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文旅志願服務提升體系!廣州提出七大重點和四大保障機制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2-06-27T00:27:03.297360+00:00

6月24日,廣州市文明辦、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民政局、團市委共同發布了《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下文簡稱《行動計劃》)和《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管理辦法》(下文簡稱《管理辦法》);現場還為首批基層文旅志願服務優秀組織者授予了稱號,包括「街坊

6月24日,廣州市文明辦、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民政局、團市委共同發布了《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下文簡稱《行動計劃》)和《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管理辦法》(下文簡稱《管理辦法》);現場還為首批基層文旅志願服務優秀組織者授予了稱號,包括「街坊公益能人」「都市志願達人」「文化新鄉賢」的稱號(稱號使用期為3年);並為「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專家智庫」首批入庫專家(11名專家)頒發了聘書。

廣州超13萬文旅志願者助力「詩和遠方」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志願者總隊隊長李若嵐介紹,近年來,廣州在搭建市、區、街鎮、村居四級文旅志願服務網絡體系的基礎上,加強志願服務制度建設、完善工作機制,不斷推動全市文旅志願服務提質增效,全市超13萬文旅志願者持續助力「詩和遠方」,以志願實踐為市民和遊客點亮美好文化新生活,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該負責人表示,現出台的《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和《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管理辦法》,將推動文旅志願服務規範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為廣州文旅志願服務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與此同時,廣州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總隊啟動了「繁星行動」文旅志願服務品牌項目,該項目已列入2022年全市十大重點志願服務項目。

李若嵐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將聯合多個部門、專業機構、社會組織、企業和高校等,共同打造「繁星行動」品牌矩陣,通過專業志願服務隊組建、基層志願服務組織者培育、十大文旅志願服務專項扶持、專家智庫和專業培訓實踐基地建設等,建立以服務項目為核心、以隊伍建設為保障,多元協同、融合發展的文旅志願服務體系。深入推動文旅志願服務與黨建工作、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振興、弱勢群體關愛等創新性結合,為廣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範例貢獻更多力量。」

《行動計劃》構建文旅志願服務提升體系

《行動計劃》提出了「十四五」期間廣州市文旅志願服務發展的七大重點和四大保障機制,包含了「滿天星」基層文旅志願服務組織者培育計劃、「啟明星」文旅專業志願服務隊發展計劃、「北斗星」文旅志願服無培訓實踐基地建設計劃及「繁星行動」文旅志願服務項目系列、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及統籌管理系統健全工作、文旅志願服務工作機制完善工作,以及文旅志願服務融合傳播工作等七大模塊的多主體、跨領域、多層次品牌性矩陣化大型複合項目,將構建起文旅志願服務規範化、專業化、品牌化的提升體系。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公共服務處處長、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志願者縱隊副隊長李懷恩介紹,《行動計劃》的創新性表現在跨部門統籌合作、社會協同參與、志願者專業水平提升、結合文旅與社會治理等內容,通過具體措施進行解決和落實。這一創新的變革,使得《行動計劃》相比過去的文件更為完善清晰,對實際的文旅志願服務工作具備更強的指導作用。

南都·灣財社記者了解到,當前,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志願者總隊已建立起由文化、旅遊、志願服務等多元領域專家共同組成的「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專家智庫」,並組建了9支面向不同服務領域的文旅專業志願服務隊,專家和專業隊伍已經參與到第一批基層文旅志願者組織者培育計劃中,逐步深化「專家指導+專業團隊幫扶+基層組織者組織實施」的文旅志願服務體系提升模式。

《管理辦法》開拓文旅志願服務工作路徑

李懷恩在解讀文件時表示,《管理辦法》的制定充分考慮了廣州市文旅志願服務工作的發展情況和特點,在理順邏輯、明晰機制、夯實根基的基礎上,進行了符合當前時代需求的創造和延伸,為文旅志願服務工作開拓了新路徑;其在內容上呈現出三個創新點,首先是進一步理順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志願服務組織與管理機制,闡明文旅志願服務隊伍的管理體系,為推動文旅志願服務規範化、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保障;其次是進一步釐清文旅志願服務內容,創新性地把文旅志願者劃分為專家型、專業型和通用型三類,並對文旅志願服務的服務內容進行了詳細闡述;最後是進一步融入新時代志願服務特色,鼓勵各類文旅志願服務組織結合鄉村振興、新時代文明實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內容,開展貼合實際、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

