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齊改嫁生四子,以長子名紀念毛岸英,丈夫楊茂之究竟是什麼人

歷史李老師 發佈 2022-07-04T05:43:38.745285+00:00

毛主席1961年6月13日,毛主席給兒媳劉思齊鄭重寫了一封信。目的只有一個,勸她再婚,這時劉思齊已經31歲了。信件全文是:「女兒:你好!哪有忘的道理?隔久了,疑心就生了,是不是?腦痛要注意。是學習太多的原因。還有總是要結婚,你為什麼老勸不聽呢?下決心結婚吧,是時候了。

1961年6月13日,毛主席給兒媳劉思齊鄭重寫了一封信。目的只有一個,勸她再婚,這時劉思齊已經31歲了。信件全文是:

「女兒:你好!哪有忘的道理?隔久了,疑心就生了,是不是?腦痛要注意。是學習太多的原因。還有總是要結婚,你為什麼老勸不聽呢?下決心結婚吧,是時候了。五心不定,輸得乾乾淨淨。高不成低不就,是你們這一類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給我為盼!」

毛主席以「女兒」稱呼劉思齊,如同一位老父親一樣關心著她的婚姻大事,希望她開始新的生活。對於劉思齊來說,收到這樣的信件並不意外,每次去中南海時,毛主席都會勸她重新組建家庭。

「五心不定,輸得乾乾淨淨。」這是毛主席在戰爭年代常說的一句話,他告誡在前線的指戰員應該當機立斷,發現戰機時不能優柔寡斷,錯過戰機。毛主席之前多次耐心開導劉思齊,方式比較委婉,但這一次他的言辭卻非常直接。

毛主席是偉大領袖,可他也是一位普通父親,也渴望孩子們生活幸福。寫完這封信後,毛主席又請邵華、親家母張文秋勸說。劉思齊被毛主席的真情實意感動了,下決心走出往日生活的陰影,並一切聽從毛主席的安排。

毛主席很高興,他決定為劉思齊安排合適的相親對象。不久,毛主席把劉思齊喊到中南海,告訴他楊茂之這位年輕人不錯,兩人可以相處一下,可以的話就儘快舉行婚禮。毛主席沒有說錯,楊茂之確實是一位有前途的年輕人,劉思齊跟他相處一段時間後,舉行了婚禮。

那麼,毛主席為何此時勸說劉思齊改嫁?楊茂之究竟是誰?這一切都要從毛岸英主動請纓參加志願軍說起。1950年10月7日,中南海菊香書屋,毛主席設家宴為即將掛帥出征朝鮮的彭德懷餞行,毛岸英作陪。

就是在這次家宴上,毛岸英提出要參加志願軍。彭德懷起初拒絕了,但在毛主席的勸說下,他勉強同意了。根據安排,毛岸英入朝後將在志願軍司令部工作,職務是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

中國出兵朝鮮是嚴格保密的,毛岸英想來想去,他還是決定以「出差」為理由,向妻子劉思齊隱瞞真相。10月14日晚,毛岸英和劉思齊最後分別的時刻,毛岸英跟劉思齊說了很多,提到自己這一次將到一個遙遠的地方出差,那裡通信不太好,如果暫時收不到信件也不要著急。

兩人都沒有想到,他們這一別便是永別!劉思齊晚年回憶說:「我真的不知道他是要去朝鮮。岸英只是說,他這次去的地方很遠,很不方便,接不到信,不要著急。其實,岸英從長沙回去時韓戰就爆發了。我一個學生,好像這個事很遙遠,附近一個國家打仗,我們會受到什麼影響根本不知道,也沒想過。他要出差,到哪裡去我也不能問。」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鮮戰場壯烈犧牲,年僅28歲。一個月後,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犧牲的噩耗,他無比悲痛,但沒流淚。毛岸英犧牲時,劉思齊剛滿20歲,還在上學,毛主席便要求所有知情者對她隱瞞,這一隱瞞就是兩年多時間。

對於毛主席來說,如何面對兒媳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劉思齊每周放假時都來中南海看望他。每次劉思齊詢問毛岸英有沒有來信時,毛主席以各種理由轉移話題,他實在不知道如何面對眼前如此年輕的兒媳,只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該來的還是來了,1952年的一天,中央攝影組組長侯波送給劉思齊一張毛岸英照片。照片中毛岸英一身志願軍軍裝,那一刻劉思齊內心有不好的預感。毛岸英離開後,劉思齊繼續讀書,有時也會「胡思亂想」。

