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難畢業、碩士送外賣、名校擠縣城,中國高學歷人才走向受關注

美國僑報網 發佈 2022-05-30T13:30:38.180340+00:00

近日,博士難畢業、碩士送外賣、名校擠縣城等新聞不斷出現在中國社交媒體熱榜,高學歷人才的走向受到廣泛關注。

【僑報網綜合訊】近日,博士難畢業、碩士送外賣、名校擠縣城等新聞不斷出現在中國社交媒體熱榜,高學歷人才的走向受到廣泛關注。

圖為北京一所高校舉行2021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官媒關注碩博畢業問題

5月25日,中國官媒新華社旗下半月談網關注了碩士、博士的畢業問題。報導稱,當前中國高校掀起「清退潮」。僅2020年,四川大學、吉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近20所中國高校先後公布超過1300名擬退學研究生名單,這些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從8年至14年不等。

某高校甚至出現了一次性清退上百名超期研究生,其中超過一半來自MBA學院。該高校回應稱,這些學員超過了學校規定的「碩士生5年、博士生6年」的最高在校學習年限,屬於「寬進」時期的歷史遺留問題。這些在職研究生往往因學術能力較弱、精力分配不足等因素,在不斷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嚴出」大環境下難以順利畢業。

報導還稱,「超期碩博」現象正在擠占高校教學資源。一流學科點的研究生導師通常每年招收2名博士、3名碩士,即使所有學生均正常畢業,在培養過程中也會出現1名導師同時輔導15名甚至更多學生的情況。在正常情況下,導師精力、實驗室資源等也只是勉強夠用。若有碩博「超長待機」,高校教學資源只會更加緊張。

浙大在讀博士送外賣,原因是無法畢業?

除了畢業問題在網絡上廣受討論,2022年4月「浙大博士送外賣」的新聞曾一度引發引發更大的熱議。

杭州《都市快報》報導,孟偉從2014年浙大本科畢業作為直博生進入本校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再到8年後進入其延期畢業的第三年,最後卻靠送外賣維持生計。

在外界採訪時,他表示自己讀博士期間承擔了太多橫向課題的工作,與畢業無關的工作導致他抑鬱,而憑他個人的能力與精力又不足以獨立完成博士論文。提出質疑後,導師對他的安排逐漸減少。漸漸地,孟偉覺得自己被邊緣化了,甚至淪為「打雜的」。最終難以完成畢業要求,從而不斷延期。

當時校方回應,他們認為孟偉科研工作聚焦和投入不足,始終未進入良好的科研狀態,導師組多次建議其轉碩,但孟偉堅持繼續攻博。其導師張光新稱:「個人覺得這個學生獨立科研能力方面是有所不足的,他的興趣點和關注點比較多,但是對科研的聚焦不夠、投入不夠、深入不夠。」

這個話題引起廣泛的熱議,原因之一是博士生與外賣員這兩個奇特的組合,另一方面則是人們對高學歷的心裡期待。

研究生教育是否要收緊?

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03年中國博士生延畢率約46.5%,在2012年突破60%,後仍不斷上升,到2018年達到64%。

中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曾在2020年10月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規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若干意見》,提出」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養方案進行分流退出,做好學生分流退出服務工作,嚴格規範各類研究生學籍年限管理「。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將收緊研究生教育體系呢?

中國教科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從人才培養規律看,高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是較為寬鬆的。通常碩士生為4-6年、博士生為6-8年。如果研究生在此期限內無法達到預定培養要求,表明其缺少教學可塑性和相應的學習能力。

北京《科技日報》報導,在2022年中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羅永章建議,對博士生畢業時間實行彈性化管理,對博士生進行多元化考核,不要」誤傷「那些因追求挑戰主動延期的學生。若一味強調」按時畢業「,也是在變相鼓勵學生追求」短平快「。

正如其所說,博士生培養的目的是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造就更多的高質量人才,而不是生產博士學位。(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