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古天中一一汝南東關大橋與北關大橋

天中晚報 發佈 2022-06-26T18:31:26.956040+00:00

全媒體記者 李賀建汝河自西向東洶湧流來,經過汝南縣城北,復向南,然後蜿蜒向東南流去。這條汝河讓汝南城以河為塹,當然增加了城池險固,但水勢洶湧,夏秋兩季洪水暴漲,驚濤駭浪,齊岸而下,對交通也造成了很大障礙。據《汝寧府志·橋樑》記載,明朝以前,在東門與北門外的汝河上原架木橋。

全媒體記者 李賀建


汝河自西向東洶湧流來,經過汝南縣城北,復向南,然後蜿蜒向東南流去。這條汝河讓汝南城以河為塹,當然增加了城池險固,但水勢洶湧,夏秋兩季洪水暴漲,驚濤駭浪,齊岸而下,對交通也造成了很大障礙。



據《汝寧府志·橋樑》記載,明朝以前,在東門與北門外的汝河上原架木橋。東關大橋、北關大橋以石易木,是在明中後期,距今已經500餘年。1987年河南省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關大橋,又名「濟民橋,」位於縣城東門外,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東關大橋五孔聯拱,雄偉壯觀。橋身長55米,寬7.30米,高11.20米。橋的結構分為橋基,橋身兩部分。有橋墩四個。全部用長方形青石條砌成,橋墩的逆水面有分水金剛雁翅。在每個分水金剛雁翅的鳳凰台上雕一分水獸,威武壯觀。橋面為青石條所砌,兩側各有望柱26根。柱頂多數都雕成桃形,為清代修茸時配製。另外,尚存有6個明代石雕獅子。望柱之間有欄板石,共計50塊,分別雕有梅、蘭、竹、菊等花卉圖案以及雲紋、雷紋、麒麟、龍虎鬥、獅子滾繡球等圖案,雕工精湛。


北關大橋又稱「宏濟橋」,位於縣城北門外,緊靠城垣。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知縣雷宗始創石橋,嘉靖間知府黃似華重修。但從現存橋體構件看,多為元、明遺物,該橋創建年代可能是在元末明初。


此橋為五孔實腹聯拱式石橋,南北長55米,東西寬7.30米,高10米。橋面為清石漫砌,兩側有欄板、望柱護圍。望柱系青石雕制而成,共25根,其中元代6根,清代8根,其餘均為明代製作。柱頂均有石雕獅子,工藝精湛,形象生動。板面雕刻有如意紋圖案,顯得古樸典雅。橋身為青色條石壘砌,多為素麵。橋墩粗厚堅固,有分水尖,平面呈船形。


明清時期,東關大橋與北關大橋的外端,均有漫長古道。東關大橋,向東通新蔡縣,由新蔡通潁州府,即今安微阜陽市,另一條古道向北通開封府、陳州府,即今開封市、淮陽縣。向西北經上蔡縣、郾城縣通許州,通汝州,即今許昌市、汝州市。


這兩座大橋橫架汝河之上,猶如青龍臥波,望柱上石獅、龍、虎,無不精美,欄板上浮雕圖案無不逼真,亦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


每當晨曦鳥鳴,楊柳依依;船夫吆喊,搖漿過橋,或則少婦滌衣河濱,砧聲陣陣,鵝鴨遊蕩碧波,桃花繽紛,此時,徜徉橋畔,定會嘆為汝南佳景。

天中晚報原創文圖(視頻)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經授權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編輯:栗晨曦 終審:張廣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