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六祖惠能之一聞經悟道

於和平2020 發佈 2022-07-01T06:38:21.961017+00:00

唐朝鳳儀二年(公元677年),當時的皇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唐高宗李治,皇后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武則天,經貞觀之治後,國力強盛,人民富裕,生活安康。

唐朝鳳儀二年(公元677年),當時的皇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唐高宗李治,皇后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武則天,經貞觀之治後,國力強盛,人民富裕,生活安康。這一年,在唐朝版圖的最南端,舉行了一場盛大的佛教法事活動,身居曹溪山寶林寺(又稱南華禪寺)的住持惠能大師受韶州的一把手韋璩刺史之邀出山來到城中的大梵寺開緣說法。韶州刺史韋璩攜官僚三十多人,儒士學子三十多人,僧人、尼姑、道士、俗家弟子一千多人參加了此次弘法活動,場面莊重宏大。此次活動被惠能的弟子法海記錄下來,寫成一本書,這就是在佛教典籍中大名鼎鼎的記錄我國僧人言行的稱之為「經」的禪宗寶典—《六祖壇經》,因為根據佛教的傳統,只有記錄佛祖釋迦牟尼言教的著作才能稱之為「經」。

說到禪宗,首先得講禪宗引入者-達摩。佛教在漢代傳入中國後,在南北朝時期達到興盛。南北朝時創立梁朝的皇帝名叫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曾數次脫掉帝袍,換上僧衣,捨身出家,然後群臣紛紛捐錢,將其贖回來,捐出的錢用來造寺鑄像,布施設齋,而且蕭衍還親自翻譯了很多佛教經典著作,為弘揚佛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突出貢獻。

達摩就是在這個時候從海路而來的。篤信佛教的蕭衍聽聞有高僧從西而來,不敢怠慢,趕緊派使者迎接到建業(今南京)。然而在交流過程中話不投機,語不相契。達摩遂辭別梁武帝,一葦渡江,北上魏國都城洛陽,後輾轉至嵩山少林寺(少林寺因此成為禪宗祖庭),面壁九年,弘揚禪宗教義,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傳至六祖惠能,禪宗在我國的大地上已生根發芽。

禪宗六祖惠能將佛教人間化、生活化,使禪宗思想迅速在中國的大地上開花結果,創立了佛教史上影響最大的禪宗「南宗」,成為禪宗發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人物。他主張做人即是作佛,悟了自度,迷時師度,不拘泥於形式,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一切眾生,悉有佛性,道由心悟,頓悟成佛,對我國的傳統思想、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等領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社會生活中漸漸流行起了禪文化,走進了千家萬戶,這就是以禪宗思想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文化,表現在飲食、繪畫、書法、音樂、茶道、舞蹈、中醫、詩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也印證了惠能提出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思想。

惠能籍貫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俗姓盧,范陽盧氏是個大家族,出過很多的名人,三國時期劉備的老師、東漢末年名臣盧植便是范陽盧氏先祖,現在涿州尚存有盧氏宗祠,為世界盧氏祖先的發源地,韓國的前總統盧泰愚所說「范陽盧氏」使涿州名揚天下,涿州是「世界盧氏祖先的基地」。

惠能的父親原本在這裡為官,因罪被流放至嶺南,貶為新州(今廣東新興)百姓,當時這裡是尚未開化的主要靠打獵為生的蠻夷之地,那裡的人被稱呼為「獦獠」,「獦」是一種形狀像狼、聲音像豬的一種動物,「獠」是面貌兇惡、夜間打獵的蠻人,惠能就是出生在這樣的地方,生存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辛。更為不幸的是,在惠能三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剩下孤苦伶仃的舉目無親的母子倆相依為命,後來又輾轉搬到了南海(今廣東佛山一帶),生活還是一樣的艱辛,家資還是一樣的匱乏,只是惠能長大一些了,能夠上山砍柴了,靠每日砍柴鬻柴維持生計。

有一次惠能像往常一樣到客店去送柴,看到有一個正在客店裡誦讀佛教經書的客人,引起了惠能的注意。聽到客人誦讀的經文,沒有上過學、目不識丁的惠能似乎聽懂了,身體和精神為之一顫,他似乎能夠理解經文中深奧的微妙的佛理,經文所要表達的意思使他身心契合,心中有悟道之感,他所理解的體悟到的人生便是這書中的經文所表達的思想。於是便走到手持經書認真誦讀的客人身邊,詢問經書的名字。

一個身體消瘦的青年樵夫貌似聽懂似的過來詢問自己誦讀已久但依然難以體悟的經書名字,這個舉動讓客人很是詫異。與人方便,便是於己方便,初悟佛理的客人告訴他這本經書的名字是《金剛經》。惠能又問客人是從什麼地方來的,這本經書是從哪得到的。客人說:我是從蘄州(今湖北蘄春)黃梅縣東禪寺過來的,這座寺廟由弘忍大師住持,他的門人有一千多人。弘忍大師經常勸誡僧人和俗家弟子,只要手持《金剛經》並經常誦讀體悟,便會頓悟見性,能夠直接悟了成佛。惠能聽了客人的這番話,便有了去黃梅參見禪宗五祖弘忍的想法。也合宿昔有緣,經過一番交談頓時拉近了這兩個陌生人的距離,樂善好施的客人取了十兩銀子贈給了這位素不相識卻對佛學感興趣的年輕人,讓他妥善安頓家裡,可以前往黃梅,親自去參見弘忍大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