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和事佬 專解百姓麻煩事——感動濟陽人物提名人選賈雲龍事跡

齊魯壹點 發佈 2022-05-23T16:08:35.327563+00:00

記者 吳雙在濟陽區,一提「白鬍子老人」,有的居民會說:「是濟北街道上那位普法員吧?」除了外表的超高辨識度,讓居民們記住他的,還是他堅持義務普法、調解矛盾的事跡。這位身材不高、白須及胸,長得像老壽星一樣的老人是濟北街道和事佬調解室的賈雲龍,大家都叫他賈老。

記者 吳雙

在濟陽區,一提「白鬍子老人」,有的居民會說:「是濟北街道上那位普法員吧?」除了外表的超高辨識度,讓居民們記住他的,還是他堅持義務普法、調解矛盾的事跡。這位身材不高、白須及胸,長得像老壽星一樣的老人是濟北街道和事佬調解室的賈雲龍,大家都叫他賈老。

自學法律30多年

設立慈善基金傳遞愛意

賈老今年75歲,山東濟南人,1966年參加工作,因為酷愛法律,一直從事法律工作。2009年他從山東省法制辦退休以後,參加了山東省人民調解協會考試,成為山東電視台《一幫到底》欄目的和事佬。在此工作期間,根據電視台需要,他跟著節目組在省內各地一起出現場、錄節目,整天東奔西跑,十分辛苦。為了提高節目播出質量,他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兒,把每天自己參與的糾紛都記錄下來,並寫下自己的見解,而且賈老還自學法律知識,只要一有時間就會拿出法律的書籍去看,還會給身邊的人講法。

「我年輕的時候沒有這麼優越的學習條件,由於文化淺,一直沒考取律師資格證,但是我酷愛法律,也一直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所以需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咱們現在趕上了好時候,就應該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學習新知識,積極接受新事物。而且法律能夠促進社會和諧,推進社會穩步發展。」說到為什麼愛學習,賈老這樣說。

在自己熱愛的工作中賈老不斷充電為有需要的人出謀劃策帶去良藥。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是個熱心人,看到誰有困難都會伸出援手相助。他曾打計程車將3名因公交車出現故障即將耽誤上學的小學生送到學校,曾拿出400元給1名素不相識的假釋人員,讓其購買基本生活用品。並在民政局設立了「善德夢圓」個人慈善基金,把自己的工資用來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在他看來,幫助別人就是快樂自己。一路走來,雖然充滿了艱辛,但當看到受助對象因他的相助轉危為安時,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設立「和事佬工作室」

義務調解糾紛3000件

「做調解員的要有一顆公心,有一顆愛民之心」。這是賈老常說的一句話。離開山東電視台《一幫到底》欄目後的賈老也沒有選擇回家養花遛鳥,過自己的小日子,而是繼續做起調解的工作。2013年他在濟陽設立了「和事佬調解工作室」。

「一天早上一對70多歲的老夫妻來敲門,聽著敲門聲好像很著急的樣子,我一開門,他們說要離婚。」賈老回憶起去年的幾個事件,現在離婚率較高,還有老夫妻要離婚找來調解的,不少是關於錢的問題。在賈老的勸說下,這對老夫妻情緒有所緩和,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調解後兩個人樂呵呵回家了。

讓賈老印象深刻的還有年前的時候曾幫一位老媽媽要贍養費。經調解,最終這位老媽媽得到了贍養費。看著老媽媽可以安心生活了,賈老表示,老媽媽安心了,我也能過個踏實的春節。

賈老雖然個頭不高、頭髮花白,但說起法律來聲音鏗鏘有力,字字擲地有聲。處理民事糾紛,他也有自己的經驗方法:調解有親屬和朋友關係的糾紛要動之以情,調解無理取鬧的事件要態度強勢。幾年時間裡,他憑著自己的公平正義和慈愛之心調解了民間借貸、鄰居矛盾、拖欠農民工工資等糾紛3000多件。

現身汽車站普法

讓基層群眾「有法可講」

賈老從事法律工作這麼多年,他對法律的嚴肅體驗最深,對情、理和法都有很多思考。他認為老百姓的很多糾紛是因為不學法、不懂法造成的,改變這一現狀只有從源頭上做起,那就是通過法制宣傳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識。

有了這樣的想法,每逢節假日賈老都會帶著自製的宣傳頁去長途汽車站給大家「說法」,說如何正確簽訂勞動合同、如何依法維護權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了一位忙碌的白鬍子老人的身影。車站也為賈老提供了辦公場所、桌椅和暖瓶等用品,又提供了宣傳展架。就這樣車站「和事佬」諮詢台開張了!為辦好諮詢台,他自費200元製作了法律宣傳圖板。每天前來諮詢的人絡繹不絕,有諮詢家庭矛盾的、鄰里糾紛的,有諮詢婚姻的,還有中小學生諮詢怎樣提高學習成績和早戀問題的……有的人聽說車站有個「和事佬」諮詢台,專程從幾十里趕來進行法律方面諮詢。

「這麼大年紀了,在家安心養老不好嗎?」家人和朋友沒少勸說賈雲龍,可他卻說:「還有一大堆事需要我去處理呢。」退休後,賈老一直堅持繼續普法,他說小車不倒只管推,希望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化解矛盾糾紛,向群眾宣傳法律知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