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乘風破浪潮頭立 逐夢藍海啟新程

鹽城發佈 發佈 2022-05-21T03:27:43.152502+00:00

2100多年的滄海桑田,孕育了源遠流長的海鹽文化,滋養了堅韌不拔的鐵軍精神,建有全面展示海鹽文明的中國海鹽博物館和全國規模最大、資料最全的新四軍紀念館。

走進初夏,大美鹽城

濕地悠悠,海闊天空

這裡,底蘊豐厚

2100多年的滄海桑田,孕育了源遠流長的海鹽文化,滋養了堅韌不拔的鐵軍精神,建有全面展示海鹽文明的中國海鹽博物館和全國規模最大、資料最全的新四軍紀念館。

這裡,機遇無限

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沿海高質量發展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

這裡,資源富集

擁有江蘇最大國土面積、最長海岸線、最廣沿海灘涂、最大海域面積,以及長三角地區最大、最具潛力的後備土地資源。

這裡,開放包容

擁有港口、機場等5個一類對外開放口岸,鹽通、鹽徐、鹽青高鐵先後建成通車,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和長三角地區高速鐵路網,綜合交通體系日臻完善。

這裡,生態獨特

兼具海洋、濕地、森林三大生態系統,建有珍禽和麋鹿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長三角最大的綠肺、最好的空氣、最多的珍稀鳥類,黃海濕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裡,動能澎湃

對標「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目標定位,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重點打造23條重點產業鏈,汽車、鋼鐵、新能源、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全面起勢。

從廣袤的黃海之濱

到富饒的里下河平原腹地

從澎湃的黃海海潮

到寧靜的河流湖泊

從蔥鬱的森林到成片的麥浪

鹽城

展開了一幅幅生機盎然、

萬物生長的新畫卷

澎湃向海發展的藍色動能

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鹽城在堅定不移推產業、抓項目中闖出新天地,在綠色轉型的賽道上不斷實現跨越趕超。

華人運通

沿海是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鹽城擁有較為完備的製造業體系,汽車、鋼鐵、新能源、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全面起勢,在產業布局上聚焦細分領域,梳理出晶矽光伏、風電裝備、不鏽鋼、動力電池、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等5條地標性產業鏈,精密結構件、印製電路板、石油機械、糧油果蔬加工等8條優勢產業鏈,光電顯示、集成電路、工業網際網路等10條潛力產業鏈,形成「5+8+10」產業鏈梯次培育格局,努力打造東部沿海發展質量高、活力強的藍色經濟增長極。

汽車產業一直是鹽城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擁有眾多相關產業鏈企業。鹽城是江蘇省最大的乘用車製造基地,現有起亞、華人運通等7家整車生產企業、254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累計產銷突破600萬輛。SKI動力電池鹽城基地,是韓國SK集團全球布局中最大、最具示範引領帶動作用的行業龍頭。目前,一期已建成,二期規劃產能30GWh。比亞迪動力電池鹽城射陽基地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年產15GWh動力電池,計劃今年5月建成投產;二期項目投產後新增15GWh。

起亞智能化生產線

鹽城把握鋼鐵產業高端化、集群化、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發展新趨勢,堅持「提質量、促轉型、增綠色」的總體思路,以「一主一輔」總體格局為引領,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構建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部署創新鏈、配置供應鏈,謀劃建設東部沿海綠色精品鋼基地,全力打造全國高品質不鏽鋼產業新地標。

用好資源「聚寶盆」,端起綠色「金飯碗」,鹽城新能源產業蓬勃興起、動能澎湃。鹽城堅持把新能源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重點打造,科學開發「風光」資源,能源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鏈條基本建成,加快構建低碳循環的綠色產業體系,已成為全國首批新能源示範城市、國家海上風電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被譽為「海上風電第一城」。華能、國家電投、國家能源、三峽等一批央企全面參與鹽城新能源開發,金風、遠景、上海電氣、中車、天合、阿特斯、潤陽、正泰、悅陽等新能源領軍企業搶灘登陸。「十四五」期間推動新能源產業邁向兩個「2000」藍海,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力爭達到2000萬千瓦,著力打造引領全國乃至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和新高地。

