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爸爸如何平衡育兒和生活?專家有妙招

父母世界 發佈 2022-06-19T22:57:05.523411+00:00

這個周末就是父親節啦,回想你第一次當爸爸是什麼感受?身為爸爸,你如何平衡家庭與生活?我們邀請了心理諮詢師李志峰和親子教育專家楊楊,來聊一聊新爸爸的那些「家長里短」。

這個周末就是父親節啦,回想你第一次當爸爸是什麼感受?身為爸爸,你如何平衡家庭與生活?一位新生爸爸用一首詩描繪了這種複雜感受:


第一次當爸爸,該如何應對生活的「巨變」?我們邀請了心理諮詢師李志峰和親子教育專家楊楊,來聊一聊新爸爸的那些「家長里短」。





心理諮詢師說:

其實在寶寶出生之前,新爸爸的心理就會有變化。對於即將到來的寶寶,新爸爸通常是既擔憂又充滿期待的。


新爸爸的心理變化更多來自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寶寶剛出生,感受到的更多是慌亂和疲憊,比如孩子總哭怎麼辦?不睡覺怎麼辦?


隨著孩子慢慢成長,逐漸意識到「爸爸」這個身份更多是社會意義層面上的一份責任。為了能夠承擔得起這份責任,新爸爸也會不斷學習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感受生命的神奇。



親子教育專家說:

在寶寶的誕生過程中,爸爸和媽媽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媽媽懷胎10個月,和孩子是天然的聯結,不論是生理層面還是心理層面,這種聯結從小嬰兒在媽媽肚子裡時就開始了。雖然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但是好像在照顧孩子方面,不像爸爸那麼生澀。


而對於爸爸來講,在妻子懷孕的時候,只能隔著妻子的肚皮去感受小寶寶。所以當寶寶出生以後,他們可能會驚慌失措,也可能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屢屢受挫。但是,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的。隨著小寶寶的長大,新爸爸要和妻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進步。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有了寶寶,也就意味著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每個階段的任務會有所不同。在新的階段,新爸爸需要和妻子一起經歷、迎接新的挑戰。




心理諮詢師說:

寶寶出生以後,媽媽會天然地成為照顧孩子的主力,所以妻子的主要精力會集中在孩子身上,這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而這個時候丈夫應該學會主動關注愛人,包括她照顧孩子的辛苦以及情緒狀態。


其實在養孩子過程中,我們需要去接受因為孩子的加入而出現的這種不平衡的狀態,在照顧孩子的過程當中,逐漸從手忙腳亂的新手爸媽轉變為「帶娃小能手「。


當然,由於家庭中突然增添了一個新成員,夫妻之間出現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作為爸爸,需要給家庭提供一種「穩定性」。面對家庭結構的變化和衝突,做好自身調節而不是去批評和指責另一方。



親子教育專家說:

這個功課需要在寶寶還沒有降臨的時候就做足。


在心理層面,父親的功能是:供養、護佑、規訓、傳道;養育和保護子女,教孩子做事做人,讓他們學會在社會上立足。這同時也是一位父親對於家庭和孩子的擔當與責任。


在這個過程中,夫妻關係確實應該是家庭第一位的關係。但並不是指爸爸要和孩子爭寵,而是要和妻子建立信任關係,一起合作經營家庭。




心理諮詢師說:

在這個問題上新手爸爸很難做到兩全,而是需要一定的妥協。


從現實層面講,爸爸需要減少生活中一些不必要的事;針對有必要的同時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在孩子睡覺或者不需要爸爸的時候去做。


在工作或學習中,把事情做好分類,例如需要馬上執行的、需要思考的或者僅供娛樂的,做好輕重緩急的安排,這樣才更能得心應手。



親子教育專家說:

其實,爸爸認同哪一個身份多一點,就會相應地做哪個身份該做的事多一點


你認同自己是個父親,就會更多的做一些犧牲,去做養育、陪伴、教育孩子的事;而當你不認同自己的父親身份時,就會排斥做爸爸的事多一些。


但這兩個身份也不是天然割裂矛盾的,我們可以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同時影響孩子,讓孩子看見爸爸在工作,有自己的熱愛,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言傳身教的訓導呢?




心理諮詢師說:

很多爸爸覺得孩子小時候什麼都不懂,陪伴也沒有什麼用。


但其實養娃的過程,爸爸是需要參與的,不能做「空降兵」,不能等孩子懂事之後再說「咱們一起玩兒吧」。因為這時候你會發現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已經比較疏遠了,孩子會對你缺乏基本的信任。


爸爸和媽媽的陪伴方式是不一樣的。通常媽媽陪孩子玩的時候就會比較安靜,爸爸更喜歡帶孩子去做冒險的嘗試,像踢球、戶外運動,或者一些相對來說有挑戰的事情。



親子教育專家說:

其實1歲以內的寶寶,還「不認識」爸爸呢,跟媽媽的關係會更緊密。


爸爸要做好支持媽媽的準備,不要逃避養育孩子。隨著孩子成長,讓夫妻關係成為家庭關係的首位。


同時,父親的家庭角色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加入更多陽剛、堅毅的部分,這一點與母性寬容、呵護、細膩的感覺完全不同,孩子需要這種更加豐富的心靈養分。




心理諮詢師說:

成為爸爸之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擾,例如經濟壓力、和妻子的關係處理以及陪伴孩子方面,都會面對不曾體驗過的問題。


對於新手爸爸而言,要保持開放和學習的心態。多和其他爸爸溝通,釋放一部分壓力,但更需要去學習一些養娃的技能以及理念,這樣面臨具體問題時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親子教育專家說:

學習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有了學習之心,意味著有動力去改變;有這樣的動力推動,就可以讓我們從已知的經驗來到未知的領域。


在這個過程里,當然會有挑戰。但是任何陌生的事,都能通過對這件事更多的了解和練習,就可以逐漸掌握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編輯/三秋

視覺/大圓外

欄目/與100位專家的美好約會





更多輕鬆育兒話題,關注欄目

《與100位專家的美好約會》吧~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