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浙江日報》聚焦舟山這些人,這些事……

舟山發佈 發佈 2022-06-16T19:08:08.024703+00:00

《浙江日報》刊登《海島派出所,為啥這麼「能」》,講述「派出所的故事」。轄區內的12個漁農村、1.76萬居民,從此成為了岱山縣公安局羅家岙派出所民警心中最深情的牽掛。

今天的《浙江日報》

「含舟量」極高

一起來看詳細內容!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範立功集體表彰大會上,羅家岙派出所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集體」。《浙江日報》刊登《海島派出所,為啥這麼「能」》,講述「派出所的故事」。

向上滑動閱讀全文

40年前,一個基層派出所在東海深處的岱山縣衢山島上掛牌成立。轄區內的12個漁農村、1.76萬居民,從此成為了岱山縣公安局羅家岙派出所民警心中最深情的牽掛。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範立功集體表彰大會上,羅家岙派出所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集體」。這個派出所為啥這麼「能」?近日,我們坐上渡輪,漂洋過海進行了探訪。

「紅帆110」 海上警船顯威

沒來羅家岙前,我們早就聽說這裡有一艘「紅帆110」,堪比陸上110。於是渡輪一靠岸,我們就直奔田塗碼頭。離碼頭不遠處,緊挨著三艘漁船的便是「紅帆110」,船長20米、寬4.5米左右。船體上張貼著各類警務元素的彩繪、標語,船頂有一面黨旗,船艙前方,有一個集紅帆、小船、鼠浪湖島等各類元素於一體的羅家岙派出所LOGO。

「上去看看?」羅家岙派出所所長張立鎮和民警余望提議。頂著6級海風,「紅帆110」出海了。不習慣乘船的我們每遇顛簸,都要拼命拉住扶手,雙腳叉開努力站直站穩,但還是不由自主隨著船隻左右晃動,不一會兒,胃裡就像翻江倒海一般。而不遠處的余望則像沒事人一樣,麻利地整理著從桌子上滑落的安全宣傳資料。

10分鐘後,我們的船隻緩緩靠近剛從鼠浪湖碼頭返航的「三星」號輪船。「我們是羅家岙『紅帆110』號船,請靠過來,我們將登船進行安全宣傳。」余望手持大喇叭向船員呼喊。「他們每個月會來好幾趟,」船長莊依峰說,「一看到閃閃的警徽,我們很安心。」

張立鎮告訴我們,羅家岙派出所轄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且轄區漁港多、涉漁糾紛相對較多。為便於民警可以第一時間處理,2020年底起,派出所和衢山鎮漁辦合作,打造了這條「警船」。

「船上升級安裝了紅外監控、布控球等科技設備,就算在碼頭靠泊著,本身就是一種震懾。」張立鎮說,轄區內海域面積遠大於陸域面積,以前每年都會發生偷盜船用物資、貴重儀器等警情。「有了它,民警們能迅速準確地完成宣傳、調解、巡邏、安防、救援,對違法行為有了更強的警示作用。」張立鎮拍了拍船身說,「靠著這傢伙,去年,轄區漁港內首次做到全年侵財案零發,解決了多起百姓『急難愁盼』的事情。」

裝上「智呼通」 隨時隨地求助

出海巡查回來,已是中午12時。一進派出所大門,我們就被展示廳里滿屏的榮譽牆所吸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執法為民模範邊防派出所」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各級表彰獎勵130餘次,其中集體一等功2次、集體二等功2次、集體三等功16次。

宣傳廳一段視頻中里閃爍的一張照片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原來這是一個關於黃手帕的故事。

羅家岙派出所轄區是典型的漁區,青壯年出海捕魚,老人和小孩留守。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通信落後,老人和孩子一旦有個頭痛腦熱、跌打損傷的,很難被及時發現並救治。這時候,就有了「它」——真情黃手帕。1998年羅家岙派出所創新推出親情黃手帕服務,向每戶特困群眾發放一塊色彩醒目的黃手帕。不管哪家哪戶需要幫助,只需把黃手帕掛在門口,民警就會第一時間趕到。

隨著信息的發達,如今的黃手帕已成為回憶,替代它的是老人衣兜里揣著的神奇小盒。在派出所,我們見到了這個白色小盒,小盒機身上的警徽與「智呼通」三個字格外醒目。這時,轄區孤寡老人毛水和通過「智呼通」求助,自己高血壓犯病,導致胸悶喘不上氣。值班民警第一時間通過「智呼通」平台指引附近的網格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應急處置。我們隨所里民警一起將毛水和老人送至醫院進行救治。事後脫離了生命危險的老人拉著民警的手感激地說:「它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到哪兒都不敢落下。」

「如今的『智呼通』被稱為『黃手帕3.0』,是我們針對無智能機的孤寡老人、殘障人士等群體專門研發的,這回派上了大用場。」張立鎮介紹,機身的按鈕「1」「2」「3」分別對應著呼叫親屬、派出所、網格員,可以隨時隨地一鍵求助,大大提升了警情事件處置速度和效率。

