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將軍-蔡鍔

鄙人十九月 發佈 2022-06-19T13:36:41.878526+00:00

蔡鍔 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出生於湖南邵陽的一戶貧農家庭,幼年便刻苦學習,15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 ,師從梁啓超、譚嗣同,並受到該學堂中文總教習梁啓超的賞識,並建立起深厚的師生友誼。

你或許聽說過蔡鍔,但你不一定知道他的貢獻有多大!

蔡鍔 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出生於湖南邵陽的一戶貧農家庭,幼年便刻苦學習,15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 ,師從梁啓超、譚嗣同,並受到該學堂中文總教習梁啓超的賞識,並建立起深厚的師生友誼。

1899年,17歲的他去日本留學,據梁啓超回憶說他當時到處借錢籌備學費,能借到的都是幾毛幾毛的,直到袁世凱借給他1000元,他才得以如願去學習。他這一輩子和袁世凱可謂相愛相殺。

在日本學習期間,在日本學習期間由於成績突出,他和蔣百里和張孝准 被公認為「士官三傑」,他一邊學習軍事知識,一邊探索救國之路,他認為國家衰弱是由於教育落後,思想陳舊,體魄羸弱,武器低劣等原因造成的。想要改變,必須實行「軍國民主義」。總之他認為國家太缺乏軍事人才了,這也是他學成後注重培養軍事人才的原因。

1904年畢業回國後,先是在廣西教學新型軍事人才,做了許多軍校的校長,他講解精闢,技藝嫻熟,要求嚴格,深受官兵敬佩,被讚譽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其中有段趣聞,他在擔任廣西陸軍小學堂校長時,有一個學生在開學報到時遲到了10分鐘,蔡鍔堅決不允許他入學。這個學生只能來年再考,這個學生的名字叫做李宗仁,李宗仁後來回憶起蔡鍔時說:「我們對他敬若神明。」

人生第一件大事:響應辛亥革命!

1911年,雲貴總督李經羲聘請他到雲南擔任軍職。29歲的蔡鍔擔任雲南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的協統(旅長)。蔡鍔一生沒有參加任何同盟或組織,但一直和同盟會都有聯繫,並明確表態:一旦發生革命,一定給予支持。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蔡鍔踐行諾言響應,於10月30日在雲南發動起義,推翻了當地政府。

雖然蔡鍔學成的第一站是廣西,但是他建立的基本盤是在雲南,革命成功後,蔡鍔把雲貴總督李經羲禮送出境,然後就職雲南都督,開始大展拳腳。他上台後,換掉了一批光說不做的人,整頓財政,裁減軍隊,興辦教育,開發實業。使雲南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與袁世凱的相愛相殺

當蔡鍔在雲南風生水起時,引起了袁世凱的注意,袁世凱相當看好蔡鍔。他曾這樣評價:「蔡鍔遠在黃興及諸民黨之上,此人之精悍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有多看好就有多戒備,袁世凱很不放心蔡鍔在雲南傭兵,於是便調他入京。蔡鍔之所以願意入京是因為他真的希望借袁世凱來使中國走向統一強大。當時對袁世凱有這種期待並不奇怪,咱們不能站在上帝視角去看歷史人物,在當時未稱帝的袁世凱不倫威望,實力在國內都可以說無人可敵。

蔡鍔來到北京後,袁世凱對他是明升暗調,使他終日煩悶,直到袁世凱的北洋政府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使得蔡鍔大失所望。最離譜的是袁世凱要恢復帝制,這令蔡鍔徹底失望,他決定必須阻止袁世凱,他要回到雲南去,回到大本營起兵阻止袁世凱。

他開始了脫離與袁世凱的的計劃,袁世凱稱帝之後,蔡鍔終日開始流連於煙花柳巷用於麻痹袁世凱,也正是在那個時候認識的小鳳仙,在小鳳仙的協助下,以及蔡鍔自身一步步精心策劃:他先是離開北京到天津,然後從天津想辦法去日本,然後從日本去上海,取道香港去越南的河內,然後再返回自己的基地雲南,繞了一個大圈,最終回到雲南。


人生的第二件大事-護國戰爭

歷史教科書中的記載:蔡鍔是起兵討伐袁世凱的第一人。

1915年12月22日晚,蔡鍔和另外37人歃血為盟,立下誓言:「擁護共和,吾輩之責。興師起義,誓滅國賊。成敗利鈍,與同休戚。萬苦千辛,捨命不渝。凡我同人,堅持定力。有渝此盟,神明必殛。」

12月25日,蔡鍔和雲南督軍、他的學弟唐繼堯一起通電全國,宣布雲南獨立,表示「擁護共和,反對帝制」。誓師之時,蔡鍔稱:「吾儕今日不得已而有此義舉,非敢雲必能救亡,庶幾為我國民爭回一人格而已。」

1916年1月,蔡鍔率領的滇軍第一軍開始進攻四川。面對近10萬北洋軍,蔡鍔不足萬人的部隊從1月打到3月,基本殲滅了北洋軍主力第七師。在納溪戰役中,蔡鍔護國軍有一支支隊隊長作戰勇猛,率隊拿下了這場關鍵戰役。這個支隊長,名叫朱德。朱德後來回憶當時看到蔡鍔時的情景:「我大吃一驚,說不出話來,他瘦得像鬼,兩頰下陷,整個臉上只有兩眼還閃閃發光。」 以當時國內的形勢,蔡鍔知道他和他的部隊其實已經是一面旗幟,只要旗幟不倒,那些反對袁世凱稱帝的人,就敢站出來,即使已經病入膏肓,他知道自己決不能倒下!

1916年1月27日,貴州響應,宣布獨立。3月15日,廣西響應,宣布獨立。陸續不斷有省份響應獨立,蔡鍔趁機大舉反攻,連戰連捷。北洋軍最終只能簽訂停戰協議。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去世。

護國戰爭勝利後,1916年9月,蔡鍔的肺結核已感染到喉部,話都不能說了,只能東渡日本治療。只是蔡鍔病入膏肓,日本的醫生也無能為力。1916年11月8日上午,蔡鍔因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惜哉惜哉,將軍何不多活幾年啊,若將軍不早逝,又當如何?

1917年4月12日,蔡鍔遺體榮歸故里,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蔡鍔,成為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國葬的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