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人到老舍家做客

衡水凌煙閣 發佈 2022-07-06T05:42:49.684518+00:00

當我把照片及「補註」呈給在座時, 不少人淚溢眼眶, 陪同前去的孟志凱先生適時「解場」說:「 舒大姐, 你能否給我這位朋友指點幾句, 他覺得爬格子太辛苦, 不打算幹了, 準備下海經商了」。舒濟調理了一下情緒, 語重心長地轉向我說:」 現在, 全民經商的風潮確是刮起來了, 但多少人能成功卻不可料量, 一個人怎樣才算活的有價值, 我覺得應該對自身的綜合素質有一個準確的判斷, 有的適商, 有的善文, 有的善官場,有的長武戈, 我看你剛才寫的文字就不錯, 敘事簡練, 意明情濃, 按戲劇圈的行話說, 你這是祖師爺賞飯, 我看你還是堅持搞文字吧, 說不定還能成個作家呢。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每當吟詠毛澤東同志這兩句慨嘆人生苦短、時光若水的佳句時, 我便想起了做客世界文化名人老舍家, 接受其長女舒濟女士「指點」的幕幕光景。正是由於這偶得的會面和惠顧她的教誨, 使我三十年以來, 從未放下手中的筆, 或嘔歌盛世, 或記錄生活, 或借古鑒今, 或感悟人生, 至今已有了逾百萬字的文稿問世。

1988年12月的一天 , 時任安平縣委報導組組長的我,來到縣文化館副館長、同村族叔王敬學的家裡, 客廳正牆上的一幅被主人裝裱精臻的老舍先生為他寫的題詞,立刻"吸"住了我的目光,憑直覺, 我感到似乎又抓住了為文弄墨的好題材, 因為我知道老舍先生, 原名舒慶春, 是享譽中外的文壇泰斗, 他以如椽巨筆,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藝術的長廊中留下了《茶館》 、《四世同堂》 、《駱駝祥子》等獨有的文學獨仰 。老舍先生既然能為王敬學親筆題詞,這其中就一定會有故事。隨著採訪的深入, 我漸漸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

1963年夏天, 王敬學帶著剛剛脫手的反映安平縣南王莊村王玉坤、王小其、王小龐三戶農民創辦農業合作社的評劇劇本《乾坤志》, 參加了在秦皇島舉辦的全省劇本創作座談會, 期間多次聆聽了先期住在該地的老舍先生等大師們的"創作講學」, 還得到了老舍先生把自己名字巧妙地嵌入句中的「扶危敬老, 練武學文」的題詞。「文革」中, 王敬學為保護老舍先生給自己的題字, 還彈精竭慮地採取了許多措施才使「墨寶」存續至今 。根據敬學所述,我很快寫出了史料性文學性雙具的紀實散文《老舍墨寶得存記》。

