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書法藝術成就相當

明堂1427 發佈 2022-05-25T00:30:31.777345+00:00

明代中期,蘇州地區經濟發達,人文薈萃,書畫藝術創作盛榮,畫壇崛起以沈周、文徵明為領軍人物的吳門畫派,同時和另二位傑出畫家唐寅、仇英合稱為「吳門四家」。


明代中期,蘇州地區經濟發達,人文薈萃,書畫藝術創作盛榮,畫壇崛起以沈周、文徵明為領軍人物的吳門畫派,同時和另二位傑出畫家唐寅、仇英合稱為「吳門四家」。



在書法領域,祝允明、文徵明、王寵以深厚的書法功力、富有意態情致的個性書法著譽於書苑,被稱為「吳中三家」。

其實,蘇州地區自宣德至嘉靖年間的一百餘年間,不斷湧現出頗有成就的書法家,在祝、文之前,就有徐有貞、李應禎、吳寬、沈周等善書的名家。



在他們之後,又有文彭、文嘉、陳道復、陸深等人,都有相當的成就。而祝允明、文徵明、王寵諸家,能衝破明初台閣體書法的束縛,以書法表現文人的意趣,從而掀起文人書法的高潮,成為代表人物。



唐寅與文徵明同里同庚,並同時向沈周請教畫學,為藝文契友,他與祝允明、王寵等也是好友,在盛行文人書法的環境裡,他自然受到當時書法潮流的感染,在書法藝術上也有一番探索。

在學習前人書法的基礎上,陶鑄融會,逐漸形成有一定自己面貌並富有才子氣質的書法風格。



然而,唐寅學習古人書法並不刻意地謹守規矩法度,而是在結體、筆意等方面吸取適合他個性的元素,兼收並蓄,自成體貌。

只是他享年不永,在書法藝術上不及進一步發展,形成有強烈個性特徵的典型風格,故而影響不及祝、文、王等三家。

唐寅書法師從哪位名家,史書缺少記載。王世貞曾評唐寅書法:

「伯虎書入吳興堂廡,唯差薄弱耳。」嘉靖壬辰(1532)徐充在題跋唐寅《行書七律二十一首卷》道:「書則初學懷仁,婉有風致,後復縱筆,不經規檢。」



則當時人評述他的書法是出自王羲之和趙孟頫等前代名家。唐寅對王羲之書法的觀摩是有跡可尋的,他曾題跋《王右軍感懷帖拓本》道:

「古今書家,輒稱鍾、王,後世雖有作者,莫不宗之。」另外他還書有《跋華尚古藏王右軍此事帖》,故他學習王羲之書法是有條件的。



唐寅與同時代許多書畫家和收藏家關係密切,他也有機會觀摩到一些前代書家名跡,如他在《摹古冊》中題道:

「聞吳江史氏(即史鑑)儲蓄甚富,因與德弘走閱數日。因盡發其帳中之秘,歸而不忘。暇日輒意所記,圖為一冊,共得一十餘幀。」


史氏家中藏有不少古畫,也有一些名家書跡,如褚遂良《文皇哀冊》、歐陽詢《夢奠帖》、顏真卿《劉中使帖》、趙孟頫《歸去來辭卷》等。唐寅在史家除了對古畫用心目記手追外,對書法名跡必也有所感受,為他的書法提供學習的楷范。



唐寅的前輩沈周、吳寬,他的好友文徵明、沈津等家裡,也都有古畫法書的收藏,如沈周家藏有米芾《自書詞卷》、《蔡蘇米黃真跡卷》等名件;吳寬家藏有唐石《顏氏家廟碑》拓本、蘇東坡《楚頌帖》拓本等法帖;文徵明家藏有趙孟頫《臨王右軍服食帖》和《書道德經》等法書;沈津家藏有趙孟頫《楷書千字文》、《臨禊帖》和趙孟頫《尺牘二帖》等書跡。



唐寅與沈津友善,曾為他的《譜雙》作序。從唐寅的前輩和友人的收藏書法中,我們或可尋見他書法淵源所自的一些線索。


傳世唐寅的繪畫和書法作品中,署有年款的作品不多,然有些可從其畫風、書風和相關的資料考證,確定其創作的年代。現將他的書法作品包括一些畫作中的題識,依時間順序作一排列,分為幾個階段,對他各時期書法作品進行具體的分析,以闡明他書法風格變化演進的軌跡。

吳門畫派的書畫藝術家,是詩、書、畫俱佳,並將三者緊密結合的文人畫家。他們的畫,大多都立境高遠,文采斐然。


01 三十二歲以前


初學歐陽詢、王羲之、懷仁,多方學習期。



《南湖春水圖扇頁》,繪畫的風格極似文徵明,應是他與文徵明同時向沈周學畫,深受沈周中年畫風的影響。

皴染疏放柔婉,水墨渲染岩石,樹木簡略勾幹,點染夾葉,尚無學習周臣剛健方峻筆墨的形跡,故約是他二十多歲時所作。圖上題識的書體,結字修長緊結,行筆較方峻,收筆呈頓挫,有歐陽詢書法結字和行筆的特點,然字形較為稚拙。



