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金雞/金馬,華語電影三大獎,哪個含金量最高?

大星x 發佈 2022-05-31T02:49:32.726821+00:00

電影藝術給我們生活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氣息,是人民群眾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娛樂/教育人民的一種媒介。

電影藝術給我們生活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氣息,是人民群眾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娛樂/教育人民的一種媒介。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攝製了戲劇紀錄片《定軍山》,它標誌著中國電影的正式誕生,也是中國第一部無聲電影

後來電影形式的作品不斷出現,為了表彰優秀電影,相關部門和民間組織成立了一系列協會和獎項,截止目前,對於電影類的獎項,我們聽過最多的就是金像獎、金雞獎、金馬獎、百花獎和華表獎。而金像獎、金雞獎和金馬獎並稱為「華語電影三大獎」。

那麼這三大獎項里,都有什麼不同,哪些含金量最高?如何排名?今天就作為一篇科普類文章來分享給大家。

金像獎

金像獎創辦於1982年,由香港《電影雙周刊》創辦,與金雞獎和金馬獎並稱為「華語電影三大獎」。

從起名來看,與奧斯卡同為「金像獎」,就可以看出當初創辦的野心和眼界,第一屆金像獎共評出五個獎項,由主持人伍家廉,詹小萍共同主持。

電影《父子情》獲得最佳電影獎,導演方育平獲得最佳導演獎。許冠文憑藉《摩登保鏢》獲得最佳男主角,惠英紅憑藉《長輩》獲得最佳女主角。

據說惠英紅當時對於獎盃沒有什麼概念,拿回家後一時不知道放在哪裡,之後便一直壓在了床底。頒獎典禮上只有周潤發和惠英紅著裝正式,其他人幾乎都為便裝,典禮結束後引起了主辦方的不滿,之後才強制要求必須正裝出席。

金像獎由於從香港產生,大多參評的是「港味」十足的電影,在八九十年代,港片代表了華語電影的最高水平,自然金像獎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個

就連成龍大哥,拿過金馬獎,金雞獎,奧斯卡金像獎以及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但唯獨沒有拿到過香港金像獎,這就證明了金像獎的高標準和公平公正的評獎原則,否則以成龍大哥的地位,拿最佳男主角不是分分鐘的事,所以從這一點來看,金像獎評選要求是比較高的。

金雞獎

1981年,中國電影協會和中國文聯為了鼓勵優秀電影,聯合設立了一個獎項,由於當年是雞年,便設名為「金雞獎」。

第一屆金雞獎謝晉導演憑藉《天雲山》傳奇獲得最佳導演獎,張瑜憑藉《廬山戀》獲得了最佳女主獎,而最佳男主角空缺。

早年間觀眾對於金雞獎的定義就是大陸電影屆最權威、最專業的獎項,評出了最佳男主張藝謀、李保田、李雪健、陳道明等德藝雙馨的表演藝術家,但隨著近幾年的變化,觀眾對於評選標準提出了質疑。

在第34屆金雞獎公布提名名單後,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認為提名名單水分太大,甚至有人說「搶了金掃帚的活兒」

尤其對於劉浩存的出現,讓網友直言對金雞獎出現了「信任危機」。

因此,只能說金雞獎曾經一定是最專業、最權威的獎項。

金馬獎

金馬獎創辦於1962年,也是這三大獎成立時間最久的一個,與其他兩項不同的是,金馬獎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語電影的評選。

1990年12月,林青霞和秦漢主演的《滾滾紅塵》獲得了8項大獎,打破了金馬獎的獲獎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值得注意的是,金像獎和金雞獎大多參評的都是主旋律和受眾度比較高的影片,而金馬獎對於參選門檻降低了很多,這也就給了很多冷門電影「機會」。

同時相比於金像獎和金雞獎,金馬獎的評獎觀眾爭議是最少的,哪怕是當年李冰冰打敗周迅獲得影后,觀眾也沒有任何異議。

但由於大陸與台灣的特殊關係,民進黨不斷推進一系列有損兩岸關係的行為,導致越來越多的電影不願意參加金馬獎的評選。

2018年11月,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台灣導演傅榆發表‬獲獎‬感言‬時‬說道,‬「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台灣)可以‬被‬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生為‬台灣人‬最大‬的‬願望‬‬」。

此事現場立刻引起台下嘉賓的不滿,在隨後頒獎環節,鞏俐直接拒絕了李安的上台邀請,寧可冷場也不起身,典禮結束後大陸演員紛紛離場,沒有一人參加晚宴。

這次的事件可以說讓金馬獎的形象一落千丈,至此以後幾乎沒有電影主動報名金馬獎,包括香港電影也拒絕參加。

總而言之,這三大獎項都對中國電影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但一些原因我們無法避免。

我們希望金像獎能促進港片的發展,重現曾經輝煌的「港片時代」。

我們希望金雞獎能夠保持權威、專業的評獎標準,不被資本影響發展。

我們希望金馬獎在促進電影發展的同時也能促進兩岸的關係,真正感受到「兩岸一家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