廣州基層文旅志願服務組織者平均年齡為52歲

南都·灣財社記者了解到,廣州「滿天星」基層文旅志願服務組織者培育計劃早於今年5月份啟動,計劃一經發布,就得到了基層的積極響應。從參與者的整體情況來看,基層文旅志願服務組織者平均年齡為52歲,有三分之一來自常年活躍在基層社區的群眾文化團隊,另外還有文化館和圖書館分館運營人員,社會文化藝術機構、社會組織的骨幹,多為藝術、旅遊、體育、教育、社會工作領域的從業人員,真實地反映了目前基層文化建設的主要參與力量。

針對參與人員的情況,廣州市文旅志願者總隊創新採用了「共創培育」模式,對組織者的項目策劃能力、團隊管理能力、資源整合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升,經過近一個月的培育,成功策劃出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緊貼基層的志願服務項目。這些項目比較集中地回應了基層社區文化治理、特殊群體關懷、鄉村文化振興等社會關切度比較高的話題,注重通過志願服務的形式,探索文化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徑。

據悉,在首批培育計劃中,共有30名參與者的服務項目的策劃得到了專家認可,將成為下一步總隊培育的重點項目。為了鼓勵文旅志願者在基層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廣州市文旅志願者總隊根據組織者的身份和項目特色分別授予了「街坊公益能人」「都市志願達人」「文化新鄉賢」的稱號,稱號使用期為3年。

從化區文化館副館長余鈿鈿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本次,從化區文化館培育的三位文旅志願者許雲、鄺玉蓮、黎建忠,入選2022年度廣州市基層文旅志願服務優秀組織者——「文化新鄉賢」稱號,並成功申報: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振興 反詐同行》;文化遺產保護《「鄉村小紅豆」-一青年粵劇老師反哺計劃》;文旅融合《與鯉(你)躍龍門一一水族舞動新農村計劃》三個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培育項目。

知多D:

如何通過志願服務凝聚基層文化認同?

車陂街文化站站長桂海玉深提出:「同舟共楫——車陂街美好社區營造計劃」,以車陂社區的傳統龍舟文化為引,圍繞「識龍舟」「樹家風」「護河水」三大主題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通過大家熟知的民俗活動,引導社區居民參與文化志願,實現文化共創共享,才能有效地提高居民對社區文化傳統的認識,從而提高他們的社區歸屬感。」

白雲區景泰街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服務隊何育華提出,組織村內的「客家美食達人」組成志願服務隊,帶領村中年輕人向長輩學習客家美食製作,加深村民對柯子嶺客家文化的了解,促進社區文化共同體意識的建設。

基層公共文化空間的服務效能如何提升

天河區圖書館超級城市客廳分館朱家傑提出:「紙淺共創行——社區圖書館文化共創模式探索項目」,他計劃動員周邊企業、高校、社區等多方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社區圖書館運營,推動基層公共文化空間的共創共享。

白雲區花花原創舞蹈隊賀春花,希望解決廣場舞團隊的自我管理,她在黃石街組織跳廣場舞已經有9年了,發現廣場舞團隊存在噪聲擾民、缺乏專業指導、缺乏交流展示平台等問題,她想通過廣場舞的教學展示交流活動,一方面促進廣場舞隊伍實現規範化自我管理,另一方面讓城中村的來穗婦女走出家門,參與更多社區文化活動,轉變為社區友鄰互助員。

特殊群體的文旅志願服務應該如何提升?

增城區長跑運動協會志願服務總隊周月琴提出:「黑暗中的那根陪跑繩——文旅設施關愛視障人士服務提升項目」,項目將通過組建志願服務隊伍陪伴視障人士奔跑,同時協助他們成為「無障礙設施體驗調研者」,讓他們對公共文化場所和景區的無障礙設施提出改善建議,促進無障礙設施的提升。

「雙減」政策背景下,發揮青少年在志願服務中的主體性

番禺區一家文化藝術機構的骨幹胡惜春提出:「紅木棉藝術小屋共建計劃」,通過組建青少年文藝志願小分隊,同時發動大家參與樂器捐贈行動,在鄉村小學共建「紅木棉藝術小屋」,打造成為青少年「文藝微心願」的供需對接平台,通過這個藝術小屋,建立起不同區域青少年的溝通交流平台。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肖陽

如果有線索提供或服務諮詢

可聯繫南都新文旅研究課題組。

發送郵箱:

nandulvyou@126.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