《黃茅渚小景圖卷》,為唐寅畫太湖黃茅渚熨斗柄景色,繪畫筆墨較為細勁縝密,皴筆峭利,有學習明初王紱的筆意,屬早年畫風。自題「吳趨唐寅作。」

書體與上幅扇頁相近,筆勢方峻,形體古拙。畫風和書風俱為他30歲前之面貌。圖後又有唐寅、祝允明、文徵明等題跋。

此時唐寅的書體已趨於寬博,用筆有些地方保留了早年起筆轉筆方峻的習性,然而更多運用圓婉的筆法,字形大小錯落,欹側變化,流露出受到王羲之的影響。

此圖卷作畫時間較早,約23歲左右,卷後唐寅題字要晚一些,約30歲或稍後。

唐寅早期即32歲前,書法師法的範圍較雜,楷書學歐陽詢,然得其結構之緊聚而不夠規整,有稚拙之氣;行書兼取歐陽詢和王羲之,筆法勁峭和柔婉相雜,然不免有強合之態,說明他的書法還處於探索階段。


02 三十二歲至四十四歲


主要學顏真卿、趙孟頫,取法熔鑄期。



唐寅30歲赴北京會試失利、遭到黜斥,回到家鄉,科舉仕途的前程破滅,此後,他為了謀生,專志於詩文書畫的創作。

他在繪畫上進入了擷取各家、陶鑄個性風格的奮進階段,在書法上也確立主學方向,風格比較穩定,並逐漸形成自己的面貌。

《李奴奴歌舞圖軸》是吳偉45歲時,在南京繪寫當時秦淮青樓女子李奴奴表演歌舞的情景,其上有唐寅弘治癸亥(1503)三月下旬題詩,時年34歲。

此題字書體寬綽,接近顏真卿《行書爭座位帖》,早年峭勁地用筆已大為減弱,筆力沉凝,結字亦具奇正相倚的姿態,取資己轉向顏真卿和趙孟頫。



《和沈周落花詩三十首卷》,是唐寅中年的書法傑作,沈周《落花詩》成詩年代為弘冶十七年(1504),時年78歲,唐寅和詩應在同時,唐年35歲。

此卷書法結體方正寬綽,字形略作右上欹斜之態,筆道較為粗重,行筆圓潤柔婉,流暢自如。可以看出他力圖結合顏真卿和趙孟頫二家之長的磨礪工夫。



《行書七律四首詩卷》,此卷書法字形略扁,結構寬博方正,有顏真卿楷書特點,用筆則多取法趙孟頫,筆勢圓轉婉和,與趙氏《仇鍔墓碑銘》筆意頗為相近,系融合顏、趙二體的風貌,為其中年典型書風。


此時唐寅的字體端莊凝重,行筆有蠶頭燕尾之態,取法顏真卿,而稍減顏之雄健,潤以趙之圓婉,學習二家之法達到兼善和諧的境地。


03 四十四歲以後


主要學趙孟頫、李邕,風格成熟期。



《西洲話舊圖軸》,圖上唐寅自題七言律詩一首,首句「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則是他五十歲或稍後所作。

結字偏於長方,有更明顯的欹側跌宕之姿,筆道細勁暢利,意態俊秀,在融會趙、李二家的技法表現上,進到更為熟練自如之境。



《雙鑒行窩記圖》圖上的題記文字,體勢在穩健中寓奇肆,抑揚起伏,欹側多姿,而筆法在趙孟頫宛轉溫潤的基礎上,參合了米芾的元素,迴旋曲折,跌宕奇肆,下筆愈為沉著爽勁。氣格俊逸妍美,是他晚年書風成熟的標誌。



《行書落花詩與漫興詩卷》,書法結體方正寬綽,字勢略向右上欹斜,行筆穩健圓潤,此卷融合趙孟頫和李邕兩家之結體和筆意,達到和諧自如圓熟精詣的境地。



《行書七律詩卷》,1523年所書,是年十二月唐寅辭世,故此書卷為他最晚年之作。

字體在穩健中富有抑揚奇宕的變化,用筆輕重、粗細、剛柔參插揉合,顯得俊逸飛翥,在這裡,趙孟頫之雅正溫潤、李邕之奇崛縱逸、米芾之跌宕勁疾,融合成一體,形成他俊逸妍美的獨特書法風神。



唐寅與祝允明、文徵明相較,不以書法的工力見勝,而是以敏於吸收前人長處,善於融化為自己藝術語言為長,表現出他俊發的才氣,是屬於才子型的書法家。

故徐充評他的書法「婉有風致」,即有動人的風韻神采,是很有見地的。

都說字如其人,其實想來的確是真的。揮毫行筆之間,唐寅俊逸、灑脫的品性和狂放不羈的才氣全都灌注於筆尖,讓原本並不特別的文字,變成了流傳千年的藝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