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9刷屏,智能車大爆發

君臨財富 發佈 2022-06-24T10:59:29.027344+00:00

本周的市場焦點重新回到汽車板塊,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是政策,比如6月22日的高層會議,提出要加大汽車消費支持政策,市場預估有望帶來2000億元的消費增加。

本周的市場焦點重新回到汽車板塊,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是政策,比如6月22日的高層會議,提出要加大汽車消費支持政策,市場預估有望帶來2000億元的消費增加。

第二是產品創新刺激,比如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發布,據稱能量密度將比4680電池多13%。

還有最值得關注的理想L9發布,瞬間刷屏網絡。

理想L9的產品創新很多,智能體驗極為優秀,核心賣點是其智能座艙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比如其創新的語音+手勢結合的交互體驗,能夠對駕駛系統進行更精確的操控,令人有一種即將進入元宇宙的驚嘆感。

想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搜索,這裡就不展開了。

總的來看,這種語音和手勢結合的交互,可以類比電腦的滑鼠、iphone的觸控屏創新,具有革命性意義。

再結合其1315公里的續航里程、三排全電動座椅、1顆雷射雷達+11顆攝像頭、雙英偉達Orin-X晶片驅動的AD Max智能駕駛系統……

難怪李想敢於夸下「500萬內最好SUV」的豪言。

因此在車型發布的當晚,雖然定價高達45.98萬元,一個自主車型過往難以想像的價格,但訂單量仍然突破了萬輛,甚至引發了預訂APP的間歇性崩潰。

有券商甚至給出月銷量1.5萬輛的預測!

這個價格和銷量如果能實現的話,豪華車市場的BBA們將要瑟瑟發抖了。

第三個原因,除了政策和產品創新給力,時間窗口也很重要。

現在已經是6月底,即將進入7-8月份的中報發布時間了。

可以預見,當下業績景氣度最高的還將會是賽道股,因此在這個時間段炒賽道股是合乎市場邏輯的。

今天的文章,君臨整理了一份2022年智能車投資框架,送給有需要的朋友們。

1

汽車正在加速進入智能化時代,智能化或許將接力電動化,成為下一階段汽車投資的重點。

智能化投資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是投資於整車龍頭,像比亞迪、理想、蔚來、小鵬這樣的公司,優點是省心;

第二種是投資於零部件龍頭,這類公司隱身於產業鏈中上游,往往利潤率更高,業績彈性也會更好一些。

另外,零部件公司隨著技術的升級和疊代,會不斷湧現出新的增量機會,複合成長性是整車公司所不能比擬的。

業界普遍認為,2022-2025年,是電動車智能化的高速成長期,各項新技術的滲透率將從1%-10%區間提升到15%-50%區間,這將是賽道增速最快的時期。

主要的子賽道包括:

1)智能座艙,預計2025年國產替代率為70%,2025年自主市場空間為698億元;

2)自動駕駛域控制器,2025年滲透率提升到50%,自主市場空間為687億元;

3)熱管理器,預計2025年新能源熱管理系統滲透率為63%,自主市占率為45%,自主市場空間為483億元;

4)一體化壓鑄,預計2025年滲透率為30%,自主供應比例為67.3%,自主市場空間為288億元;

5)連接器,預計2025年高壓/高速連接器滲透率為63%,換電連接器滲透率為8%,自主市占率為40%,自主市場空間為209億元;

6)雷射雷達,預計2025年隨著L3級別滲透率提升到30%,自主市場空間達到158億元;

7)HUD,預計2025年W-HUD滲透率為45%,AR-HUD滲透率為20%,自主市場空間為154億元;

8)天幕玻璃,預計2025年國內天幕玻璃自主市場空間為141億元;

9)空氣懸掛,預計2025年自主市場空間達到128億元;

10)ADB大燈,預計2025年ADB大燈滲透率為20%,自主市占率為35%,自主市場空間為96億元;

11)線控制動,預計2025年滲透率達到58%,自主市占率40%,自主市場空間為86.6億元;

————

以上的諸多賽道中,智能座艙的增速不是最快的。

但它是市場規模最大,國產替代率最高,業績釋放的確定性最強的賽道。

2

汽車智能化,業界普遍認為將由兩個階段組成。

第一階段,是智能座艙,也就是我們當下看到的、能感受到的商業化進展。

第二階段,是自動駕駛,由於技術實現難度高、商業化難度高,目前行業的發展陷入了瓶頸中。

L4級別的無人駕駛落地,預計最快也要2024年才能實現。

難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安全疑慮,第二是法律障礙,第三是現階段的成本還很高昂。

相比較,智能座艙技術門檻更低,體驗能夠感受到,而且也不存在法律和安全問題,自然能夠率先迎來商業爆發。

客戶強烈的需求,也促使車企願意大力投入智能座艙的研發創新:

第一,早期的觸控螢幕方案,容易導致駕駛員的注意力分散,安全性不佳,客戶希望看到更智能化的互動設計方案。

第二,在長途坐車的時候,看手機的小屏幕會很累,客戶希望擁有更大的屏幕、體驗更佳的聲光環繞娛樂系統。

據IHS Markit數據顯示,智能座艙科技配置水平是僅次於安全配置的第二類關鍵要素,其重要程度已超過動力、空間與價格等傳統購車關鍵要素。

億歐智庫調研顯示,在25-35歲年齡段當中,有79.1%的用戶將座艙智能化體驗視為其購車的參考因素,有28.1%的用戶將座艙智能化體驗視為其購車的首要參考因素。

另外,近半數消費者對VR遊戲、高清電影、K歌軟體、按摩座椅等服務表示較有興趣,並願意支付合理價格。

既然車主們有需求、有痛點,新一代購車群體也願意為此支付溢價,車企新勢力們便將其視作超越傳統車企的關鍵發力點。

目前中國智能座艙的新車滲透率是全球最快的,預計2025年將達到70-75%左右,屆時全球滲透率將只有60%左右。

根據IHS Markit估計,到2030年全球智能座艙市場規模將達681億美元,國內市場規模超1600億元,是2019年的4倍,中國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將達37%左右。