遠景能源風機主機總裝

這幾年鹽城電子信息產業加快集聚,發展態勢迅猛,正聚焦智能終端、人工智慧等領域,堅持高端化、集群化、特色化,打造長三角北翼電子信息產業新高地。目前,細分產業凸顯集聚效應,精密結構件產業快速擴張,立鎧精密、領勝科技、長盈精密、科森科技等一批國內行業龍頭企業落戶;印製電路板產業集聚了維信電子、博敏電子、賀鴻電子等一批龍頭骨幹企業;光電顯示產業擁有東山精密、科森光電、生輝光電等一批優質企業;集成電路產業的康佳芯雲、富樂德、鹽芯微等企業快速發展。

天合國能

鹽城是長三角地區面積最大、生態最好、體系最全的平原農業區,也是長三角中心區農業經濟總量唯一超千億元的城市。糧食產能連續七年穩定在140億斤以上,「鹽城糧」可滿足江蘇一半人口需求。鹽城以占全國0.18%的土地、0.66%的耕地,生產出約占全國1.1%的糧食、1.2%的肉類、2.7%的蛋類和1.8%的水產品,是全國重要的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2021年鹽城農產品長三角地區銷售額達359.2億元。鹽城正重點培育發展優質糧油、綠色蔬菜、經濟林果、規模生豬、現代禽業、特色水產等6條農業全產業鏈。

擁抱擴大開放的廣闊未來

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鹽城在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加快融入「雙循環」中取得新突破,在深度參與國內國際分工、推動外資外貿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實現跨越趕超。

東台「風光漁」互補產業基地

沿海地區作為開放發展的最前沿,具有得天獨厚的開放區位優勢。作為江蘇沿海發展的重要一極,鹽城區位優勢明顯,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面向東北亞,緊鄰上海,是長三角中心區城市之一。目前,鹽城擁有五個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是中韓(鹽城)產業園三個地方合作城市之一,已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合作關係,與8個國家12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開通至韓日全貨機航線,國家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成功獲批。

中韓(鹽城)產業園未來科技城

外貿外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SKI動力電池、金光、維信電子、日凱電腦等重大外資項目相繼落戶,其中SKI項目成為「十三五」以來江蘇最大的韓資項目,鹽城開放型經濟穩中有進,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進出口總額2020年首破百億美元,2021年增幅全省前列,今年受SKI動力電池等重點企業進出口成倍增長帶動,一季度進出口總額52.7億美元,增長39.1%;實際使用外資增長50.8%。

開放的載體是擴大開放的「主力軍」。鹽城已建成國家級開發區、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綜合保稅區各1家,省級開發區(高新區)13家。鹽城與韓國的經貿人文交流廣泛,建有中韓FTA合作框架下長三角地區唯一的國家級平台——中韓(鹽城)產業園,集聚現代起亞、摩比斯、SKI等近千家韓資企業,連續舉辦三屆中韓貿易投資博覽會。中韓(鹽城)產業園和鹽城高新區被認定為江蘇自貿區聯創區,全市累計複製自貿試驗區政策和推廣事項153項,中韓(鹽城)產業園發展基金被評為中國最佳政府引導基金。

SKI動力電池鹽城基地

口岸是擴大開放的「排頭兵」。鹽城是同時擁有空港、海港一類開放口岸的設區市,南洋國際機場和鹽城港大豐港區、濱海港區、射陽港區、響水港區全部躋身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大豐港區滾裝碼頭經省政府批覆正式對外開放,開通至韓國釜山港國際直達貨櫃航線,鹽城港「一港四區」對外開放格局全面形成。2021年鹽城港完成自營吞吐量突破億噸大關,同比增長62.4%;貨櫃40萬標箱,同比增長51.3%,增幅均列全國沿海54個港口第二位。鹽城口岸正由「數量多」向「效能強」躍升。

鹽城港

深融長三角,加速一體化,是鹽城提升開放層次的戰略選擇。鹽城全面發力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建設,圍繞「一年出形象、三年大變樣、五年見成效」目標定位,打造「連結世界、賦能未來、引領潮流、別樣風景」的長三角「金北翼」。目前,光明、臨港、上港、上海電氣等500多家企業落戶鹽城,建有滬蘇兩地首個省級合作共建園區——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以及常鹽工業園區、蘇州鹽城沿海合作開發園區等。今年1至4月份,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已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14個。

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

打造美麗中國的鹽城樣本

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鹽城在堅定不移保護生態、擦亮世遺品牌中取得新成就,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上不斷實現跨越趕超。

