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論||劉英凱:America譯成「美*利堅」並非出於崇洋媚外心理

翻譯教學與研究 發佈 2022-07-01T08:58:34.372214+00:00

我們在這裡不做區分,只談學術:我在公眾號文章里多次引用的所謂「共時」,在 克里斯特爾編的《現代語言學詞典》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0年)第349頁里,其對應的英語術語是synchronic, 其定義是:「瑞士語言學家費迪南德·索緒爾引入語言學的兩大時間維度之一,另一個是歷時維度。共時語言學是研究理論上處於一個時間點的語言」。

本文轉自:友直友諒齋、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

America譯成「美*利堅」並非出於崇洋媚外心理

劉英凱

今天在海外一個群里,大家的討論涉及「美*國」的「美」的譯音是美化這個國家,也有學友提到「亞洲」的「亞」是「次」的意思,因此譯名「亞洲」應該改正。極為重要的是:這個群里有人是友好的學術討論,有的人是為了political correctness而顯現了人身攻擊的色彩。我們在這裡不做區分,只談學術:

我在公眾號文章里多次引用的所謂「共時」,在[英] 克里斯特爾編的《現代語言學詞典》 (沈家煊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0年)第349頁里,其對應的英語術語是synchronic, 其定義是:「瑞士語言學家費迪南德·索緒爾引入語言學的兩大時間維度之一,另一個是歷時維度。共時語言學(synchronic linguistics)是研究理論上處於一個時間點的語言」。

而語言學的「共時性分析」亦即Synchronic analysis, 在Wiki-dia 上的定義是:the analysis of a language at a specific point of time。譯文可以是:在特定的時間點上的語言分析。我們以同義詞為例,「thing」的「共時」語義按照《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P.1585頁的定義是「any unnamed object 東西,物」。可是,在在盎格魯-撒克遜時代是public assembly(公共議會) 的含義,是council(市政會)的同義詞(Lodwig et al 1973:88-89)。

如上典型的的例子告訴我們,我們不能拿屬於「歷時」範圍里的「公共議會」的詞源語義把「thing 」的當今義項給予否定。

例如當年有人把不大對頭的、估計首譯者沒有把這個詞跟American分清,又沒能深切了解「名從主人」的音譯原則,於是把America翻譯成「美利堅」。現在如果可以更改的話,「America」音譯成「厄麥瑞卡」會跟原詞的原來發音更加接近,似乎更為妥帖。可是,音譯的另一個原則是「約定俗成」,已經形成定譯的原則上是不能改的,改了就讓人們跟「原來地名對不上號」,給人們造成思想混亂,我個人的研究表明,極個別的例子只有一個:「莫三鼻給」給改成了「莫三比克」。

而且沒有任何歷史資料證明,America翻譯成「美利堅」的首譯者是出於崇洋媚外心理才「美化」「美*國」的。所以過左的人把這件「歷時性」的音譯上綱上線是不該有的態度。順便說一下,這位左紝人士把漢語如今的「英國」「法國」「德國」里的首字跟「英明」「法律」和「道德」都做了莫須有的聯繫,認為都是對這些國家的「美化」。這類離譜的聯想是令人驚愕的。

其實這類做不靠譜聯想的事實並非從今天開始。清末保守派大學士徐桐在談到「美利堅合眾國」時說:「吾朝文物何不美,兵甲何不利?城池何不堅?而洋鬼子竟自稱美利堅,可謂狂妄之極!」(易紅川、李浚平:《社會科學十萬個為什麼• 語言文字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991:86)

歐洲國家到廣州要求通商時,有位滿洲大員居然說「葡萄有牙,西班也有牙。世界上哪有這麼多國家。還不是洋鬼子嚇唬咱們的嗎?」(斌椿:《乘槎筆記》中,鍾叔河所寫《序言》,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11) 。

再如錢鍾書先生提到的某位頗有考據癖的士大夫,看到利瑪竇《萬國全書》中說:中國為亞細亞洲,而以西洋為歐羅巴洲時,講到「『歐羅巴』不知何解,以『泰西』推之。亦必誇大之詞。若『亞』者《爾雅·釋詁》云:『次也』,…… 『細』者,《說文解字》云:『微也』,《玉篇》云:『小也』,華語『次小次洲也』,其侮中國極矣!」 (錢鍾書:《管錐編》第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161)錢鍾書先生在同文中先後用了如下的判語「以音為意,望字生義」、「因音臆意」以及「以中國之言,求外邦之意」等定讞總結如上的「望文穿鑿」現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