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利平:以史為鑑推動中菲關係行穩致遠

環球網 發佈 2022-07-02T22:41:58.861986+00:00

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赴馬尼拉參加馬科斯總統的就職典禮,這體現了中國對中菲關係的高度重視。

來源:環球時報

菲律賓新任總統費迪南德·羅慕爾德茲·馬科斯6月30日正式宣誓就職。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赴馬尼拉參加馬科斯總統的就職典禮,這體現了中國對中菲關係的高度重視。

菲律賓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擁有悠久交往歷史。東漢時期,中國人就知道通過台灣海峽通往菲律賓的航線。早在唐朝時期,中菲就有貿易往來。中國的瓷器、絲綢、農具、鐵器、銅器等深受菲律賓人民喜愛。而菲律賓的珍珠、玳瑁、香料、檳榔、黃蠟等也大受中國人的歡迎。15世紀下半葉,蘇祿國王率領340人組成龐大使團經過南海、大運河,訪問中國,受到當時明朝政府的熱情接待。回國途中,蘇祿國王不幸染病,病逝於山東德州。永樂皇帝予以厚葬,並賜予王妃、次子、三子以俸祿。其後裔一直住在德州,至今繁衍20多代,成為中菲友好交往的見證者。

至少在公元7世紀,華人就開始移居菲律賓,他們為菲律賓的早期開發和建設做出重要貢獻。隨著西方殖民者的「東來」,廣大華人與菲律賓人民一道共同反抗西方殖民侵略者。被尊稱為「菲律賓國父」的何塞·黎薩通過筆桿子,反抗殖民者的暴行,喚醒菲律賓人民族覺醒意識,結果35歲慘遭殖民者殺害。何塞·黎薩的祖輩就是來自中國福建晉江。

中國與菲律賓友好交往的歷史表明,中國是和平的使者,即使在歷史上最強盛時期,中國也從來沒有侵占過菲律賓一分土地。相反,西方殖民者倚仗船堅炮利侵占菲律賓土地,殖民菲律賓數百年,掠奪菲律賓大量財富,給菲律賓人帶來無窮災難。

二戰以後,受冷戰因素影響,中菲關係一度基本處於隔絕狀態。1974年,17歲的馬科斯隨著母親伊梅爾達訪問中國並受到毛澤東主席親自接見,開啟了現代中菲關係的「破冰之旅」。1975年6月兩國建交,雙方表示「通過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中菲關係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開始不斷向前發展。

20世紀90年代,南海問題升溫,特別是「美濟礁事件」後,中菲雙方在南海問題上開始多輪談判,並間接推動了對南海問題共識的深化。進入21世紀,「黃岩島事件」後,阿基諾三世政府奉行向美國一邊倒的政策,導致中菲關係降到冰點。

2016年杜特爾特總統執政後,調整阿基諾三世外交政策,奉行平衡務實外交,在南海問題上秉持擱置爭議、共同合作理念,2017年菲律賓與中國建立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妥善處理海上分歧,推動在海上搜救、海事安全、油氣開發、海洋漁業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中菲關係迎來轉圜、鞏固和提升的三個階段。在杜特爾特執政的六年中,雙方確立中菲全面戰略合作關係新定位,無論貿易還是投資,中菲合作都邁上新台階,雙邊貿易額翻了一番,中國對菲投資規模達到6年前的近4倍。在防疫抗疫合作、「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大建特建」規劃等方面取得務實成效,比農多—王城跨河公路橋、達沃—薩馬爾島大橋等惠民生項目相繼落地也促進了兩國人民的「心相通」。

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的大背景下,我們有理由相信,以絕對優勢當選總統的馬科斯作為中菲關係的見證者、推動者,將從歷史中借鑑更多有益的經驗,把中菲關係推向更高水平。

在就職典禮的演講中,馬科斯總統強調了教育、農業、旅遊、能源等領域對於未來菲律賓發展的重要性。未來6年,中菲兩國在農業現代化、人力資源合作、旅遊交流、新能源開發等方面有著廣闊發展前景。但不可否認,美國是菲律賓的條約盟國,菲律賓民間對美素有期待。在中美戰略博弈日益加劇的背景下,不排除未來美國以「印太戰略」為抓手,伺機在南海問題上影響菲律賓國內輿情,制約馬科斯新政府對華開展務實合作的力度,對此我們應有清醒認知並保持警惕。

總的來說,中菲悠久友好的交往歷史表明,中國不是威脅,而是菲律賓和平發展的好鄰居、好朋友和好夥伴。對於南海問題分歧,只要中菲雙方堅持既有共識,做大合作蛋糕,兩國友好合作的大船就不會改變航向,只會越走越寬、行穩致遠。(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