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育成期的科學飼養和日常管理要點

晴天蛋雞 發佈 2022-05-25T13:36:13.806704+00:00

蛋雞育成期是指7周齡至開產前的階段。雛雞從7周齡轉入育成舍則表明開始進入育成期,該期是否能夠培育良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蛋雞性成熟後的產蛋性能和體質。育成期的總目標是培育出體況良好、生產性能高且長時間持續高產的青年蛋雞群。

蛋雞育成期是指7周齡至開產前的階段。雛雞從7周齡轉入育成舍則表明開始進入育成期,該期是否能夠培育良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蛋雞性成熟後的產蛋性能和體質。育成期的總目標是培育出體況良好、生產性能高且長時間持續高產的青年蛋雞群。如果新育成的蛋雞體質較差,會導致開產後的死亡率較高,且產蛋率下降,容易產出質量差、蛋重小的雞蛋,且耗料量增加,因此要重視蛋雞育成期的飼養管理。

一、雞舍準備

1.雞舍

規模化養雞場通常要求建設專門的育成雞舍,農戶飼養採取將培育好的青年雞直接轉至產蛋雞舍,一直飼養至產蛋期結束。無論採取以上何種飼養方式,育成雞轉入雞舍前的半個月左右,都要徹底清理、消毒雞舍,確保將上批蛋雞遺留的各種污物和病原體都清除乾淨,然後進行嚴格的消毒。

2.供水系統

育成舍轉入蛋雞舍前,要檢查飲水系統是否正常,包括是否出現堵塞、漏水、乳頭高低不同等問題,並對每個乳頭進行檢查,並確保乳頭飲水器中有水。根據生產廠家的使用說明,合理控制水壓調節裝置,確保水管規格適宜。如果乳頭飲水器發生氣阻,要聯繫生產廠家進行處理。另外,每天還要對水路管道進行檢查,保證供水正常。

3.食槽

主要是對食槽的兩個方面進行檢查,分別是面積和高度。無論使用哪種飼餵設備,要先確保蛋雞有充足的採食空間,從而使其能夠同時採食,主要是使飼槽面積足夠大,有利於飼料均勻分布,並在機體採食時避免過於擁擠。另外,還要確保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布料。隨著蛋雞的生長不斷對食槽的高度進行調整,確保其上沿一直比雞背部高出大約 3 cm,從而能夠有效減少飼料浪費。

4.環境設施

確保溫控設備、通風設備、照明設備、給料機械以及出糞機器能夠正常運轉,如果發現設備已經損壞要儘快進行修理。

二、科學飼養

1.營養調控

蛋雞育成期如果飼餵高能量、高蛋白質的日糧,會導致體內積聚過多的脂肪,影響骨骼發育。一般來說,蛋雞7~12周齡日糧的粗蛋白質含量要控制在16%以下,並從 13周齡開始每周降低1% ,直到降低至13%~14% ,並保持到開產前。根據蛋雞育成期對鈣需要量,在滿足其骨骼發育的基礎上,儘可能供給含較低鈣量的日糧,有利於鍛鍊機體保留鈣的能力。另外,注意調控鈣磷比例適宜,避免發生軟腿病,同時要更加注意攝入適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D3。

2.定時換料

蛋雞育成期需要進行 2 次以上的換料,即從雛雞料改餵育成料,再從育成料改餵預產料或者產蛋料。換料時,第1天新料的餵量適宜控制在25%,第2天控制在 50%,第3天控制在 75% ,第4 天即可完全換成新料。一般來說,要根據蛋雞體重達標與否來將育雛料改為育成料,根據體重和性成熟情況確定是否從育成料改成產蛋料,通常以提前或者推遲 3 ~5 天為宜。

3 限制飼餵

蛋雞育成期生長速度快,機體各個系統的機能基本已經發育完善; 羽毛比較豐滿,並有成羽長出,能夠有效進行體溫調節; 消化能力不斷增強,食慾旺盛; 吸收鈣、磷的能力持續提高,骨骼處於旺盛發育的階段,且肌肉以最快速度生長; 脂肪沉積量隨著日齡的增大而逐漸變多。因此,蛋雞育成期要採取限制飼養,避免採食過多飼料導致其在產蛋期體重過大或者體況過肥而造成產蛋率下降,同時限制飼養還能夠節約7%~8%的飼料。蛋雞通常從6~8周齡開始進行限制飼喂,一直持續至18~20周齡。開始時,日糧中的粗蛋白水平可控制在大約 16% ,餵料量控制在自由採食的 85% ~ 90% 。大於 14 周齡後,每周粗蛋白比例要下降 1% ,直至為13%~14% 。

三、環境控制

1.溫度控制

舍內溫度適宜控制在18~22℃範圍內,冬季要保持在13℃以上,夏季保持在 35℃ 以下。冬春季節要藉助機械通風以調節舍內溫度及空氣品質,往往採取瞬間通風,當舍內空氣品質變好後則要立即關閉風機。

2.濕度控制

蛋雞育成期對環境濕度並不是非常敏感,一般控制在40%~70%範圍內即可,但採取地面平養時要儘可能保持地面乾燥。

3.通風控制

通風可促使舍內有毒有害氣體(如氨氣、硫化氫等)及時排出,並減少舍內粉塵及絨毛,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通風時,要求氣流在整個舍內均勻通過,避免存在氣流死角或者形成賊風。另外,要根據天氣實際情況調整進風口的大小和方位,確保進入舍內的氣流從上至下,禁止直接吹至雞體。

4.光照控制

蛋雞育成期對光照的敏感度提高,為使其適時性成熟,要調控光照時間適宜,一般控制在大約8 h。通常來說,春季2~3月孵出的雛雞,由於光照時間逐漸增加,常會提前達到性成熟; 秋冬季節孵出的雛雞,由於光照時間日漸縮短,往往會促使性成熟延後。另外,蛋雞育成期的光照強度要適當降低,避免發生啄癖。

四、日常管理

1 科學轉群

雛雞通常在長至6周齡時就轉入育成舍,或者大於10周齡後直接上籠進行育成飼養。

2 分群管理

蛋雞育成期要定期挑出體重過小或者過大的個體,將其放在相應的群體內,避免大小不勻,從而實現整齊成熟開產。

3 加強疫病防治

免疫管理,蛋雞育成期要進行較多的疫苗接種,要求結合當地的疫病流行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必須使用質量良好的疫苗,採取適宜的接種方法。免疫接種時要儘量減小雞群應激,接種後要注意觀察雞群情況,且接種疫苗7~14 天后檢測抗體滴度,保證達標,通常新城疫抗體血凝平板凝集試驗保持在7以上,禽流感H4株、H5 株保持在6以上,H9 株保持在 7 以上,而各種抗體的離散度都小於4。

日常消毒,日常要對內外環境都進行消毒,舍內每天進行1次消毒,舍外每天進行2次消毒,注意消毒前要先清掃環境,確保消毒效果良好。選用的消毒藥必須嚴格按照規定濃度進行配比,並定期更換使用不同消毒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