條子泥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擁有長三角中心區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地,鹽城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戰略位置,主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守護獨特生態資源,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推動黃海濕地「共建共享、永續利用」,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打造「美麗中國」的鹽城樣本。

麋鹿

去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上,鹽城市榮獲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稱號,成為江蘇第四個獲此殊榮的設區市,標誌著鹽城邁上了綠色轉型發展的新台階。《以恢復鳥類棲息地為目標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鹽城黃海濕地遺產地生態修復案例》,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特別推薦案例」。

生態是大自然對鹽城最好的饋贈。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鹽城建設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全市林木覆蓋率25.1%。2021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87.4%,PM_2.5年均濃度28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全國前列。今年一季度全市PM_2.5平均濃度41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92.2%、全省第一。

黃海森林公園

鹽城被稱為「百河之城」,大縱湖、九龍口、馬家盪等湖泊水域面積近百平方公里,為典型的湖盪濕地,被譽為「金灘銀盪」,彰顯綠色人文底蘊。2021年,新增4A級以上旅遊景區9家,金沙湖獲評全省首批生態樣板河湖,九龍口、大縱湖創成國家濕地公園,大洋灣創成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大豐創成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大縱湖

鹽城推動「生態+」文旅、康養等深度融合。總投資700億元的長三角(東台)康養基地,致力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生態濕地、全國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全國知名的康養目的地、長三角知名的健康產品集聚區和滬蘇知名的農產品集聚區,推動文化與旅遊、生態與康養融合發展,努力成為長三角地區獨具特色的會客廳和康養地。

「後申遺時代」,鹽城擦亮世遺這塊世界級「金字招牌」,高水平舉辦全球濱海論壇,中國黃海濕地博物館建成開放,條子泥成為全國首批美麗海灣,麋鹿、丹頂鶴、勺嘴鷸濕地「吉祥三寶」成為世遺「閃亮名片」,一個面朝大海、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匯聚八方賓朋。

勺嘴鷸

繪就宜居宜業的幸福底色

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鹽城在堅定不移改善民生、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中邁上新台階,在豐富城市文明內涵、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幸福家園上不斷實現跨越趕超。

先鋒島城市組團

高質量發展最終落腳點是惠及民生。鹽城堅持以人為核心,聚焦共同富裕,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實施民生工程,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加快建設宜居宜業的幸福家園,努力使人民群眾享有高品質的濱海城市新生活。

鹽城是一座充滿愛的城市,《一個真實的故事》傳唱至今,中國好人現象備受關注,崇德向善,見賢思齊,6人(組)獲評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106人(組)當選中國好人,以全國地級市第二名的成績創成全國文明城市,榮獲全國首批民生改善十佳典範城市,全領域、全市域打造精神文明建設典範城市,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增強。

用心辦好民生實事,為群眾美好生活「加碼」。今年鹽城20項民生實事項目涉及教育供給、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10個重點領域,一季度所有項目全部啟動,累計完成投資25.8億元。同時,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工作,一季度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8萬人。落實好「全面三孩」和「雙減」政策,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研究出台「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全民健身實施計劃,推動教育、健康等領域走在前列。

淮劇《小鎮》劇照

鹽城豐富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推進文博場館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出一批有全國影響力的精品力作,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淮劇《小鎮》等一批文藝作品獲文華獎、群星獎,雜技《熱心人》獲金菊獎,獲評省書香城市建設示範市,文藝創作生產不斷繁榮。市博物館、中國黃海濕地博物館全部建成開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提升了群眾文化生活質量,更好地滿足市民群眾多樣化、品質化、個性化精神文化需求。

鹽城市博物館

營商環境是重要的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鹽城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開設12345「一企來」專區和線上服務企業「直通車」,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減輕企業負擔。全面落實國家紓困政策和蘇政40條、助企紓困22條,出台助企紓困20條、穩外貿15條、服務業10條等政策意見,建立服務企業政策「點對點」送達機制,1至4月份累計退稅、減稅降費76.5億元,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19.8億元。深入開展「進萬企解難題、穩增長促轉型」活動,向「鏈主」企業、星級企業和國家專精特新企業發放「鹽商服務卡」,全力保障企業產業鏈供應鏈運轉順暢。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鹽城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重大使命,錨定「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目標定位,加快產業綠色轉型、鏈式集聚,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速融入「雙循環」,在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鹽城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中砥礪前行!

來源: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

記者:黃雲鷹 李思遠 王焱

編輯:趙新立 楊維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