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福建少年下南洋,經歷7次大難不死,成為馬來西亞一代賭王

幹史人聃者徐也 發佈 2022-06-27T05:22:13.659984+00:00

在華人世界中有兩個賭王不得不談,一個是澳門賭王何鴻燊,一個就是馬來西亞賭王林梧桐。林梧桐一生之中7次大難不死,資產超過澳門賭王何鴻燊,但在國內名聲不響,不少人不認識,這和林梧桐的低調有關,坐擁千億資產的他出門坐地鐵,很少使用私家車,他的一生也只有一個妻子,舉案齊眉,不離不棄,與澳門賭王妻妾成群的鶯鶯燕燕大相逕庭。

在華人世界中有兩個賭王不得不談,一個是澳門賭王何鴻燊,一個就是馬來西亞賭王林梧桐。林梧桐二戰爆發後南下馬來西亞,從種植、建築承包起家,掌控禁賭的馬來西亞唯一的一張賭牌經營執照——雲頂高地,後續又控制了新加坡賭場,英國賭場Stanley Leisure,以及海上賭場麗星郵輪號,雄霸東南亞。

林梧桐一生之中7次大難不死,資產超過澳門賭王何鴻燊,但在國內名聲不響,不少人不認識,這和林梧桐的低調有關,坐擁千億資產的他出門坐地鐵,很少使用私家車,他的一生也只有一個妻子,舉案齊眉,不離不棄,與澳門賭王妻妾成群的鶯鶯燕燕大相逕庭。

林梧桐富可敵國,依舊潔身自好,與妻子生前不離不棄,死後同葬一穴,這種自律、忠誠的品質令人佩服!

現實中,林梧桐與何鴻燊這兩位賭王也是真真正正發生過交集的,當時林梧桐剛拿到賭場經營執照,作為新手的林梧桐飛往香港拜會何鴻燊,洽談經營賭場的合作問題,但何鴻燊要價過高沒有達成共識。

林梧桐就邊開業邊學習和摸索,最終把雲頂賭場建成了全球五大賭場之一,吸引世界各地的富商前來度假、博彩。

南下謀生

林梧桐1918年出生於中國東南部的福建省安溪縣,名字取自於「種得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梧桐是富貴吉祥的樹。

還有一種說法是林梧桐生父好賭,他出生時生父尚在賭桌上打牌,接生婆找到林父讓他給孩子取名,林父正好自摸了一把大牌大殺三方。林父文化程度不高,乾脆舉著自摸的五筒,說:「就叫五筒。「後來外公覺得「五筒」太過低俗,改為梧桐。

林梧桐成長的年代正是中原大亂、軍閥混戰之際,造成老百姓晚上只能待在家裡,要啥沒啥,也不通電,晚上沒事就只能造人,因此林父和林母生下7個子女,林梧桐排行第五,如果不是林父後來因病去世,林梧桐兄弟姐妹絕對可以發展成一個足球隊。

從這點上,我個人覺得中國要想改變生育率持續下降的趨勢,最好的辦法不是鼓勵和出台優惠政策,而是拉閘限電,讓你們晚上玩個「球」。

林梧桐六歲時被送進學校讀書,12歲時哥哥早逝,父母把期望全部寄託到他身上,然而1934年,林父突發重病,治病掏空了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還欠下外債,更悲慘的是最終結果是人財兩空,林父逝世。

年僅16歲的林梧桐成了家裡最年長的男性,不得不輟學挑起養活一家七口的重擔。

林梧桐從親戚家借來2塊錢作為流動資金,開始接手父親的菜種生意,攤位是在一個大市場內,同類化競爭非常激烈,林梧桐生性靦腆、內向,加上不善辭令,第一天做生意張不開嘴。

結果顧客都被旁邊叫賣聲一個比一個高的攤販吸引走了,一天下來,林梧桐竟連一單生意都未做成,回去後母親的嘆息讓他一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躺在床上悄悄痛哭後地林梧桐痛定思痛,開始思考如何破局。

第二天一大早,林梧桐背上貨物摸黑出門,走到很遠的地方,到人來人往的路口去做生意,方便了趕集買種子的人,不必跑到距離遠地集市,就這樣林梧桐生意逐漸好起來,而他也慢慢練出來,一改曾經的靦腆和不善言辭。

