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螺體內寄生蟲多達數千條,不煮熟透小心誤食

新京報 發佈 2022-06-06T04:13:16.079172+00:00

如果在野外、公園或水邊看到桑葚般大小、粉紅色不明物體,要提醒孩子不要輕易觸碰,因為有可能是福壽螺的卵聚集而成。

新京報訊 (記者秦勝南)隨著氣溫升高,每年4至6月、8至10月是福壽螺產卵、孵化的高峰期。如果在野外、公園或水邊看到桑葚般大小、粉紅色不明物體,要提醒孩子不要輕易觸碰,因為有可能是福壽螺的卵聚集而成。此外,由於福壽螺身上普遍攜帶著寄生蟲,且外觀與田螺相似,要當心誤食。

近日在廣東、江蘇等地的湖邊出現一團一團粉色、如桑葚狀的物體,這些附在水草、石頭、河岸和橋墩上的物體,很可能是福壽螺的卵。這也意味著,周邊可能會有福壽螺。廣東省惠州市疾控中心寄防消殺科副科長邱衛衛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福壽螺卵本身並不危險,但是儘量不要讓小朋友觸碰和把玩,外環境各種細菌、病毒和寄生蟲還是很多。」

由於外觀相似,有人可能將福壽螺和田螺混淆,那麼如何區分兩者呢?通常福壽螺個頭會比田螺大一些,尾部更加扁平,田螺尾部尖且外殼厚度不如福壽螺。

有研究數據顯示,福壽螺是寄生蟲的溫床,體內寄生蟲大約有3000條到6000條。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所長曹俊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福壽螺會傳播一種叫廣州管圓線蟲的寄生蟲。如果福壽螺沒有加工熟透,這種寄生蟲被誤食進入人體,會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嚴重的話會導致死亡。」

編輯 李嚴

校對 劉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