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為寒門學子的拼搏精神點讚

長江日報 發佈 2022-06-26T07:26:47.828625+00:00

近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行2022屆畢業典禮,來自四川涼山的彝族小伙蘇正民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此前,蘇正民在畢業論文中回顧了雖「坎坷崎嶇」但「充滿了光亮和希望」的求學之路,並對65位幫助過他的好心人一一致謝。

近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行2022屆畢業典禮,來自四川涼山的彝族小伙蘇正民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此前,蘇正民在畢業論文中回顧了雖「坎坷崎嶇」但「充滿了光亮和希望」的求學之路,並對65位幫助過他的好心人一一致謝。

不論是專業課教師還是思政教師,只要踐行「愛的教育」,只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愛心和善意,往往會被學生所銘記。作為寒門子弟,蘇正民的求學之路比普通人要曲折。得益於「弱勢補償」的制度護佑和人文關懷,得益於許多師長的關愛與幫助,再加上自身的努力與堅持,蘇正民不僅順利完成了學業,還成為優秀畢業生的代表。而得到他人關心的蘇正民,也成為傳遞善意和溫暖的「光源」,讓善意不斷流淌。

客觀來看,蘇正民顯然打破了「出身越差,上的學校越差,將來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實現了人生逆襲。對於寒門子弟而言,打破出路單一化、人生定型化,關鍵在於通過教育來改變命運,實現向上的社會流動。同困境作鬥爭,不僅是物質層面的角力,也是精神層面的對壘。總體來看,「寒門貴子」應該包括兩個層面,一是通過教育實現了向上的社會流動,改善了自身的生存狀態;二是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在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面對風吹浪打能夠屹立不倒、勇立潮頭。一些人喟嘆「寒門難出貴子」,但不斷湧現的寒門學子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寒門子弟並非不像以前那樣努力,他們自強不息、堅忍不拔、超越自我的文化基因依然沒有改變。只要給予一定的機會和社會支持,他們同樣有能力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不論是「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的勵志博士黃國平,還是「我自己也想像他們一樣,照亮哪怕一個人也好」的清華貧困生自白,抑或即將回到家鄉做一名支教老師的蘇正民,面對現實的磨礪,許多寒門子弟非但沒有被擊垮,反而挺直了脊樑。

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見識了寒門學子命運的坎坷、人生的悲苦和求學的不易,感受到他們不墜青雲之志的精神力量。正是有了對讀書改變命運篤定的價值追求,正是教育這盞希望之燈始終沒有黯淡和熄滅,這些寒門子弟才沒有放逐自己,而是在磨難中成長,在磨難中奮起。

寒門學子的求學故事,不僅是破繭成蝶的角色蛻變,更是對信念與理想的追求,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發眾多讀者的共鳴共情。當下,許多家庭對孩子既「不差錢」也「不缺愛」,為何家庭教育的質量不理想,甚至有些家長覺得自己很失敗、很挫敗?說到底,是家長們對孩子太過寵溺、保護得太好,讓他們缺乏歷練。這固然有利於防範風險,卻也讓不少孩子失去了精神成長的契機。

國無精神不強,人無精神不立。不經歷風雨,長不成大樹;不經百鍊,難以成鋼。困難挑戰往往就像磨刀石,只有多經受磨礪,才能成為更加出色的自己;在磨難中成長、在拼搏中成才的寒門貴子,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期望,也承載著全社會的重託。

教育之於心靈,猶雕刻之於大理石。教育給予人的深刻影響,往往是綿延一生的。幫助更多像蘇正民一樣的寒門學子點燃火把,照亮和溫暖他們前行的道路,不僅需要公共部門的「制度補血」,也需要無數普通民眾的關心和幫助。只有厚植教育沃土、激發教育活力,更多寒門子弟才會有信心有毅力,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作者系華中師範大學教師)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相關閱讀請點擊下方圖片查看

【編輯:張靖】

【來源:中國青年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