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新區的來龍去脈

老白聊龍江 發佈 2022-07-02T19:56:09.840114+00:00

群力新區在哈爾濱的西北角,中心地帶在以前的城市地圖上沒有地理標識,就是一片空地,還是窪地,什麼時候形成的窪地不知道,開發到現在也還是窪地,在陽明灘大橋西,和悅府的方向看待開發的土地就能看出來,坑窪不平的,高低落差近三米。


群力新區在哈爾濱的西北角,中心地帶在以前的城市地圖上沒有地理標識,就是一片空地,還是窪地,什麼時候形成的窪地不知道,開發到現在也還是窪地,在陽明灘大橋西,和悅府的方向看待開發的土地就能看出來,坑窪不平的,高低落差近三米。


群力新區的地理位置是在四方台東(松江村)、工農二道街北、上江街西合圍處,除外圍有部分工業企業和居民外,中心地帶就是一片多年荒蕪的土地,垃圾遍地、雜草叢生、到處都是蘆葦盪,說群力是大野甸子就是這麼來的。

還有大大小小好幾個水泡子,最大的就是在市區地圖上標註的黑魚泡(現在群力濕地公園的位置),據說在早年還養過魚,這

兩年去過幾次,現在還有塔頭呢,公園建設除了棧橋外,特別的原生態。

旱溝也有好幾個,大的旱溝走向是從現在的松溪公園北頭開始經



翠西公園、體育公園、遠大、金河公園一直到黑魚泡近兩公里,而且現在這個旱溝基本都被利用上了,三個公園和幾段護城河,不理想的是河流斷斷續續的都被實體橋截斷了。

當年的這條旱溝是季溝,松花江漲水就順著這條旱溝流到黑魚泡,黑魚泡的水大就順著旱溝流到松花江,互通有無,每年的雨季來來往往的折騰好幾次,這就是現在人們傳說的泄洪區

由於這片土地每年都被淹,還有旱溝縱橫,缺地的老百姓就自發的圍著在野甸子周邊的邊邊角角的地方開個小荒,裡面的中心地帶想種地太難了,得不償失。

而從政府的角度看,這一帶的面積比較大,想利用必須整體治理,而整體治理成本高、投入大,周期長,當時的財政還是緊張的。

而早年哈爾濱的土地還是比較寬裕的,東、西、南的土地足夠用的了。就是現在的顧鄉屯當年閒置的土地也不少。

所以這片名義上歸群力鄉的土地(現在的群力新區)實際上大部分都是棄地,廢棄的土地。

而周邊的原種場、奶牛場到奄奄

一息,工業大多數也是解放初在這布局的輕工業,改革的浪潮把這裡的企業也都衝垮了。

民以食為天,企業關停並轉,地也都是荒地,想解決的問題太多了。經過有關部門、專家論證,這裡是上風上水,開發房地產最佳,而且和四方台、長嶺湖都能聯繫上了,如果能做整體開發成本極低。

當時的規劃藍圖是這樣描述的:北銜美麗的松花江,與市行政中心一水相隔,臨江濱水,運脈極佳;東與城市中心區相鄰,處於城市上水,上風向;西臨長嶺湖風景旅遊區,秉承天籟,自然生態優良。南靠機場高速公路,東接城市快速路二環路,西連環城高速路四環路,規劃三環穿行其間,為城市新地標。

這是大手筆,是哈爾濱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大手筆,在昔日的草甸子、泄洪區、沼澤地上建起一個新區,一個四面縱橫,八方通達,具有大都市特點的新區。

以前的荒地、草甸子、泄洪區現在變成了風水寶地,大機構、大金融、大商超紛紛落戶群力新





區,公園一個接著一個建,原先的沼澤地、草甸子變成公園、綠地、草坪,到處都是綠肺。



一座座高樓星羅棋布,宛如星星點點,今年省公務員小區四期也開工了,群力東現在已經是寸草寸金了。

一位未來的詩人這樣讚美群力新區:

昔日荒地今昌盛,

高樓遍布不夜城,

星羅棋布處處景,

難得人間好仙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