定製「通衢碼」 高效精準管理

羅家岙派出所與鼠浪湖碼頭隔海相望,周邊有知名的鐵礦石及混配礦儲運中轉基地。因此,羅家岙派出所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保障重點項目順利進行。田塗碼頭與鼠浪湖島相距約2海里,每天船班次在6至8班左右。採訪當天因時間原因,我們未能趕上去鼠浪湖的船班。

「沒事,我帶你們去個地方,鼠浪湖的動態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副所長施英傑說著,帶我們走進所里一個數字駕駛艙。在這個名為「融智·家」房間裡,集成了七大數位化應用場景。映入眼帘實時跳動更新的各類數據、圖表以及重點區域的視頻監控,給人滿滿的科技感。

「根據鼠浪湖國家重點項目的特點,我們定製了以『通衢碼』為核心的人車管控場景。」施英傑點點滑鼠,眼前的數字大屏馬上跳出鼠浪湖所有上島人員、車輛通過岱山公安公眾號來申報的「通衢碼」,經人臉識別技術與身份信息可信認證,對符合入島人員,後台審核後將賦碼。同時「通衢碼」申報系統,與公安系統中的9個重點人員資料庫進行比對,及時預警攔截如網上逃犯等各類重點人員,實現重點項目人車通行便捷、管控精準、服務高效。

在現在疫情防控下,這個系統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藉助「通衢碼」申報系統,通過貫通「健康碼」大數據接口,賦予「通衢碼」紅黃綠三色預警,實現了通衢碼、健康碼和行程卡的三碼合一。「你們看,屏幕上全國中高風險地區一清二楚,而且實時更新。」施英傑說,「一碼通行,對島上的疫情進行實時管控、即時追溯和精準分析,保障了鼠浪湖工程項目的進度,確保島上疫情風險『零輸入』。」

數位化保障項目順利運行。今年1月12日,鼠浪湖某項目部的一艘設備運輸船在途中突發故障。接到求助電話後,羅家岙派出所立刻制定援助運輸方案,並派民警駐船押運,保障了項目施工如期進行。「運輸船故障影響工程進度,當時我們心裡真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幸虧羅家岙派出所為我們解了燃眉之急。」項目負責人王森說。

隨著海島旅遊經濟的興起,羅家岙派出所不斷疊代升級旅遊警務,在熱門景區、網紅沙灘設立「融治理中心」,靠前開展景區治安巡邏、涉游矛盾糾紛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景區、遊客平安迎送」。

2022年1月10日,羅家岙派出所舉行「紅帆110」再啟航儀式

羅家岙派出所「融智·家」平台

《浙江日報》還刊登了《藍色動能,如何取之有道》,目光聚焦海洋能利用,重點介紹了舟山岱山的LHD潮流能發電站、嵊泗的波浪能項目,一起去看看它們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

向上滑動閱讀全文

原始創新

加快核心裝備升級

屢破世界級難題,位於岱山的LHD潮流能發電站彰顯的「浙江水準」。

自2017年至今,LHD潮流能電站已連續併網發電超過五周年,累計併網發電超過280萬千瓦時;今年2月,我國首台兆瓦級機組「奮進號」完成吊裝下海,並於3月投入併網運行,標誌著我國潮流能規模化開發技術水平躍上新台階……

在前期運行成果支撐下,LHD潮流能電站兩度入選國際能源署海洋能系統技術合作計劃(IEA OES-TCP)發布的《全球海洋能20大亮點工程》和《全球潮流能亮點工程》,進一步提升了我國海洋能的國際關注度。

誰也沒有想到,以「綠盛牛肉乾」知名的溫州企業家林東能夠在海洋能領域取得成就。

「原始創新是最重要的,我們的技術路線和世界上其他潮流能項目完全不同。」林東說。「從0到1」,項目首創將「平台加渦輪模塊化發電原理」應用到海底,借海流平移的動能推動渦輪轉動發電;「從1到100」,技術不斷疊代,「奮進號」較此前三代機組投資不到1.5倍,單機容量提升5.3倍,發電能力提升了好幾倍。

林東向記者展示「奮進號」併網首月的發電數據:單月上網電量12萬千瓦時,再次刷新紀錄!目前,該發電項目已獲國際國內授權的專利63項,但研發的腳步不會就此停歇,林東的下一個目標是「上規模、提效率」,最終讓潮流能發電成本低於火電。

有核心技術創新還不夠,產業鏈上下游必須協同創新。千百個大噸級零配件,需要按照圖紙一一定製,團隊分赴杭、甬、舟三地尋找廠家。「第一次加工出來的零部件有2/3都是失敗品,工程款都做了研發學費。」林東笑說。原來,海底的現實情況有著計算機仿真模擬難以預估的「意外」,鹽霧腐蝕、密封漏水、海底垃圾侵擾……都需要廠家根據試驗數據再改進生產。

