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就業」成熱潮「90後」開始為退休父母找工作

環球網 發佈 2022-05-23T05:29:10.790259+00:00

越來越多父母選擇退休再就業 幫子女分憂、發揮餘熱、緩解焦慮。王師傅退休後從老家來廣州再就業,在一座公寓從事保安工作。

來源:廣州日報

「90後」開始為退休父母找工作

越來越多父母選擇退休再就業 幫子女分憂、發揮餘熱、緩解焦慮

程依倫

王師傅退休後從老家來廣州再就業,在一座公寓從事保安工作。

前不久,本報「深銳周刊」刊登了文章《「90後」開始擔心父母變老》,引發了不少「80後」「90後」的共鳴。在這些年輕群體中,當同時面對子女教育和父母養老規劃時,他們該如何實現兩者間的「動態平衡」?

一位「90後」讀者將文章轉給了自己父親,以便於探討十年後的「養老課題」,然而今年剛滿50歲的父親卻告訴她自己早已預定好了方案:「退休再就業」。而在擁有8萬多名用戶的某關於獨生子女父母養老交流話題的豆瓣小組中,「退休再就業」也成為一個熱門主題詞,它與「帶娃」「入住養老院」等一同成了父母們尋找養老方案時的備選路徑。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除署名外)

「銀髮族就業」成熱潮:年輕人紛紛關注父母再就業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人,占比18.7%;預計「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人口老齡化無疑將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諸多變化,也正因如此,從去年11月起,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中便明確,要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探索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

根據此前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指出,全國有9000多萬的60歲以上老年在業人口;同時報告顯示,老年人力資源儲量正在逐年上升。

而在網絡上,關於「老年人退休再就業」的問題更是屢見不鮮——

「母親來我所在城市才兩個月,今天自己去打聽找工作了,大家有推薦適合中老年人的工作嗎?」

「爸媽馬上退休了,提出想要重新進入職場。他們再找工作會有多難?」

「對於老年人創業,大家有什麼觀點和方向指引?」

「退休人員再就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

記者搜索時發現,提問的多為子女,他們之中約80%的父母有「退休再就業」的自主需求,有的父母是出於對自我價值的實現,有的父母則是將退休再就業視為一項社交活動;當然也不乏一些父母是通過退休再就業增加家庭收入,以緩解子女的經濟壓力,同時為自己的養老做準備;還有一部分則是為緩和父母退休後的焦慮情緒,子女主動建議父母重新走入職場。

如此旺盛的「銀髮族就業」潮背後透露出怎樣的養老需求?作為子女,如何幫助父母規劃退休生活才更為合適?記者就此採訪了幾組家庭。

為子女分憂、實現自我價值 他們選擇重回職場

「母親退休後當起了保姆」

林先生的母親今年58歲,自前幾年從單位退休後,她便很快通過線下招聘的形式找到了一份在老家的家政工作,並持續幹了三年。林媽媽屬於住家型保姆,一周中有至少五天在僱主家負責保潔、三餐以及接送孩子等事務,一個月的工資三四千元,再加上退休金,每個月共有五千元左右的收入。

林先生今年30歲未婚,在他看來,比起收入,他更在意母親在這份工作中所獲得的體驗:「母親喜歡小孩,然而我眼下還不能滿足她的心願。給別人帶小孩,可以給她帶來一些陪伴。」

林先生也表示,相比精神需求,母親選擇再就業也有物質上的原因。今年年初,父母一起出首付為林先生在廣東貸款買了一套房子:「母親之所以去選擇做家政,一方面是因為太閒,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我分擔經濟壓力。」

退休再就業,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否也是父母在幫子女減輕養老負擔?對於這個問題,不少來自三四線城市普通家庭的獨生子女都表示認可。

