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傳甲:被捕後受盡酷刑至死不屈,大呼男兒身可殺,心不可屈也

秋歌半冷 發佈 2022-05-24T12:12:42.009861+00:00

19世紀末,古老的中華民族艱難立於東方,列強的入侵、清廷的腐敗,已使她危如累卵。范傳甲,字壽山,1873年出生在安徽壽州,是中國最早革命起義「安慶馬炮‬營起義」的發起者之一。

19世紀末,古老的中華民族艱難立於東方,列強的入侵、清廷的腐敗,已使她危如累卵。他就出生在這樣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

范傳甲,字壽山,1873年出生在安徽壽州(今壽縣),是中國最早革命起義「安慶馬炮‬營起義」的發起者之一。

年輕時的范傳甲就表現出驚人的才智,富有謀略,又勤奮好學,經史百家之言,無一不通曉。性格敦厚,與人來往,心懷坦誠,因而深受朋友們的稱讚。

1908年,熊成基、范傳甲欲乘秋操間省城安慶空虛之際,在安慶起義,11月19日下午,革命黨人再次在三祖寺楊氏會館秘密開會。參加會議的有:熊成基、薛哲、范傳甲、田激揚、張勁夫等。熊成基被推為起義軍總司令,范傳甲領導工程隊。起義時間定在11月19日晚10點。先由熊成基率領的炮營舉火為號,至陸軍小學堂奪取武器,攻占集賢門(北門)。馬營則攻取八卦門(西門),六十二標二營及工程隊在城內策應。攻擊目標為巡撫衙門、城內軍械局、電報局、菱湖火藥庫。

1908年11月19日,晚上10點,安慶城東新軍炮營,驟然響起一串清脆槍聲。范傳甲的任務是領導工程隊在城內接應。但該隊隊長監視極嚴,營房關帝廟大門也被封鎖。工程隊人員又無槍無彈,沖不出去。范急中生智,便在營房放火,想乘亂衝出營外。但多次點火,都被反動隊官發覺撲滅。至此,起義原定在城外進攻、在城內開門響應的計劃已瀕臨破產。

直到起義的次日,范傳甲才想方設法逃出營外,到楊氏會館打聽消息。然而,得知的是起義軍傷亡慘重、難以入城的消息。

當時有人勸范易服逃走,然而,范傳甲義正詞嚴道:「我已準備犧牲,要革命就不怕流血。」隨即又轉回關帝廟營房,打算發動部分士兵,接應起義軍入城。

新軍協統余大鴻,此時已經得知范傳甲是革命黨首領之一,密謀在內接應。但此時的起義軍攻城甚急,不敢立即逮捕。便下令監視范傳甲的行動,並調他到協部充任衛隊。范在進退維谷的情況下依然伺機給敵人一擊。

20日的下午,范傳甲在隨余大鴻出巡時,想要舉槍殺余,接應義軍,卻被余的衛兵搶先將范捕住。後押至撫署刑訊。刑訊是粗暴且慘烈的。刑訊室里,范傳甲兩臂被綁在十字架上,雙腿跪在鐵火炮上,「皮鞭五百下,淫刑備至」、「以燒紅的鐵棍按在其身上,脊背血肉模糊,筋骨畢露,慘無人狀……」然而,范傳甲的臉色依舊如平時一般剛烈,毫無懼怕之意,並大呼著「男兒身可殺,心不可屈也……」1908年11月21日,范傳甲在西門外因受刑太重而壯烈犧牲。

安慶炮馬營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起義壯舉,震撼了清廷,鼓舞了革命士氣,也有力地推動了安徽地區革命運動的進一步高漲。

范傳甲的一位壽縣同鄉對范組織的炮馬營起義的功績最為欽佩,曾大為感慨地說:「嗟夫,當安慶起義,天下咸知有熊成基,何知有范受山(傳甲)哉……」

1912年當年,柏文蔚任安徽都督期間,安徽人收集范傳甲、張勁夫、張朝棟、張星玉、胡文彬、周正峰、劉志賢、薛哲等8人的遺骸,以及暗殺出洋五大臣的吳越靈柩,葬在安慶北門外平山頭。


在安慶北門,我們看到,孫中山先生親題皖江九烈士墓碑,石刻家張樹侯為作墓表,柏文蔚書石,樹侯親刻之,以告慰烈士英靈,警示教育後人。安慶迎江寺西「熊范二烈士專祠」,正是安徽省政府為祭奠民主革命烈士熊成基、范傳甲而建。

英雄已逝,但其不朽的精神將鼓舞著一代代的後繼者,他們骨子裡的浩然正氣,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是中國挺起的脊樑,值得後人永遠銘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