當林梧桐在路口擺攤的方式被人複製後,他又不辭辛苦、跋山涉水走到鄉村去叫賣,以方便客戶的推銷方式進行差異化競爭,就這樣靠著這股勁苦幹兩年,林梧桐不僅還清了所有欠帳,還存了一筆錢。

家中六口人嗷嗷待哺,林梧桐為了掙錢是哪行賺錢干哪行,就差沒賣肉了。後來戰亂愈發嚴重,大量的人流離失所,種子生意不好做。

但人口的搬遷所帶動的家具行業卻逆勢上揚,林梧桐敏銳發現這點,立刻改行做木匠,一做又是兩年。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國內局勢日漸惡化,野心勃勃的日本試圖全面侵略中國,另外一邊,國內國民黨蔣介石一次又一次屢戰屢敗地發動圍剿,底層老百姓生計日益艱難。

福建臨海靠近東南亞,那時的日本人還沒有搞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東南亞局勢相對穩定,人們紛紛下南洋謀生。見此情景,林梧桐和堂兄林景聰不謀而合,一咬牙,毅然決定南下淘金。

1934年林梧桐和不少同鄉,坐著小魚船,橫渡怒海。當時的交通工具,在海里坐船是最危險的,沒有之一,海浪、風暴都是其次,在海上生活了一輩子的漁民根本不需要什麼天氣預報,從食鹽的潮濕度,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的天氣現象就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

最可怕的是海盜,那時經濟不景氣,治安也不好,海盜頻現,抓住這種漁船,洗劫一空後,一般是男的殺女的奸小孩子扔下海。

冒著這樣的生命危險,林梧桐提著一個小皮箱,和臨行前母親縫進他內褲里的175美元,在船上搖了三天,搖得昏頭轉向,有驚無險到達馬來西亞。

到達馬來西亞後,林梧桐穩妥為主先承包了一大片地種菜為業,這是他在中國的老本行,站穩腳跟後開始收廢品,開設五金店。

第一桶金

當時的馬來西亞屬於英屬群島,英國殖民地,林梧桐雖然12歲就輟學,但畢竟是吃過墨水的人,他知道只有和英國人打交道、做生意才能做大做強,於是苦學英語,當時本地人很少懂英語的,就這樣憑著連說帶比劃,林梧桐的五金店慢慢打入當地英國政府和軍隊的供應鏈,生意自然是蒸蒸日上,越做越大,賺了不少錢。

五金店產品屬於終端消費,直接面對客戶,英國人沒有三角債的傳統,因而林梧桐的生意回款快、現金流充沛,這在日本進軍東南亞時,林梧桐能迅速轉移和保護資金起了關鍵作用。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出兵東南亞,馬來西亞很快就淪陷了,日軍在中國本土燒殺搶掠、滅絕人性的行為早已傳遍東南亞華人圈,人盡皆知,所以日軍剛一入侵馬來西亞,林梧桐立刻壯士斷腕,五金店不要了,帶領家人跑路。

這個時候林梧桐五金店資金回籠快的優勢展露無遺,他把錢財一包,身上僅帶必要的,多餘的刨坑掩埋,至於庫存商品則不要了,帶著家人躲到安邦新村的一個橡膠園打工、避難。

日軍入侵東南亞前,中國國內政府多次組織人員前往東南亞宣傳,組織抗日募捐,製作了大量的畫報進行宣傳和發放,幾乎每家都有,為了安全,林梧桐讓大家把這些東西全部燒毀。

不久後,日軍突襲該地把整個村子包圍了起來,肅清抗日分子,幸好敏感資料都已處理完畢,因此日軍搜查無果。

當時的林梧桐24歲,長得高大健壯,日軍軍官打量了他一番,立刻認定他是抗日分子,命人把林梧桐帶走。

林梧桐極力解釋,加上因為他的警惕性救了全村人,因此村民都仗義執言,說他是本分農戶,非運動分子,日軍軍官不信,林梧桐靈機一動,張開手掌給軍官看,雙手全是手繭證明自己確實只是一介農夫,日本人這才把他給釋放了,這是林梧桐最驚險的一次。

