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末梢神經——五峯縣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湖北日報 發佈 2022-06-11T23:56:03.612763+00:00

農村新報全媒記者 董園園 通訊員 黃海波 楊保華 汪勇「騎摩托車要注意安全,頭盔一定要戴好嘍!」5月31日下午,五峯縣長樂坪鎮百年關村村委會門口,63歲的村民胡遠興和路過的鄉親打招呼。老胡是五峰被稱為「一警三專N員」社會治理隊伍中的一員。

農村新報全媒記者 董園園 通訊員 黃海波 楊保華 汪勇

「騎摩托車要注意安全,頭盔一定要戴好嘍!」5月31日下午,五峯縣長樂坪鎮百年關村村委會門口,63歲的村民胡遠興和路過的鄉親打招呼。

老胡是五峰被稱為「一警三專N員」社會治理隊伍中的一員。他每天都在村里轉,遇到事故、隱患或危險源,他立刻拿出手機,通過「五峰義警」APP上報。公安部門接信後,會迅速帶人到場處理。這樣的「N」員,全縣有2971個,他們是守護大山平安的「掃地僧」。

五峯縣委書記李倫華對這近三千「掃地僧」有自己的認識:「基層社會治理問題,不能將壓力、責任都推到公安一家身上,讓他們唱獨角戲,各部門必須聚焦合力,從源頭治理。」

五峯縣的社會治理隊伍由一警(社區民警或駐村輔警)、三專(交管路長、治保主任、網格員)、N員(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等)組成,分布在各個地方、各個行業,「平時埋頭掃地不顯眼,關鍵時候能起到關鍵作用」。

五峰境內315國道路口,豎立著「山區道路,無降溫水裝置的客貨車輛禁止通行」警示牌,因發生了多起交通慘劇,被群眾稱為「丟魂路」。「掃地僧」們分段上路巡視提醒過往外地司機,比只豎個冷冰冰的牌子效果好多了。當年,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0%。今年這一做法在全縣推廣,1至4月,全縣交通事故同比再降11.1%,交通事故傷亡人數同比下降近五成。

村民辦「紅白事」期間,酒駕、醉駕幾成頑症,每逢有村民辦事,村裡的「N員」立即上報,交警、駐村輔警馬上上門,與參加宴會的人員「約法三章」,提醒他們不得酒駕、超載、非法載人。

不少「老大難」問題因此迎刃而解。山林補償糾紛、地質災害預警、游醫非法行醫整治、走村串戶欺詐村民……今年3月,公安、司法、林業等部門經過1個多月調查,組織400多戶村民開會「票決」,一起涉及480人的風險隱患事件得到妥善化解。

「派出所無法解決的社會面風險,我們鎮黨委、政府來協調。」五峰鎮黨委書記李輝介紹,今年以來,鎮黨委共統籌處置5起民間借貸和勞務糾紛,化解8起一年以上的信訪積案。

一年來,「一警三專N員」提供信息3476條,開展安全防範2623次,協助查案35起。五峯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周永生認為,新機制真正將社會管理的觸角延伸至基層神經末梢,有效緩解了公安機關警力緊張、管理覆蓋面有限等問題,為及時開展矛盾化解、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