當時很多志願軍指戰員都回國了,毛主席也接見了不少烈士家屬,如今看著毛岸英的照片,難道丈夫有什麼三長兩短?劉思齊不敢往深處想,想來想去她決定還是拿著照片去中南海……

又到了周末,劉思齊來到中南海,當她把那張毛岸英的照片放在毛主席面前的茶几上時,時間仿佛停止了。毛主席認為是時候告訴兒媳真相了,他以無比悲痛的口吻說:「思齊,岸英已經犧牲兩年多了。」

劉思齊來之前儘管有一些心理準備,可萬萬沒想到丈夫已經犧牲了,所有悲痛、無奈、思念、絕望,讓她崩潰了,跪地嚎啕大哭……看著哭得死去活來的兒媳,毛主席不忍阻止,木然地坐在沙發上。

劉思齊自己都不知道哭了多久,只知道突然有人在她耳邊小聲說:「思齊,你要節哀,你爸爸的手都冰涼了。」原來是周總理來了。劉思齊清醒過來,又趕緊去安慰毛主席,還說:「爸爸,我不哭了,岸英如果知道我這樣,也會很難受的。」

毛岸英犧牲對劉思齊刺激太大了,但她為了不勾起父親的悲痛,只能將悲痛深埋心底。但是,這一切又怎麼能瞞過毛主席的眼睛?看著如此年輕的兒媳,毛主席跟她說了很多話,最後他說:「思齊,今後你就是我的大女兒了。」

毛主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頻繁給劉思齊寫信,關心著她的衣食住行,不斷鼓勵她努力學習,如同親生女兒一樣。1954年,劉思齊高中畢業,毛主席決定給劉思齊換一個學習環境,安排她去莫斯科大學學習。

劉思齊深知毛主席的用心良苦,便同意了。就在劉思齊即將出國前夕,患上重感冒的她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希望能當面向父親告別。毛主席當時在外視察,便回了一封信:

「思齊兒:信收到。患重感冒,好生休養,恢復體力,以利出國。如今日好些,望來此看;否則不要來。最要緊是爭一口氣,學成為國效力。祝好。父字 一九五五年八月六日」

毛主席用「父字」來結尾,其中的感情不言自明,而這封信也可以看作是一位父親給即將出國留學的女兒最美好的祝福。從1955年9月開始,劉思齊在莫斯科大學學習,期間她跟楊茂之有過一面之緣。

劉思齊身體原本就不是很好,莫斯科冬季酷寒,使得她經常感冒。不僅如此,因為俄語學習很吃力,劉思齊萌生了轉學回國的想法。1957年暑假,劉思齊利用回國間隙向毛主席匯報了學習和思想情況,正式提出希望回國內學習。

對於兒媳不隱瞞自己內心想法,毛主席還是很高興的,他當即回信一封:

「思齊兒:信收到。回來了,很高興。轉學事是好的,自己作主,向組織申請,得允即可。如不得允,仍去蘇聯,改學文科,時間長一點也不要緊。不論怎樣,都要自己作主,不要用家長的名義去申請,注意為盼。祝你進步」

不久後,組織上批准了劉思齊的請求,安排她回國轉入北京大學俄語系學習。學習一段時間後,劉思齊又發現自己喜歡的是中國古代文學。如果大家對毛主席有所了解,就知道他對子女要求非常嚴格,決不允許搞特殊,可劉思齊成為一個例外,他再次表示同意。

毛主席還抽空給劉思齊列了一份長長的書單,包括《史記》、《資治通鑑》、《三國志》、《紅樓夢》、《水滸》、《聊齋志異》、《古文觀止》等。讀書是毛主席堅持一生的愛好,他說:「人活到老學到老,一天不吃飯可以,但不可以一天不讀書。」

與其他父親要求子女學習成績出色外,毛主席則要求子女學會獨立思考,功課不需要門門都是滿分。在毛主席的關心下,劉思齊以頑強的毅力從北京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解放軍工程兵的一個科研部門,從事翻譯工作。

轉眼間,毛岸英已經犧牲11年了,劉思齊也邁入了而立之年。4000多個日日夜夜,劉思齊不知道自己偷偷哭了多少次。劉思齊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不願談及自己改嫁事宜,毛主席很著急,多次勸說她找個合適的對象組建家庭。

於是,就看到了本文前面那一幕,毛主席以「女兒」為稱呼,寫了一封信,力勸她再婚。劉思齊被打動了,就像她晚年回憶時所說的那樣,「岸英犧牲後,他關心著我的思想,我的學習,我的工作,我的健康,甚至我閒暇時閱讀的書籍。到後來,他像慈母一樣關心著我的婚姻……」

