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滿群眾大小民情的「民情日記」

城北之聲 發佈 2022-06-15T10:30:18.643850+00:00

點藍色字關注「城北之聲」在城北區火車西站街道鹽莊社區黨委書記畢海琴的辦公室里,放著一本本寫滿民情的「民情日記」。

點藍色字關注「城北之聲」

在城北區火車西站街道鹽莊社區黨委書記畢海琴的辦公室里,放著一本本寫滿民情的「民情日記」。「我們社區居委會及網格隊伍成員人手一本『民情日記』,記載著轄區黨員群眾反映的各種問題及解決情況」,畢海琴拿起兩本民情日記自豪的說,「這日記一記就是三年,有了這本『民情日記』,社區工作人員走家串戶解決問題的時候更有針對性,黨員群眾的所需所盼所想都記在了『民情日記』上面」。

「主任,鹽莊平房區主管道的下水又堵了......主任,鹽莊平房區的路坑坑窪窪,我家老人不小心又把腳扭了,你們能不能想辦法解決一下?」......在過去,鹽莊平房區本身配套設施不齊全、基礎設施薄弱,對於鹽莊平房區居民來說,夏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態,居民們總是跟網格員反饋出行難的問題。

現在,通過網格員「民情日記」收集到平房區上下水管網老化、化糞池外漏等難點、痛點問題,並搜集各類信息,分類整理,組織居民參與討論,聽取網格內各方群眾意見建議,經過會議研究,前後使用100餘萬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用於平房區巷道水管網改造、疏通化糞池等,平房區風貌煥然一新。今年76歲的馬大娘是鹽莊平房區的老住戶,平房區發生的巨大變化著實令她驚訝,每每跟人聊起,就會對平房區的「容貌」誇讚一番。

「民情日記」不光是文字記錄,更是每一個社區工作人員對轄區群眾的關心體現。2020年冬天,社區工作人員連著兩天沒有見到小區精神病五保戶老人童守錄在小區周邊溜達,察覺到異常後,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敲門及四處找尋未果後,社區緊急聯繫公安,撬開了老人的房門,發現老人已去世,在聯繫老人家人的同時,社區主任、副主任已經在商議如何做好老人後事,居民紛紛伸出援助。鄰居們都說:「幸虧有社區、幸虧有把居民當家人的工作人員,不然誰會注意這麼個老人,比自己的親人還親呀」。

根據鹽莊小區居民反映群眾文化活動單一的問題,鹽莊社區黨委以「睦鄰」黨建品牌為載體,以居民需求為切入點,充分利用鹽莊小區物業二樓閒置區域,積極打造集理論學習、文化活動、居民議事為一體的黨建「共享小屋」,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圖書閱覽室、舞蹈室、書畫室等活動陣地,鼓勵轄區居民積極投身文化建設及健康鍛鍊活動中,極大地滿足了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真正踐行了「有陣地有活動--居民來了,民心近了」、「有黨員有服務--黨徽亮了,治理活了」、「有聯動有平台--三方動了,難題少了」。

鹽莊社區黨委通過民情日記工作法,建立「服務群眾需求清單」,讓群眾「按需點餐」,社區「按需服務」,讓服務站點前移,主動上門去服務,增強服務的主動性和時效性,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來源:城北區火車西站街道辦事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