今年29歲的小宇剛離婚,帶著一個女兒,她告訴記者,自己父親原本最大的愛好是自駕游和攝影,在他退休之前,小宇特意送了父親一台相機,然而沒想到,退休後父親僅僅出去玩了一趟就再也沒出行過,反而選擇了再就業,去一家養老機構當起專班司機,說「要繼續發光發熱」,每個月薪酬有5000元,只是偶爾需要值夜班。對此小宇有些不忍心,「我覺得有些愧疚,父親本該頤養天年,卻為了幫我分憂而再就業。」

記者在某主流招聘網站上看到,在招收退休老人的職位信息中,通常出現的都是服務業相關崗位,如企業或商場保潔人員、城市環衛工、養老護理員、社區護工、超市售貨員、保安人員、綠化管理員等,用人方往往會強調「年齡40~60歲之間」,同時更偏好本地戶籍或懂本地方言的退休老人。這些崗位對求職者的學歷要求普遍較低,薪酬則在2000元~5000元不等。

「事業型父母」望發揮餘熱

也有部分原本擁有一定技能的「事業型父母」,他們退休再就業甚至如同迎來事業「第二春」。

網友梓恆就明顯感覺到,如今進入重新回歸教育行業的母親正變得越來越開朗和自信。梓恆的媽媽是一名有著30年教齡的初中語文老師,去年剛退休。「我媽媽當了很久的班主任,算是忙習慣了,所當她剛退休時我明顯感覺到她的焦慮。」恰好去年梓恆在家準備考研究生,每天她都要面對來自母親的碎碎念:「她會把我當成她的學生,要麼批評我沒有時間概念,要麼教訓我不夠刻苦努力。她還會表現得很情緒低落,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教學理念,但是已沒了用武之地。」

為了幫母親緩解焦慮,梓恆時不時鼓勵她走出去活動。今年春節之後,梓恆的媽媽嘗試去到家附近的一家輔導班應聘,沒想到竟然成功了,主要帶中考考生,「這極大地增加了她的自信心,一方面覺得自己還有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會有成就感。」

事實上,對於具有專業技能的退休老人來說,他們更容易重回職場,尤其是在教育、醫療、會計等行業中,這些「技術型老人」不僅能成功實現再就業,並且可以獲得相對體面的薪資待遇。

市民小楊的父親退休已經四年,他如今被返聘至某私立醫院擔任胸腔外科醫生,平時需要負責一些門診以及小手術,每個月工資也挺可觀,不過對於小楊父親來說,再就業並不是為了這份收入,「多救一人,多一份福報。」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老醫生,他認為自己如今還有很大的剩餘價值,如何讓自身剩餘價值發揮最大作用才是他所關心的。

小楊的母親同樣在醫療系統,明年即將退休的她在看到丈夫的退休安排後,也早早地為自己做了規劃,前年剛考取了高級藥師證。「明年的退休生活她已經計劃好了,要麼持證去一些藥房上班,要麼就返聘去一些醫院。」

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直播、遊戲、短視頻等業態也開始出現部分老年人就業群體。「比如我年輕的時候就喜歡音樂,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從事了一份計算機工作。」65歲的趙大叔告訴記者,退休以後子女為他報名了老年大學,讓他重新學習樂器,而他還利用自己的計算機技能拍攝製作一些演奏視頻,如今趙大叔偶爾會和其他同學一起接一些商業演出,雖然收入不高,但他自得其樂:「也算彌補了人生中的遺憾。」

子女與父母「共進退」 一起提前規劃退休生活

需調整心態,適應身份轉變

與此同時,對於部分父母來說,退休再就業也並非易事。

「我們父母這一輩大多都缺乏強烈的個人愛好和興趣。」網友貝拉說。貝拉的父母在21世紀初從體制內下崗,為了維持生計,夫妻倆共同開了一個實體服裝店;但隨著網購興起,夫妻倆便索性關了門店,擺起菜攤當起了個體戶。直到2018年,貝拉的母親身體抱恙,貝拉又終於大學畢業,貝拉的父親索性也退出了生意,50歲出頭便過上了養老生活。「雖然家裡的經濟壓力不算太大,但當他們一同退休之後,家裡的氣氛就變了。比如我爸就開始變得不敢消費,每天就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些瑣事上。」為此,貝拉感到無所適從。「實話說,我挺希望他能夠重回職場,但是當我把這個想法說出來的時候,被其他家裡人反對,認為是折騰老人家。」