智能座艙下的細分賽道包括:

1)座艙域控制器

智能化時代,軟硬體的分離成了大趨勢,硬體標準化,軟體專業化,每個核心部件都需要獨立的域控制器。

這是整個賽道中技術門檻較高、市場規模較大的一塊。

目前主要還是由外資廠商主導,市場份額靠前的主要是偉世通、大陸、博世等大廠,匹配奔馳、通用等跨國車企;

但國內廠商也開始逐漸崛起,德賽西威、東軟集團、華為等企業陸續推出了各自的座艙域控制器一體化解決方案,並搭載至理想、紅旗等車型。

2)顯示屏

智能車的一個典型趨勢就是:顯示屏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新勢力造車企業早在2019年就已推出4屏互聯,甚至5屏互聯的量產車,如理想ONE、天際 ME7。

相比起手機屏,車載顯示屏要求的亮度更高,以保證在駕駛過程中能清楚看到路況信息;

使用壽命要求更長,至少達到7-12年。

由於車載屏的質量要求比較高,以及行業發展經驗的問題,目前整個行業的國產替代程度要比手機屏更低。

2019年全球車載顯示屏出貨前五名企業分別為JDI、天馬微電子、友達光電、LGD、群創光電,共占總出貨量的68.2%。

其中,國產龍頭天馬微電子排名第二,目前國內顯示屏龍頭華星、京東方等正通過對Mini LED的布局,以實現彎道超車。

3)HUD抬頭顯示

HUD(Head-Up Display),可以將信息映射在擋風玻璃上,讓駕駛員不必低頭就可以看清重要信息,是智能車人機互動的一次飛躍。

跟其它環節類似,目前HUD產業鏈由精機、大陸、電裝、博世、偉世通等外資廠商主導,不過國產廠商已經嶄露頭角。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統計,2021年上半年中國市場W-HUD供應商搭載量前五名分別為日本精機、電裝、華陽集團、怡利電子和大陸集團,CR5達96%,市占率為29.8%、29.7%、14.4%、13.5%、8.5%。

國產龍頭華陽集團的市場份額已經突破了10%,正逐漸打破外資壟斷地位。

AR-HUD產品方面,華陽集團已獲得多家OEM定點,基於DLP技術的ARHUD已經在廣汽傳祺車型實現量產出貨,華為的AR HUD也是由其供貨。

另外,HUD的上游軟體環節有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各類地圖軟體;

東軟集團全球在線導航系統已經應用於日產、捷豹、路虎等眾多車型,AR-HUD產品已經獲得長安、北汽、紅旗等車廠定點。

4)汽車聲學

汽車聲學在過去的存在感不強,但智能座艙時代,聲音的體驗是娛樂化和人機互動的重要一環,價值開始凸顯。

傳統中低端汽車聲學系統僅包含揚聲器單品,通常單車配置3-8個,整體價值量較低。

在汽車聲學系統高端化的趨勢下,目前新勢力普遍用到揚聲器12個及以上,如理想 one用12個、小鵬P7高配版用18個,特斯拉Model X用22個。

小鵬、比亞迪、理想、蔚來等多家車企更增設了車載的KTV功能,讓汽車的娛樂屬性增加。

上聲電子為國內汽車聲學龍頭,已獲得特斯拉、比亞迪、蔚來等新能源車企新項目定點,公司車載揚聲器在全球乘用車市場的占有率為12.64%,國內第一。

5)軟體

在智能車「軟體定義汽車」的大趨勢下,利潤中心正由硬體向軟體轉移。

由於當下汽車行業的各路參賽選手都有各自的優勢和缺點,比如新勢力們,雖然軟體開發能力較強,但是對軟硬體結合的集成能力比較欠缺;

傳統車廠雖然對供應鏈和硬體比較擅長,但是對軟體卻是一籌莫展。

因此,它們都需要將一部分蛋糕,交給第三方的合作夥伴來分享,以提升車型的開發效率。

在智能座艙領域,一批原本處於Tier 2位置的算法企業、晶片企業、中間軟體層供應商,正通過強化軟硬體協同開發能力,實現硬體資源、系統及功能軟體的全面整合,逐步從一個二級子供應商向一級供應商躍升,站上了產業鏈的核心地位。

比如東軟集團,目前已成為本田的核心夥伴。

2020年,Honda中國與東軟睿馳合資成立新公司海納新思(Hynex),Hynex是本田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系統企劃、開發、運營的主體,為多款本田品牌車提供智能網聯和數據運營服務。

如今,東軟的智能座艙產品已在吉利、紅旗、奇瑞、日產、捷豹路虎等車廠實現量產交付。

德賽西威的智能座艙產品已在廣汽埃安、長城、長安、理想等車上配套量產,2019年,其軟體工程師數量占了整個研發團隊的70%。

中科創達的智能車軟體業務涵蓋信息娛樂系統、智能儀表、ADAS和影音集成等方面,在全球擁有超過200家客戶,包括廣汽、上汽、一汽、理想、大眾、通用、豐田等幾乎所有頭部車廠。


參考研報

‍研究報告:東吳證券-汽車行業:智能電動汽車技術投資框架-220616

研究報告:天風證券-電子行業深度研究:向「第三生活空間」邁進,智能化大潮座艙先行-220614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