林梧桐生涯的轉機是在1945年日軍無條件投降後,英軍重新進入馬來西亞,整個國家開始戰後重建,英軍從本土調集了大量工程機械、設備支援馬來西亞的基建,準備在這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然而隨著東亞地區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和獨立運動,英國政府不得不順應潮流,承認馬來西亞獨立,前期努力只能為人做嫁衣了,英國人在撤退前,對手中帶不走的資產進行了清理和甩賣。

其中那些重型機械,英國以投標的方式售賣給民間,出價高者可得。林梧桐判定經濟發展的下一步就是重啟那些廢棄的礦場和膠園,對機械的需求必將非常旺盛,於是挖出藏匿的錢財,開始長途跋涉,遠赴各地競標當地處理的機械設備。

為了不引發惡意競爭,競拍前林梧桐都會前往拜訪各路買家,私下結盟,用現在的專業名詞叫「串標「,是非法的,那個時代可沒這個限制,就這樣林梧桐從英軍那裡買來大量舊機械,翻新後再以兩三倍的價格轉售,大賺一筆。通過這種翻新、轉售的方式,林梧桐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當然看到馬來西亞紅火的基建和礦山生意,林梧桐也不可能只做中間商賺差價,他創建了建發有限公司,直接殺進紅海做工程承包,後收購鐵礦公司,組成馬來亞礦務公司,把鐵礦石賣給資源匱乏但戰後經濟發展迅猛的日本,量後為了方便運輸林梧桐乾脆組建船隊自己運輸,形成全套閉環,略有現在三星的味道,全產業鏈通吃。

1964年林梧桐承建了金馬侖水利發電工程上,結果成為他在生意場上第一次重大危機,當地政府為了儘快施工,隱瞞了許多不確定因素。

事前毫不知曉的林梧桐意氣風發,然而等到他真正接手開始,工程就一波三折。修電站資金投入巨大,即便是已經家財萬貫的林梧桐也不得不借貸,然而政府承諾的征地久未辦妥,當地居民拒絕搬遷,隨後又發生了聲勢浩大的馬來人(巫裔)與華人(華裔)之間的種族衝突,雙方械鬥,提著西瓜刀從南天門殺到蓬萊東路,輕者鼻青臉腫,重者死傷無數,令工期一再延後。

工期後延意味著利息高漲,而且工地器材經常不翼而飛,被人偷去換錢,東南亞又屬於亞熱帶受季風吹襲,暴雨成災,施工期短暫。

禍不單行,所有不利一起加起來,結果是災難性的,一年後僅僅完成了整個工程的百分之五,虧損額達到了500萬令吉(馬來幣),相當於100多萬人民幣,放在60年代是絕對的巨款。

公司帳目上資金所剩無幾,工程遙遙無期,找政府希望提前支付些預付款應急,政府不僅表示只能工程完工後才能付錢,而且把工程延誤的一切責任歸咎於林梧桐。林梧桐鬱悶的快吐血,晚上根本睡不著,心急如焚,差點要跳樓自殺。

創業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創業過程中許多人承受不住壓力,選擇輕生。王健林也曾經說過自己當年為了銀行貸款的事情9天都睡不著,最後暈倒了送到醫院去搶救。

還好林梧桐口碑好,得到好友盤谷銀行的董事長幫助,從盤谷銀行透支了500萬令吉,解決了資金鍊問題,轉過身他積極與政府公共工程局談判,明確會談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推諉問題或找誰的責任,並保證一定保質保量完工後,爭取到了最大期限與通融,最終讓林梧桐在金馬侖水利發電工程上起死回生。

其實林梧桐在這個工程的最大收穫不是金錢,是樹立了好口碑,和政府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為後面事業發展奠定了人脈基礎。

雲頂賭場

馬來西亞經濟靠什麼產業鏈撐起來,時至今日是電子產品占比最大,換種說法就是勞動密集型,沒有太大的工業競爭力,沒有拳頭產品。那麼回到50年前,那時的馬來西亞更慘,沒有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方向,讓政府頭痛不已。

與此同時,林梧桐發現東南亞常年高溫炎熱,卻甚少有避暑勝地,但當時荒涼邊遠的雲頂森芭,距離吉隆坡僅58公里,風景優美,氣候涼爽,是不可難得的避暑寶地。

林梧桐進行了詳細調研和規劃,寫出一本科學的可行性報告提交政府,宗旨是把雲頂高山打造成東南亞的避暑山莊、旅遊和遊樂勝地,至於如何吸引遊客,林梧桐參考美國在荒漠上建立的拉斯維加斯,小漁村上發展起來的澳門,建議在雲頂高山設立賭場。