為了給劉思齊找一個合適的對象,毛主席確實花費了很多心思,也委託了很多人。劉思齊評價說:「一個非常慈祥的父親的,非常慈祥的,想得非常細,非常周到的這麼一種愛護。」最後,空軍學院院長劉震推薦了一個人,從蘇聯留學回國的空軍學院強擊機教研室教員楊茂之。

毛主席知道劉震眼光一向很好,能被他看上的年輕人也一定不差。於是,毛主席指示儘快將楊茂之的背景調查清楚。很快關於楊茂之的調查報告送到毛主席案頭:楊茂之,河北唐山人,比劉思齊小兩歲,為人忠厚老實,很有上進心,目前還是一名團級幹部。楊茂之父母也很普通,兩人靠著打漁為生,他們有著忠厚老實的品格。

毛主席對楊茂之很滿意,他一方面讓劉思齊先跟楊茂之交往,另一方面則告知親家母張文秋自己的安排,為此寫信一封:

「文秋同志:……我托人給思齊介紹了一個朋友。……我看此人不錯,不知你的意見如何。如你認為滿意,可介紹思齊見面,讓他們自己去發展感情。如兩人感情成熟,委託你為他們舉行婚禮……」

劉思齊在一次接受採訪中,也透露了毛主席勸她跟楊茂之交往這件事,她說:「茂之這麼一位同志了以後,他曾經去了解過,通過組織系統了解過。然後告訴我這個人不錯的,很好的,意思我要交往的話可以放心地交往。然後到我們結婚的時候,我記得我去告訴他,我們是1962年的2月中旬結婚的。」

前面提到,劉思齊跟楊茂之在蘇聯有過一面之緣。1954年楊茂之跟志願軍空軍戰鬥英雄張積慧等一起前往蘇聯,來到蘇聯紅旗空軍學院深造。在一次留蘇中國留學生聯誼會上,劉思齊跟楊茂之見過一面。

劉思齊跟楊茂之相處一段時間後,對彼此都比較滿意,都有結婚的想法。1961年12月底,劉思齊和楊茂之來到中南海,告知毛主席他們即將舉行婚禮。毛主席非常高興,當場就把創作不久的《卜算子·詠梅》一詞抄寫一份,作為賀禮贈送給兩人。

1962年2月中旬,劉思齊和楊茂之在北京舉行了婚禮。跟12年前跟毛岸英結婚一樣,婚禮樸素簡單,毛主席沒有到場,他請秘書給劉思齊送來300塊錢,還帶來一句話:「爸爸不怎麼上街,也不知道買什麼東西好,你們根據自己的需要買一件禮物吧。」

劉思齊和楊茂之婚後相敬如賓,他們育有兩子兩女。1963年10月長子即將出生時,劉思齊和楊茂之商議,取名「楊小英」,以此來紀念為國犧牲的毛岸英。劉思齊結婚後去中南海看望父親的機會越來越少,可兩人之間一直保持著書信聯繫。

在劉思齊心中毛主席永遠是她的父親,而她永遠被毛主席視為女兒一般。2006年5月12日,劉思齊攜子女和毛主席孫輩再一次來到朝鮮,與之前來朝鮮給毛岸英掃墓不同的是,他們第一次來到毛岸英犧牲地大榆洞。

1959年初劉思齊首次來朝鮮給毛岸英掃墓,回去向毛主席匯報時,毛主席提了一個要求:「思齊,將來你有機會還是要去大榆洞看看。」劉思齊沒有想到,毛主席生前沒有去朝鮮給毛岸英掃墓,而自己完成毛主席的遺願已經是毛岸英犧牲56年後了。

2006年的大榆洞早已物是人非,建築都是後來修建的,而志願軍司令部舊址也已經栽種上了松樹。為了標記毛岸英的犧牲地,劉思齊在一棵松樹下樹立了一塊石碑,碑高1.1米,基座高0.25米,寓意毛岸英犧牲的時間是11月25日。

在祭奠儀式上,劉思齊哽咽著說:「岸英,這是我第一次來大榆洞,但也很可能是我的最後一次。我老了,不能再來看你了。你犧牲在這裡,這裡就是你的朝鮮母親,在她的懷裡你獻出生命,在這裡你經歷了難以忍受的極大痛苦,中朝由鮮血凝成的友誼中有你的一份,你就在這裡靜靜地安息吧!」

劉思齊直到晚年都沒有忘記毛岸英,一直把他視為家庭中的一員。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劉思齊還要求子女將來代表她去朝鮮給毛岸英掃墓。2022年1月7日凌晨1時47分,劉思齊在北京病逝,享年92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