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男孩喜歡恐龍,而你又想讓他養成讀書習慣,我推薦這本書

蘇一達 發佈 2022-06-20T00:20:49.425184+00:00

昨天兒子又翻出《恐龍星球》的紀錄片要看,看著一地的恐龍玩具,我發現兒子對恐龍絕對是真愛。從有記錄可循的一歲半到現在的5歲,他對恐龍的熱愛不減反增。買的大小不一、材質不同的各類恐龍玩具比玩具店都全,看的書恐龍類的占大半,選衣服必帶恐龍才行,就連看動畫片也是以恐龍類為主。

昨天兒子又翻出《恐龍星球》的紀錄片要看,看著一地的恐龍玩具,我發現兒子對恐龍絕對是真愛。

從有記錄可循的一歲半到現在的5歲,他對恐龍的熱愛不減反增。買的大小不一、材質不同的各類恐龍玩具比玩具店都全,看的書恐龍類的占大半,選衣服必帶恐龍才行,就連看動畫片也是以恐龍類為主。

每天放學後,將他的恐龍玩具拿到墊子上,自說自話的講故事能玩差不多2小時。而他每天的必做項目,除了玩恐龍玩具講故事外,每晚看恐龍繪本也是必做項,哪怕過年11點才睡也必須要看,甚至到了不看就哼哼、磨人不讓別人睡的程度。最近這個月,他看的是《恐龍?!》。


在他連續一個星期拿著《恐龍?!》這本繪本出現在床上的時候,我很疑惑。在我看來,這是一本很簡單的書,沒有吸引人的故事,只是簡單的小科普,但為何他會看得津津有味呢?

要知道,他並不是一個剛接觸恐龍的小萌新,動畫片、各式繪本、拼圖、各種類型的恐龍玩具,他都有接觸,對恐龍知識也了解的很多,甚至自己都會用恐龍講故事,為何這樣一個「老司機」對這本在我看來很簡單的繪本如此感興趣呢?

帶著這個疑惑,我連續觀察了他三四天看這本書時的狀態,去了解他對哪些內容感興趣,想知道這本書吸引他的點,沒想到,還真的有所發現。

連環畫式的童謠式開場白

驚人的故事,往前傳!騙人的蠢事,往前趕!丟人的糗事,往前看!

小山丘知道了,這可怎麼辦!小蘑菇聽說了,事情很麻煩!風兒也來調侃,真讓人為難!

神仙小雞噘噘嘴,恐龍蛋殼都打碎!沉默恐龍甩甩尾,雞蛋殼兒碎不碎?」

打開《恐龍?!》這本繪本,它的開場就是一幅連環畫式的童謠。整本繪本以恐龍是雞的祖先為主線。連環畫的主體是一群雞,用一隻只雞的口去「唱」一曲「童謠」。

童謠節奏感強,朗朗上口,內容一共8句,前六句中,每三句句式相同,方便記憶,又以擬人做輔,生動活潑。後兩句又轉到孩子喜歡的恐龍身上,再一次增強孩子的興奮點。

每次讀這個開場時,孩子都忍不住附和、跟隨,而我也喜歡用它和孩子逗樂,你一句我一句的互動。

童謠用一群雞的形式表現出來,也是吸引兒子的一個點。兒子屬雞,而人天然對和自己相關的事物投入很多注意力。在兒子心中恐龍很強,雞也很強(十二生肖里現實中唯一會飛的動物),他想當然的有一種自己也很強的自豪感。

小劇場式解說

《恐龍? !》這本繪本在結構上有一個很吸引人的點,它是用一種類似小劇場形式的方式來做恐龍科普的,知識點加上逗趣小雞插卡打諢給人一種詼諧的感覺。

以霸王龍這頁為例:

專業的知識點解說都在右邊這頁,右下是霸王龍的一些體表特徵、習性。

最右邊是恐龍的發現、命名過程,並且以「恐龍可是鳥類的祖先」為線索引出群雞的討論。

這群雞的插科打諢其實側面說出了孩子的一些疑惑,在幫助孩子學習思考的同時也是在讓孩子學會主動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兒子在讀繪本時,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有時睡得晚,我就希望只讀一下文字,不做討論性的溝通。但《恐龍?!》這本繪本卻讓我意識到,討論才是接收、理解的側重點,不應該因為時間緊就去掉。

所以我和兒子在讀的時候,除了會試著回答、尋找問題的答案外,還會隨著繪本的節奏,發散思維地提出一些問題,像:霸王龍和懼龍誰更厲害?霸王龍是站著睡覺還是趴著睡覺?為什麼霸王龍的後肢長且強壯等等。

這種小劇場式的繪本結構真的很適合孩子的心理特點,讓他們的疑問有了自由的空間,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匪夷所思的比目魚式眼睛畫法

和娃圈「頂流」小豬佩奇一樣,《恐龍?!》裡的恐龍、雞採取的都是比目魚式的眼睛畫法,側面的動物都出現了兩隻眼睛。

在我們大人的思維里,側面有兩隻眼睛,正面豈不是要有四隻眼睛,這哪裡是恐龍,分明是個怪物啊。

但是孩子卻不這樣認為,平時繪本里有一點錯誤都不放過的兒子,在看這本繪本時卻絲毫沒有對這種設定提出任何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這是由孩子的認知能力決定的。對於學前期的孩子來說,他們在畫畫的時候,會將自己知道事物的樣子全部畫下來。就像兒子畫在繪本上的霸王龍一樣,頭、身體、腳、尾巴缺一不可。

說實話,他畫的我實在沒認出來,但是他畫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恐龍,自己卻每個都能準確認出來。他說完後,我結合他說的話和他的畫,發現他確實抓住了每個恐龍的特徵。在我對他的技法表示疑問時,他告訴我,他畫的是化石。

這就是小孩子的認知,而插畫師之所以將恐龍和雞化成側面有兩隻眼睛的存在,其實是為了迎合孩子的認知,插畫師模仿的其實是兒童畫的風格

其實對於如何讓孩子養成讀書習慣充滿疑惑的家長,方法很簡單,用孩子喜歡的事物來引導,而不是用你的喜歡。

這就是為何,在我看來很簡單的《恐龍?!》,但兒子卻很愛的原因:大人和孩子的認知存在差異。一本書給誰讀,誰才有發言權。作為父母,我想我需要做的就是,找出孩子為何喜歡,用他喜歡的方式和他交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