與貝拉的情況類似,網友甜甜今年也碰到了父親「退休再就業」的難題。甜甜的父親今年50歲,作為一名知識分子,甜甜父親曾當過大學助教,隨後又離開高校獨自創業,並白手起家經營起了一家公司。近幾年受各方面因素影響,50歲的他便已經失業。「我們勸他先去嘗試做安保、物業之類的工作,等有了資金後再重新創業,但是他目前還沒有放下架子。」

由此可見,老年人想要實現退休再就業,還需要克服心理上的挑戰,接受自己身份的轉變,還需要突破一些觀念上的固有認知。

支持父母當群演、開玩具店

但不論是「退休再就業」還是「退休後頤養天年」,最為重要的便是子女與父母能形成一致的規劃。記者發現,在那些溝通良好的家庭關係中,在子女的影響之下,父母也更傾向於擁有更豐富興趣愛好以及更廣闊的就業思維,同時也更樂於嘗試新事物。對於一些懂得與父母提前溝通養老問題甚至就業問題的年輕人來說,父母的退休生活不僅不會成為他們的負擔,反而會成為一種動力。

市民小鄧的母親今年53歲,還有兩年她也即將從會計崗位上退休。早在50歲的那一年,鄧媽媽就開始為她的退休生活做準備——當一名群眾演員。

小鄧說,母親的人生上半場一直走的是一條相對「平穩」的路,然而在一次聊天中,她獲悉原來媽媽從小有一個演員夢,從那之後她便開始為實現媽媽的夢想而努力:考研時她選擇傳播專業、並通過接觸影視圈積累人脈;而鄧媽媽也同樣在暗暗努力,她在網絡上搜索群眾演員的招聘信息,並學穿搭、練習儀態和歌唱,這些成了鄧媽媽閒暇時的「夢想預備工作」。

「儘管我們都知道當群演會非常辛苦,但是我能夠想像,在媽媽為這一切作準備的時候,她是充實而快樂的。」小鄧說,她已經和媽媽針對兩年後的退休生活做出了一致的規劃:兩年後,小鄧研究生畢業,母親正式退休,兩人共聚廣州,在這裡共同開啟人生新篇章。

同樣在為自己年輕時的夢想做準備的還有小雄的爸爸。今年50歲的他前半生做過許多不同類型的工作,但對於父親的退休生活,此前小雄從未深究過:「我一直以為很遙遠,直到有一次我帶爸爸去東山口的一家玩具古著店玩的時候,他才告訴我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在退休後開一家屬於自己的『老年玩具店』。」

這一個想法瞬間激發了小雄的動力,他開始與父親構想店裡的陳設:裡面既包括適合老人的玩具,如預防老年痴呆的積木、象棋,鍛鍊老年人手腳肢體的投壺等,也要包括屬於父親這一輩「70後」情懷的老玩具。

「但是現在開實體店必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雄爸說。為此,在工作之餘,他不斷與時俱進地研究微信公眾號編輯、視頻剪輯、抖音拍攝等技術手段,雄爸說,五年之後可能這些技術手段還會發生變化,但是他保持自己對信息的敏感性,緊跟時代脈搏,就是為未來作準備。雄爸告訴記者,退休後再就業越早規劃越好:「年齡本來就不應該成為人生的限制。相反,當你經過了年輕時候的迷茫和遺憾之後,你年紀越大反而能活得越充實。人這一生,總有一個先後順序,對於未來的事不過分擔憂,也不打無準備的仗,抓住眼下就好。」

「至於我,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賺夠給我爸開店的錢。」小雄笑稱,儘管以他目前的收入以及父親的養老金來看,這一切似乎還有點遠,但並不妨礙這個夢想帶給他們足夠的快樂和滿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