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宅在家裡」和「到處亂跑」的孩子,長大後有3方面差異顯著

忒咪寶貝 發佈 2022-07-04T23:26:07.097510+00:00

每年到了「神獸歸籠」的時候,我們總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有的孩子在家裡是一分鐘也待不住,吵著鬧著要出去玩,而有的孩子呢,每天抱著手機、電腦玩得不亦樂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誓要把「宅」貫徹到底。

文/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每年到了「神獸歸籠」的時候,我們總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

有的孩子在家裡是一分鐘也待不住,吵著鬧著要出去玩,而有的孩子呢,每天抱著手機、電腦玩得不亦樂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誓要把「宅」貫徹到底。

那麼問題來了,都是天真爛漫的年紀,為什麼孩子之間的性格秉性差異如此之大呢?

「宅家」和「亂跑」到底由什麼造成的?

帶孩子在小區里遛彎,經常會看到家長們分為兩派。

有的埋怨說:「我家那孩子,每天吃了飯,跑得就沒影了」。

有的訴苦道:「我家那個往出趕,都趕不出家門,愁死個人」。

真可謂是「宅在家」的羨慕「到處跑」的,「到處跑」的嚮往「宅在家」的,雙方家長都看對方的孩子順眼。

可能很多家長會把這個問題歸結於孩子的性格原因,事實上,之所以會造成兩種不同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家庭環境和父母的養育方式造成的。

就像大家說的那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的行為舉止,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就比如我有一個朋友,兩口子都是低頭族,只要進家門,就開始躺沙發上玩手機,但凡不是吃飯上廁所,壓根不帶挪窩的。

也正因如此,他們的孩子也就照著父母的樣子,每天看電視、玩平板,後來上學之後,也是非常宅,幾乎不怎麼出門。

所以,我們就能發現,不管是因為性格,還是因為個人喜好,這兩種不同情況的締造者,都是父母的養育方式和家庭環境。

那麼問題來了,每天宅在家和到處亂跑的孩子,長大後到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從小「宅在家裡」和「到處亂跑」的孩子,長大後有3方面差異顯著

為什麼父母之間會因為孩子的不同情況,而互相羨慕呢?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在這兩種不同情況下,孩子之間會慢慢在各個方面有所差異。

①身體素質方面

經常到處亂跑的孩子,比宅在家裡的孩子,身體更加強壯。

一方面來說,孩子在外面到處「瘋玩」,可以感受到更多的陽光,而陽光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從而提升身體對鈣元素的吸收,讓孩子的骨骼和免疫系統發育的更好。

另一方面,孩子在外面可以吸收到更多的新鮮空氣,從而可以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以及提升大腦的正常運作。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經常在外面瘋玩的孩子,往往身體素質更好,而且抵抗力和免疫力也更好一些。

②孩子智力層面

哈佛大學教授約翰瑞迪在《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提到:

在孩子出去瘋玩和運動時,他們的身體會分泌更多的BDNF,這是一種被稱之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蛋白質,是大腦的優質養料,對孩子的學習力有很好的幫助。

德國研究人員就曾經發現,孩子在運動和玩耍後,學習詞彙的速度比運動前提高了20%,而這就跟BDNF的水平有直接關係。

除此之外,孩子在瘋玩的過程中,還會增加血清素、多巴胺等物質的水平,而這些神經遞質,能夠很大程度上促進大腦發育,幫助孩子提升記憶力、注意力和專注力。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那些到處亂跑的「搗蛋分子」,就會發現這孩子很機靈,而經常宅在家裡的孩子,因為每天都在同樣的環境下,缺乏外界事物對大腦發育的信息刺激,從而會顯得呆板一些。

③孩子認知、見識和視野方面

我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經常在外到處跑的孩子,會接收到更多具有真實性和時效性的信息,一方面這些外界環境的信息刺激,能夠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

另一方面,這些信息、知識、見聞能夠促進認知、增長見識,拓展孩子的視野。

雖然宅在家裡的孩子,也能夠通過網絡了解到外界的信息,但是到處跑的孩子,卻能切身感受到真實的環境,能夠看到、聽到、觸摸到一切給他帶來絕妙體驗的事物,所以他們思維活躍、社交能力強、積極樂觀、勇敢自信。

對於經常宅在家的孩子,該如何提升孩子的見識和眼界?

一個人的見識和眼界,決定了他會怎樣思考問題,未來會走怎樣的路,有什麼樣的成就,那麼對於經常宅在家裡的孩子,該如何彌補這方面的缺失呢?

首先,作為家長,應該先反省自己,看看是不是因為自己經常下班宅家的行為,給孩子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從而做出改變。

其次,可以主動約著孩子出門閒逛、打球等,循序漸進地提升孩子對於外界事物的興趣,讓孩子慢慢主動邁出家門。

當然,可能不少家長也有所擔心,畢竟現在不少地區都亮起了「高溫警示燈」,所以大熱天的出門,也有可能損傷身體。

所以,我一般的做法是,每年這個時候,給孩子提前準備一些能夠拓展視野、增長見識的書籍,比如說今年,在眾多的書籍中,我給孩子精挑細選了《藏在故宮裡的歷史課》這套書。

而之所以選擇這套書,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在歷史的浩瀚長河之中,故宮都帶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不單單是一座歷史建築,而是還是一座文化寶庫,在這裡,發生過眾多歷史故事,存放著眾多的歷史文物。

而每個故事、每個藏品的背後,都有著值得孩子去學習和探索的知識和文化,而這些足以令孩子明智、懂理,增長見識,拓寬視野。

當然,大家也不需要擔心歷史書籍生澀難懂,這套《藏在故宮裡的歷史課》把歷史進行了全新編排,用孩子看得懂、聽得懂的語言表達方式,將文物擬人化,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自身的傳奇。

此外,幽默詼諧的表達方式,讓歷史書籍趣味性十足,讓孩子可以在玩中學,學中玩,重要的是還容易記得住。

其二,這套書選取了故宮裡的36件珍貴國寶作為故事線路,分為了6冊,既有關聯性,又是以小見大,讓孩子可以通過一幅畫、一個瓷器,就能了解到它背後的故事,以及那些年的風雨飄搖和人生得意。

而其中大部分的故事,在孩子上學的過程中都會用到,對於學習有著極大的助力作用,畢竟無論到什麼時候,如果能夠在一篇作文里引經據典,那都是加分項。

更關鍵的是能夠提高文化底蘊,讓孩子腹有詩書氣自華。

其三,這套書設置了「知識加油站」板塊,涉及了百餘個文史知識,包含文學、歷史、神話、藝術和常識等多個領域。

這不單單能夠對孩子進行一場藝術啟蒙,更是促進孩子思想高度的探索之旅,從而最大程度上開闊視野,由古知今,增長見識和眼界。

此外,這套書搭配有精美的插圖,非常適合6—12歲孩子的年齡和認知心理。其中還原歷史場景的插圖,更是能夠讓孩子看得見歷史,學到歷史。

所以說,如果你還不知道怎麼對付剛剛到家的「神獸」,又擔心孩子天天玩手機傷害身體,不妨跟我一樣,給孩子備一套《藏在故宮裡的歷史課》吧。

這套書共有6冊,現在只要69塊,每冊也就十塊多一點,一頓飯錢,我把連結放在上面,感興趣的家長可以了解一下。

其實,與其讓孩子在家裡玩遊戲、看電視,不如和孩子一起,在溫和的午後讀一本書,不但能夠學到知識,提升見識,更關鍵的是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也有著極大的助力,何樂不為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