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具有水庫重要功能——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有關負責人闡釋草原「四庫」功能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發佈 2022-06-09T06:37:52.894357+00:00

內蒙古烏拉蓋草原 徐樹春攝(圖片來源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草原是名副其實的「水庫」。黃河水量的80%、長江水量的30%、東北河流水量的50%以上均直接來源於草原地區。草原不僅是眾多江河的發源地和水源涵養區,還孕育了數以千計的湖泊和冰川。草原具有強大的水土保持功能。

草原是名副其實的「水庫」。黃河水量的80%、長江水量的30%、東北河流水量的50%以上均直接來源於草原地區。草原不僅是眾多江河的發源地和水源涵養區,還孕育了數以千計的湖泊和冰川。

草原具有強大的水土保持功能。草原植物抗逆性強,能適應惡劣的生態環境,是恢復植被、改善生態環境的先鋒物種,是保持水土的「衛士」。草原植被貼地面生長,可以很好地覆蓋地面,能夠有效阻截降水,減少地面徑流和水分蒸發,在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草原植物根系發達,縱橫交錯,形成緊密的根網,能夠顯著提高土壤滲透率,防止土壤水蝕和風蝕,減少土壤有機質流失。研究表明,植被稀疏的地區在地表徑流的沖刷下,會出現風蝕、水蝕,不僅能帶走土壤中的有機質和各類營養物質,而且對生態平衡破壞極大。草地比裸地的含水量高20%以上,在大雨狀態下草原可減少地表徑流量47%—60%,減少泥土沖刷量75%。此外,草原植被枯落物經微生物分解後,不僅能夠顯著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還能有效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層水分滲透性能,提高土壤持水能力。

草原是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和水源涵養區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被譽為「亞洲水塔」。青藏高寒草原區是世界上河流發育最多的區域,長江、黃河、瀾滄江等河流大都發源於此。青藏高原水源涵養生態系統以高寒草甸為主,約占高原面積的60%。

長江、黃河上中游流域面積251.6萬平方公里,主要為天然草原植被覆蓋,草原面積10.2萬平方公里,占流域總面積的43.79%。據測算,青藏高原水資源量約為5.7萬億立方米,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20%,是保障我國乃至東南亞國家水資源安全的重要戰略基地。

祁連山地處青藏、黃土兩大高原和蒙新荒漠的交會處,豐富的草原資源孕育了黃河水系的莊浪河與大通河,以及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內陸河。據統計,發源於祁連山地的大小河流有58條。

內蒙古東部草原區河流湖泊眾多,是松花江、嫩江、額爾古納河等河流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僅呼倫貝爾境內就有大小河流3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550條,是我國東北、華北區域重要的水源上游地,對我國北方水生態安全有著重要影響。東北邊陲,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分別從北、東、西蜿蜒而來,造就了三江平原,孕育了松嫩羊草草原,這裡有大小河流57條,分屬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大水系。

草原孕育了眾多湖泊和冰川

青藏高寒草原區分布著數量最多的高原內陸湖群,湖泊星羅棋布,總面積達3萬多平方公里,約占全國湖泊總面積的46%。僅西藏境內的湖泊總面積就超過2.4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湖泊總面積的30%。內蒙古東部草原區分布著500多個湖泊,東北松嫩羊草草原上的湖泊也多達204個。這些湖泊與河流血脈相連,與草原相依相伴,共同維護著祖國北疆的水安全,為東北大糧倉提供了生態安全屏障。

我國冰川儲量約為5590億立方米,年平均冰川融水量為563億立方米,其中90%以上的冰川分布在草原地區。祁連山地區現有大小冰川2859條,總面積達1972.5平方公里,儲水量811.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冰川融水量高達10億立方米。(信息來源 中國綠色時報)

延伸閱讀

科學綠化提升草原生態功能和生產能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