直到現在,測流儀仍是「攔路虎」。測流儀的數據關係到機組開停機,而市面上各國研發的測流儀,在海底只能持續使用不超過10個月,只能不斷更換,「為此我們也在自主研發耐用產品。」林東說。

去年,浙江省發改委、能源局發布《浙江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提到,在十三五期間,我省潮流能裝備研發取得重大突破,技術總體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一批裝機規模在60至650千瓦不等的潮流能機組在舟山海域完成實海況測試,舟山LHD潮流能示範項目完成多輪裝備技術更新並實現長期併網運行,裝機容量達到1700千瓦,浙江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潮流能試驗場在舟山建設並投入測試運行。

「當前我省潮流能技術開發仍處於示範階段,我們將繼續推動海洋能開發利用新技術、新裝備的創新研發與示範應用,加快核心裝備升級,保持我省在海洋能技術研發與應用方面的領先地位。」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政企合力

探尋市場化之路

產業化開發成本很高,大規模應用困難很大,這已經是海洋能領域的共識。但路途再遠,也要有勇攀高峰的氣魄。位於舟山嵊泗的波浪能項目已經制定出「路線圖」。

目前,沒有通海底電纜的偏遠島嶼上往往採用柴油發電。「93%至95%的成本在原料端,度電成本在3元以上,同時會產生大氣污染。」韓洋能源科技設備(南通)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韓磊介紹,如果能利用波浪能發電,為偏遠島嶼或海上設施組建獨立的微電網,無疑是個理想的方案,這也是韓洋能源瞄準的商業應用方向。

最近,團隊在嵊泗縣五龍鄉漁人碼頭投放的第三代「絕酷」新型波浪能發電機組,已經進入實海測試的第6個月。它體格較小、「不挑地方」,在0.2米以上的微波中即可發電,應用範圍較廣;平均效率比光伏發電高15%以上,預計年發電量可達7萬千瓦時,除去研發成本,度電成本已降至0.44元。「目前小規模安裝已經沒有問題,商業化推廣只爭朝夕。」韓磊信心滿滿。

在他的「路線圖」中,兩條應用路徑逐漸明晰。一是小規模商業化安裝,依託碼頭、防波堤、海上油氣平台、養殖漁場等建築投放單台發電機組,向客戶售賣電力或設備。「對於海島來說,相較太陽能和風能,波浪能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長的全年發電時間等優勢。」韓磊說,目前,團隊還在研發由10台發電機組拼合成的兆瓦級陣列,擴大發電規模,提高經濟效益。

二是與海上風電結合,打造綜合開發模式。「安裝風機的海域一般很難通航,在海面投放波浪能發電機組,可以提高立體空間的利用率、創造更高的畝均收益。」韓磊說。而更重要的是,通過共享海底電纜、變壓器等設備,波浪能發電的輸電成本將大大降低,這是相得益彰的「布陣法」。如此一來,發電機組也將與近岸建築解綁,開闢更廣闊的中遠海領地。

這幅「路線圖」與《浙江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不謀而合,《規劃》提到,我省將為海洋能規模化、商業化提供技術儲備和裝備支持,積極探索海洋能在海島能源供給和海洋水產養殖電力供應方面的推廣應用,並鼓勵開展海洋能與海上風電的綜合開發試驗示範。

「目前最缺的是資金、夥伴和機會,尤其是綜合開發,需要雄厚的商業夥伴。」韓磊希望在「雙碳」的時代背景下,波浪能的廣闊前景能被更多人看到。而好消息是,這次海試已吸引了不少央企、國企的目光。

除了面向用戶開拓市場,韓洋能源還在尋找同行間的商機。接下來,團隊計劃與嵊泗縣展開合作,共同打造波浪能海試基地,吸引更多清潔能源項目入駐。「實海況測試與實驗室模擬的意義完全不同,海洋生物、海水腐蝕、颱風天氣等現實問題都會納入考慮。」韓磊說,基地可以為其他企業提供樣機的試驗場所,未來,這種商業模式也許能助推海洋能開發形成產業集群與產業鏈。

我省對涉海企業從事綠色高新技術研究,通過省產業基金給予市場化支持。省能源局負責人說:「我們也將指導企業用好綠色金融政策,助力我省海洋能利用產業的發展。」

此外,政策支持也是商業推廣的重要一環。2019年8月,省發改委為LHD項目「定製」我國首個潮流能臨時電價:2.58元/千瓦時。直到現在,LHD大型海洋潮流能研究中心仍收藏著一張256.9萬元的支票,這是LHD項目向國網岱山縣供電公司收取的第一筆電費。「儘管比起這些年的幾億元投入,這筆收益並不顯眼,但這是打開商業市場的開端。」林東說。

位於岱山縣秀山島的LHD潮流能發電站 姚峰 攝

來源 | 浙江日報

編輯 | 王櫻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