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新發現:母乳中有「超級抗體」,助新生兒對抗李斯特菌

民福康 發佈 2022-07-05T23:24:16.430128+00:00

國內外,其實都在強調母乳餵養的重要性,對產婦及嬰兒都是有利的,雙向得利的情況下,仍有很多產婦對母乳餵養產生抗拒,或者因為特殊因素,而不能支持母乳餵養。

國內外,其實都在強調母乳餵養的重要性,對產婦及嬰兒都是有利的,雙向得利的情況下,仍有很多產婦對母乳餵養產生抗拒,或者因為特殊因素,而不能支持母乳餵養。

中國的母乳餵養情況,其實並不算好,我國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沒有得到充分的母乳餵養,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營養專家常素英博士表明,近些年,配方奶的銷售量只升不降,由此也可體現出全球的母乳餵養沒有達到理想狀態。

《自然》全新研究:母乳中有超級抗體,可保護嬰兒抵抗細胞內感染。

本項研究是由美國辛辛那提大學Sing Sing Way主導的研究團隊進行,他們在小鼠實驗中,發現懷孕小鼠體內的可誘導抗體,在發生特殊的翻譯和修飾後,可以讓抗體中糖基化結構產生一定的變化


來源:Nature

這種變化後來被稱之為「超級抗體」,而這種抗體是可以通過血液和母乳餵養輸送到嬰兒體內的,嬰兒吸收以後,能有助於新生兒抵抗病原體感染,其中就會含有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是一種繁殖力和寄生性很強的細菌,低溫下都可生存下來,它還能侵入到細胞內,嬰兒一旦感染上,對嬰兒健康造成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如果母乳中攜帶這種超級抗體,讓嬰兒擁有之後,就可幫助嬰兒抵抗細胞內感染。

一直在強調堅持母乳,就是想要通過母乳餵養,來增強嬰兒的免疫力,母乳當中會含有很多抗體,嬰兒吸收後,可加強嬰兒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病菌、病毒。以前,只是知道母乳中含有一些尋常的抗體,沒想到在小鼠實驗中,還發現了這樣一個超級抗體,這就相當於給孩子有增添了一個最強外援。


而母乳中的這個超級抗體,也是有條件的,就是母親在懷孕期感染了李斯特菌,經過治療後,病原體被消除以後,體內會產生抗體,這些抗體在有過經驗之後,經過人體的精妙翻譯修飾後,增強了抗體的特性,當這些抗體到達嬰兒體內,會發生更強的免疫保護力。

研究是將懷孕母鼠和未懷孕母鼠進行試驗對比,首先給未懷孕和懷孕的母鼠都注射李斯特菌,發現未懷孕以及懷孕早、中期時,小鼠體內並沒有對抗李斯特菌的抗體。在懷孕後期的小鼠體內發現了可以對抗李斯特菌的抗體,也就是說在懷孕前期,母親體內並不會有超級抗體,而是在後期形成,且在母親體內作用並沒有在嬰兒體內大,這種超級抗體好像專門是為嬰兒準備的一樣。


這個發現對於新生兒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超能力,不過此項研究是在小鼠體內進行的,還沒有進行人體實驗,未來還需更多的實驗來證明,但這個全新發現,對於還在猶豫母乳餵養的寶媽們,或許能提供一些參考。

那麼,母乳餵養到底應該堅持餵多久?

中外權威機構給出的建議並不一樣,但到底餵到多少歲停止,其實沒有準確的定論,可從多方面考慮,只要是對母親、嬰兒各方面發展有利,1-2歲停止餵養都是可以的。中國的兒科學家給出的建議,是在兩歲以前停止餵奶


美國的兒科學家給出的建議,是在一歲左右停止餵奶,他們認為孩子在6個月以後,就需要逐漸的添加輔食,在添完輔食之後,就可逐漸的停止餵奶,在他們看來,一歲以後還繼續餵奶,會容易嬌慣孩子。

但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以及其它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嬰兒6個月後,母乳中的營養其實就沒那麼全面了,反而需要從輔食中攝入更全面的營養,但並沒有說6個月就可以停止餵養,對於有條件母乳餵養的,還是建議在1-2歲左右再停止餵養。


具體是1歲還是2歲,就要看母親和孩子的意願了,一定要結合起來進行考慮,不能說孩子不願意吃了,還硬要餵養,也不能因為孩子不想斷奶,就狠不下心斷奶,還是應該考慮一下孩子的身心發展,孩子太過依賴媽媽,對於孩子來說也不是好事。

更何況也要考慮母親的身體,畢竟母乳都是媽媽的氣血形成,一直餵母乳,就是在消耗媽媽的氣血,氣血對媽媽的健康很重要,長期氣血不足,身體免疫力會比較差,還容易影響臟腑功能。因此,如果媽媽的健康出現較大的問題,也是可以考慮早點停止餵奶的

母乳中含有的抗體,對於嬰兒的健康起到很重要的保護作用,對於還在猶豫是否餵母乳的准媽媽,希望為了孩子的健康發展,辛苦一下,為母則剛,相信母愛會讓你做出選擇。

參考資料:

1. 《Pregnancy enables antibody protection against intracellular infection》·John J. Erickson, Stephanie Archer-Hartmann, Alexander E. Yarawsky, Jeanette L. C. Miller, Stephanie Seveau, Tzu-Yu Shao, Ashley L. Severance, Hilary Miller-Handley, Yuehong Wu, Giang Pham, Brian R. Wasik, Colin R. Parrish, Yueh-Chiang Hu, Joseph T. Y. La.08 June 202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