林梧桐通過發展馬來西亞旅遊業拉動經濟的方法獲得了馬來西亞國父東姑阿都拉曼的大力支持,但此刻政府沒錢,而且誰能保證一定成功。

餓死膽小,撐死膽大的,林梧桐力排眾議,與東姑阿都拉曼擊掌為誓,表示全部自己出資修建,只有一個條件建成後政府一定要按承諾發放賭牌經營執照,雙方達成一致。

不久之後,林梧桐獲得了馬來西亞總統的特許,拿到了開發權,分別從彭亨及雪蘭莪州政府拿到4940公頃和1110公頃的永久地契土地。

在一座荒山上進行如此龐大的工程,這在機械化程度落後的當時是不敢想像的。這麼大的工程林梧桐無法一人承擔,然而當他找合伙人時,不管是商人還是朋友無一看好,全部拒絕。

時不待人,1965年8月8日,林梧桐一咬牙把全部身家全部壓上,把之前賺到的所有錢都投入進去,再一邊修建一邊尋找資金。

作為孤注一擲和浸漬了所有心血的項目,林梧桐無論大事小事均親力親為,親自率領技術人員和工人,動用建發公司的一切設備、資金和資源。

林梧桐身先士卒,把員工分成兩班,1天24小時、1星期7天不停地輪班工作,自己也搬到山林里建起的臨時宿舍,親自指揮、安排、協調和實地考察、巡視。

這是馬拉西亞當時最大的工程,開山平路,打洞填崖,險象環生,修建過程中工人死傷都高達10人,林梧桐更是先後6次遇險,差點死在了山里,山體滑坡、塌方、汽車掉下山崖,包括突發疾病無法及時送醫等,他都經歷了一遭。

工程上再難,只要堅持和想辦法終能找到解決方案,但資金不是,天道酬勤,就在林梧桐最困難的時候,林梧桐的第一位合作夥伴莫哈末諾亞出現了,帶資入股,一定程度上緩減了林梧桐的資金需求。

這個項目後來為莫哈末諾亞帶來巨額回報,莫哈末諾亞是誰?一個眼光好到不要不要的人。

如果僅憑這件事還不能讓你信服莫哈末諾亞的眼光,那再告訴你,莫哈末諾亞是後來大馬兩任首相敦拉薩及敦胡申翁的岳父,你就不得不佩服莫哈末諾亞的眼光了吧,挑了兩個總統女婿。

莫哈末諾亞的注資更重要的是帶來了積極示範作用,開始有商人願意合夥或注資。

雲頂項目耗時7年,在1971年雲頂樂園終於建成,東姑阿都拉曼也信守承諾親自批准發出雲頂賭場執照,這個集中了遊樂園、賭場、酒店等於一體的雲頂遊樂場正式開業。

雲頂的開業也成了林梧桐的救命稻草,因為這時的他除了固定資產,幾乎是身無分文,林梧桐可以說為了這個項目已經是山窮水盡。

林梧桐利用雲頂這個固定資產在新加坡上市集資了,把獲得的資金全部用於遊樂園的設施升級和完善,包括建成一個可以容納6000人的會場,還有東南亞最長的索道等等。

如此大手筆和美侖美奐的建築、風景,東南亞及海外遊人蜂擁而至,到了90年代,雲頂已經成為了國際上的旅遊勝地,每年接待超過1200萬的遊客。

雲頂項目成為了馬來西亞旅遊的第一大品牌,為馬來西亞旅遊業做出重大的貢獻,並帶動國家經濟。林梧桐的雲頂集團如今的總市值已經超過了300億美元,其家族持有的股份價值超過了200億美元。

2007年10月23日,林梧桐去世,享年90歲,自開始營業就從沒停歇過的雲頂賭場,特地閉館半日為他默哀。

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也向林家表示了慰問,他說:「林梧桐的不幸逝世不僅是國家的損失,也是企業界的重大損失!」

林梧桐去世後產業由二兒子林國泰接任,目前看來是虎父無犬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