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創新高 | 鄭州大學4人入選2022年度「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擬資助人選名單

鄭州大學 發佈 2022-06-24T23:11:40.598782+00:00

近日,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公布了2022年度「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簡稱「博新計劃」)擬資助人選名單,河南省4人入選,均來自於鄭州大學。這也是鄭州大學有史以來入選國家「博新計劃」人數最多的一年。



近日,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公布了2022年度「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簡稱「博新計劃」)擬資助人選名單,河南省4人入選,均來自於鄭州大學。這也是鄭州大學有史以來入選國家「博新計劃」人數最多的一年。

「博新計劃」是瞄準國際人才競爭及未來高精尖人才儲備進行的戰略布局,是博士後基金會選拔層次最高,選拔人數最精的人才項目。鄭州大學2021年僅1人入選,今年取得重大突破,入選4人,與四川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等入選人數並列,這是我校在拔尖青年人才培養工作取得的又一個成績和突破,標誌著我校博士後培養邁上一個新台階。

「博新計劃」旨在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型青年拔尖人才的又一重要舉措。該計劃每年遴選400名應屆或新近畢業的優秀博士,給予每人63萬元的資助。

該項成績的取得歸功於近年來鄭州大學青年人才分類發展培養體系,彰顯了我校人才隊伍卓越的科技創新能力;歸功於近年來鄭州大學博士後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推動了學校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歸功於學校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政策環境、強化保障措施,引領和帶動各類人才的發展,為學校的雙一流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2022年度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入選人員

四名博士後分別是來自於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流動站博士後孟令賢;鄭州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流動站博士後王偉;鄭州大學力學流動站博士後宋東興;鄭州大學藥學流動站博士後劉慧。

孟令賢


孟令賢,女,1993年11月出生,博士畢業於南開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現為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後,合作導師為龐新廠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柔性及高效有機光伏器件。至今已在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等國際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多篇。研究生期間曾獲得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南開大學特等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南開大學公能一等獎學金、慧谷獎學金、何炳林獎學金、「南開十傑」稱號以及南開大學研究生優秀畢業生等榮譽。


王偉

王偉,男,1993年9月出生,博士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專業,現為鄭州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與技術流動站博士後,合作導師為曹亦俊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礦物材料研發與應用。相關成果獲2020年非金屬礦科學技術獎基礎研究類一等獎1 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國際高水平學術論文12篇,其中ESI高被引論文3篇(單篇最高引用200餘次),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項,畢業論文被評為武漢理工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研究生期間曾獲得博士生國家獎學金、博士研究生卓越獎學金、校三好研究生標兵、武漢理工大學優秀畢業生等榮譽。


宋東興

宋東興,男,1992年11月出生,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現為鄭州大學力學與安全工程學院流動站博士後,合作導師為衛榮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納米尺度能量輸運與轉化&第一性原理材料計算。至今為止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22篇,研究成果共獲引用800餘次。研究生期間曾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國家獎學金、亞洲熱物性會議最佳展報獎等榮譽。


劉慧

劉慧,女,1990年6月出生,博士畢業於鄭州大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專業,現為鄭州大學藥學院藥學流動站博士後,合作導師為常俊標教授,董子鋼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炎-癌轉變、惡性腫瘤的發病機制、治療靶點及抑制劑的研究。迄今為止發表SCI論文十餘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5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參加多項學術會議,在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腫瘤病因學專場做報告。博士期間獲得博士國家獎學金,河南省優秀畢業生等榮譽。


來源 | 鄭州大學人事處

編輯 | 馬媖澤

審校 | 關潁

審核 | 馬文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