在一起做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也指紮成排的竹子或木頭,便於放在水裡運走。

【插播完】

負責放棑的工人叫「捎棑工人」。

現如今,不少人會占據街道一側停放汽車,那時候,整個建甌縣沒有一輛私家車,占據街道一側的常常是一堆一堆的原木。

原木就是砍伐下來、只削去枝杈的木料。

這些原木從山裡運出來,先在城裡或城郊的路邊堆放著,要等到豐水期才能將它們放棑放到福州去。

許多建甌人就去「敲柴片」。

我小時候幹過這事。

先自製工具。

拿一枚鐵釘母(大鐵釘),拿火鉗夾著,將鐵釘的尖頭伸進燒火的爐膛燒紅之後,夾出來放石板地上拿鐵錘砸扁,使鐵釘變成木工鑿那樣。


拿著這土製的「木工鑿」,外加一把鐵錘,去路邊原木堆,把樹皮從原木身上一片一片地「鑿」下來。

這就是「敲柴片」。

柴片敲來幹什麼?

拿回家,當柴燒啊。

難道原木的主人不管嗎?

我小的時候滿街堆放的原木沒有具體的主人,主人就是國家。

但是有具體的負責人:捎棑工人的單位。

他們的單位叫:木材轉運社。

木材轉運社的上級是縣林業局。

他們也不管。

只要原木還在,樹皮隨便鑿。

捎棑工人轉運的是一根一根的原木,有沒有樹皮都算數。

福州收貨的那一頭、原木的買方,他們也不看有沒有樹皮,只查驗多少根原木,每根有多長,胸徑有多大。

說實話,沒樹皮的原木反而是最好的。

因為,樹皮派不上任何用場。

所以,山上伐木時,本來就有一道工序是剝樹皮。

只是,有時候處理得粗糙,沒處理乾淨,這些「殘餘」的樹皮就成為建甌人家裡的柴火。

若木材從建甌出發,就順著建溪一路向南,經南平進入閩江,順閩江一路漂到福州台江。

福州的收貨方就是福州的木行。

林皓民的老爹林景才就是下杭「景晟木行」的老闆。

福州的木行,上游是閩北的山主/林主,下游就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木材採購商。

上遊走的是內河。

下遊走的是內海,前往福州南北兩個方向的沿海港口。

在福州的木材採購商人數眾多,來自全國各地,部分採購商還形成了行會組織木幫。

在福州的木幫大致分為南北兩幫。

南幫商人主要來自泉州,他們採購的木材從福州向南發往泉州和台灣。

北幫商人多來自上海和寧波等地,他們採購的木材從福州向北發往浙江乍浦,再轉運到上海、天津等北方地區。

董雷佑就是由北幫木幫從上海派來監管生意的馬仔。

木幫的馬仔,自然要跟福州的木行打交道,這裡面就有林皓民的老爹林景才。

中國人打交道的辦法就是請吃和吃請。

董雷佑在當時福州的「十里洋場」中平路的不同酒樓辦了幾次酒,其中第二次在浣花莊酒樓辦,那次客人中有景晟木行的老闆林景才。

林景才為人爽快,請教了董雷佑的大名之後就大笑,說:「你姐哥大名虎糾話不好聽。」

林景才說的是福州口音很重的國語,意思是:你這個大名福州話不好聽。

董雷佑問:「有多少難聽?」

林景才指著自己肚臍以下三寸的地方說:「我們虎糾話,雷佑就是男冷的姐哥。」我們福州話,雷佑就是男人的這個。

在座的另一個福州老闆用福州話說:「伊儷是姓孫固殆。」他若是姓孫還糟。

林景才翻譯給董雷佑聽:「他說,你如果姓孫更不好。」

林景才解釋說:「孫,很像吮。」

董雷佑歷來覺得自己的名字蠻好的,沒想到來福州變成個JB,既意外,又掃興。

不過他很感激林景才。

他來福州也有些日子了,林景才是第一個跟他直言不諱講他名字問題的人。

他覺得林景才可交。

就跟林景才做了很多生意。

後來他在福州都不跟人講自己的名字,只說自己姓董:「你叫我老董可以了。」

所以他在福州的許多熟人朋友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這老董,在福州做了一件事,害自己差點沒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