這年的12月26日, 帶著寫好的文稿,我晉京來到位於燈市口西街的新聞界朋友孟志凱家裡, 向他表示了願將此文見報於《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及《北京日報》或《北京晚報》的想法, 孟先生頓時高興地說 :「你找我算找對了, 從咱這裡出門, 北邊的豐富胡同19號就是老舍故居, 眼下他的家人為紀念先生誕辰90周年, 正在全國範圍內搜集整理老舍的有關文字物品呢, 咱們應該到他的家裡, 請老舍後人給予指點…… 第二天上午九點多, 冬陽露暖, 京華熙攘, 我與志凱一同進到老舍故居的大門, 看到這座占地面積400平方米, 建國後伴隨老舍先生生活寫作16年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坐西朝東, 一進大門是個小院, 有一座灰色磚砌影壁和兩間南房, 往北走, 進二門後, 迎面又有一座五色的木製影壁。轉過影壁,來到了故居分北房、西房、東房的主體部分。雖值朔風微搖, 但院內的梅樹吐蕊揚馨, 成格的冬青綠意蔥蘢, 院中正房(北房)三間, 明間和西間為客廳及書房, 東次間是老舍夫人胡絜青的臥室兼畫室, 西耳房是老舍的臥室兼書房。會客廳中,光書架及藏書就占據了四分之三的空間。當志凱向「屋裡人」介紹我是來自基層的作者時, 老舍長女舒濟立刻迎過來, 連說:「歡迎你小王, 更感謝你把先父的題字帶來給我們看.……″落座不久, 舒濟即與丈夫一起, 專心致志地用放大鏡對我帶來的老舍為王敬學題詞照片的"真偽」進行"鑑定″。過了一會兒, 舒濟眼裡噙著淚花對我說 :" 你做了一件無論是對我們家庭、老舍文學館, 還是國家都很有意義的一件大好事 ! 眼下, 我們正籌備」世界文化名人老舍誕辰90周年文化展「, 國家文化部、北京市委、市政府都對這項活動十分重視, 下大力在全國範圍內挖掘整理先父不同歷史時期在全國各地留下的照片、題詞、文學作品等, 請你把這幅題詞的起始來由寫一下好嗎?″ 我想, 自己一個小小的文字工作者, 豈敢在文學大師家裡和身為《人民文學》雜誌主編的面前「耍筆」? 看出我的心思,舒濟女士說 :" 不要不好意思, 家父雖然是大作家, 但文化水平並不高, 可他就是憑藉矢志不移的創作精神, 才完成了那麼多的名篇、佳作……」 在周圍的鼓勵下, 我拿起老舍親屬遞過的筆, 迅即在「老舍題字照片」的背面,一口氣寫出了如下文字:

此為河北省安平縣文化館副館長、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王敬學, 保存的老舍先生為其題字的照片。1963年夏, 河北省在秦皇島舉辦戲劇創作座談會暨劇本修改研討會, 王敬學做為全省年齡最小、所寫題材最大的戲劇作者與會, 有幸多次聆聽老舍先生講課,並得到了對自己劇本的中肯教正。臨結束時, 老舍先生踐邀為王敬學寫下了「扶危敬老,練武學文」的題字, 並在正文前額題筆蠅頭「敬學同志正字」, 並簽名署章。每念及此,王敬學無不感動在心……順告老舍先生在天之靈, 王敬學自得到題詞後, 20多年筆耕不輟, 劇本創作成果頗豐, 現已成為河北著名劇作家。

當我把照片及「補註」呈給在座時, 不少人淚溢眼眶, 陪同前去的孟志凱先生適時「解場」說:" 舒大姐, 你能否給我這位朋友指點幾句, 他(指我)覺得爬格子太辛苦, 不打算幹了, 準備下海經商了」。舒濟調理了一下情緒, 語重心長地轉向我說:" 現在, 全民經商的風潮確是刮起來了, 但多少人能成功卻不可料量, 一個人怎樣才算活的有價值, 我覺得應該對自身的綜合素質有一個準確的判斷, 有的適商, 有的善文, 有的善官場,有的長武戈, 我看你剛才寫的文字就不錯, 敘事簡練, 意明情濃, 按戲劇圈的行話說, 你這是祖師爺賞飯, 我看你還是堅持搞文字吧, 說不定還能成個作家呢。當然,要想有成就, 需要多方面的幫助, 從今天起, 有什麼作品, 我可以幫助你潤色, 這篇稿子, 我幫你向《北京晚報》推薦 。另外, 請把這本《老舍論劇》一書轉給王敬學先生, 祝他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劇本, 這個卡片是我們《人民文學》雜誌的紀念品, 給你做個留念, 讓我們加強聯繫」。說完分別為兩件「禮品」簽上了「老舍長女舒濟敬贈」。


出得老舍門院, 我的心中頓時堅定了一個意念: 這輩子就與文字結緣, 無論在什麼崗位, 只要身體允許, 就永遠不放下手中的筆。歲逾卅載,時光流水,我雖然沒什麼大的文字、文學創作成果,但還是用心靈為社會奉獻了超百萬字的文化弦歌。

(縣文聯主席王彥博供稿)

免責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請聯繫我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