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路段307公里!世界施工難度最大的沙漠公路通車

極科網 發佈 2022-07-03T16:03:40.089147+00:00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無水、無電、無信號,更沒有植被、鳥獸。在這樣嚴苛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一條穿越「死亡之海」的「生命之路」——尉且沙漠公路於6月30日建成通車。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無水、無電、無信號,更沒有植被、鳥獸。

在這樣嚴苛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一條穿越「死亡之海」的「生命之路」——尉且沙漠公路於6月30日建成通車。

這是繼輪台—民豐、阿克蘇—阿拉爾—和田兩條沙漠公路之後,第三條穿越「死亡之海」的公路 。也是目前世界上流動沙丘分布最廣、施工條件最惡劣、施工難度最大的沙漠公路。

尉且公路連接尉犁縣和且末縣,位於天山南坡與阿爾金山北麓之間的塔里木盆地,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全長約334公里,其中沙漠路段307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流動沙丘分布最廣、施工條件最惡劣、施工難度最大的沙漠公路。

尉且公路北起尉犁縣,經渭干河、塔里木河、胡楊林、羅布人村寨、車爾臣河,南至且末縣塔提讓鄉,與國道315線、若羌至民豐高速公路分別連接,路線全長334公里,採用二級公路標準,設計時速80、60公里/小時。

尉且公路全線共設置收費站1處(塔河收費站),服務區2處(塔河服務區、且末北服務區),停車區2處,養護道班2處,特大橋1座,大橋2座,中橋1座,小橋2座,涵洞38道。

尉且公路的建成通車,使且末縣到庫爾勒市的路程縮短350公里,行車時間由13小時縮短到6小時,有效改善了當地群眾出行距離長、生活成本大、農產品銷售難的狀況。

同時,進一步推動了塔克拉瑪干沙漠風光旅遊,連通融合了沿線重要旅遊景點,促進了區域旅遊資源大開發。

這條獨具風情的沙漠公路,將會是一條旅遊黃金線路,還將是南疆百姓期盼已久的幸福路,對於完善國家公路網、推動南疆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今天,歷經五年建設,這條沙漠公路通車了,這條壯觀的沙漠黑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基建狂魔的非凡實力。

在沙漠中建公路,最大的挑戰就是沙。

綿延起伏的沙山和星羅棋布的丘間盆地是遊人眼中的絕美風景,卻是建設者必須攻克的首道難關。

穿越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尉且公路全長334公里,沙漠段長就有307公里,途經區域高大的沙山達30多座 ,最高的一座沙山接近百米,同時還有將近30處丘間窪地,最長達12公里。

為了完成任務,施工人員吃住都在高溫難耐的施工現場,他們駕駛著40多台大功率履帶式推土機整整推了150天,才徹底把這座山『削平』 ,僅這個沙山的挖方量就高達150萬方,占整個工程挖方量的八分之一。

參照煤礦運輸方式設計出了輸送帶,以沙丘底部為輸沙段,另一段延伸到填方段或棄土場,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輸沙,日均運輸量超過1萬方。

另一方面高溫帶來的施工難度是難以想像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全年平均降水不超過100毫米,而平均蒸發量卻高達2500-3400毫米,地表接近70度,甚至能煎熟雞蛋。

為防止中暑,現場作業人員平均每人每天要喝掉8—10升水 。但取水也很費勁,主要是從沙漠外面往裡運輸,離施工地最近的取水點往返一次也要250多公里 。

在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修公路,光靠吃苦耐勞還不夠,關鍵是要解決好防沙固沙難題。怎樣保護公路免遭黃沙掩埋?

建設者採用了「中國魔方」,體現了中國智慧的「草方格」技術。

「『草方格』」就是用蘆葦材料在流動沙丘上扎設成方格狀的擋風牆,通過讓地面變粗糙,減小風力,阻擋流沙。

在起伏不平的沙地施工,機械化派不上用場。就要靠人工將每捆70公斤的蘆葦扛進沙漠,運送到指定位置後在沙丘上劃好施工方格網線,再將修剪整齊的蘆葦橫放在方格線上,用鐵鍬將蘆葦從中間嵌入沙中,使草的兩端翹起,露出地面高度約20—25厘米,再用沙子牢固根基,最終形成長寬各1米的方格。

尉且公路5800多萬平的草方格就是靠400多名作業工人,用了1700多天時間一鍬一鍬插下去、一腳一腳踩出來的 。

僅靠「草方格」固沙還不行,在草方格的外圍,道路兩側100米左右的位置,他們還建了一道防沙柵欄 。

以木樁為立柱,以尼龍網為面料,建設工人藉助簡易的工具,用細鐵絲將兩者緊緊栓綁在一起,形成一道數百公里長的綠色屏障,成為阻擋風沙的首道『防線』。

當然,這條沙漠公路的建設,遠不止上述這些困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建設者要克服的不光是流沙,還需要克服沒有水、沒有電、沒有路、沒有通訊、沒有人煙等一系列難題。

但憑藉超凡勇氣和智慧,建設者們終於在「死亡之海」中開闢出這條幸福之路!

來源:新疆我的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