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條目批註及《己亥雜詩》鑑賞

桃李書苑 發佈 2024-04-26T23:01:56.528828+00:00

批註《人間詞話》下列條目。{二}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批註: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開頭提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中小學語文詩詞鑑賞與教學第二次作業】

《人間詞話》條目批註及《己亥雜詩》鑑賞

提交人:201409李苑桃

一、批註《人間詞話》下列條目

{二}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於理想故也。

譯文:詞的境界有造境,有寫境,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兩個流派由這來區分。然而,造境與寫境二者卻很難分辨清楚,因為大詩人所造的境界必然和自然現狀相結合,所寫的境界必然和心中的理想相接近。

批註: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開頭提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境界,就是作品中的世界,是作者及讀者感知範圍的感受中之世界。正如葉嘉瑩現實所說「這個世界是作者心靈或者意識跟外在的現象接觸所產生的一個帶著感動的世界。」「凡是一個偉大的詩人,都不只是用文字寫詩,而是用他的生命和生活去寫詩的。」

「造境」多為浪漫主義詩人所運用,譬如屈原的《離騷》,譬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寫境」多為現實主義詩人所運用,譬如杜甫、白居易、陸游。造境是對現實的升華,通過浪漫的手法構造的藝術世界。「寫境」是對現實的再現,但在再現過程中又寄託了自己的理想。所以王國維說「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於理想」

「寫境」是賦,是直陳眼前景物,是寫實。「造境」是比,是興。比是用一個外物來做比喻,興是見物起興。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關係,互相限制。然其寫之於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係限制之處。故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譯文:自然中之物,互相影響,互相限制,它們之間不是孤立的。但是,它們寫到文學和美術中的時候,必然會摒棄它們相互影響,相互限制的地方。所以,雖是寫實家,同時也應是理想家。而且,不管物鏡如何虛構,它的材料也一定是從自然界得來,而它的構成也一定順應自然界的構造法則。所以說,表現理想的藝術家也是寫實家。這裡王國維實際在強調什麼?

批註:

王國維先生的這段話傳達了兩個信息:一是文學和美術取法於自然,但超越自然原有的互相影響,互相限制,會融入作者的審美進行重構。二是指出了寫實家與理想家之間的辯證關係。

在王國維的觀念里,「寫實」和「理想」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沒有絕對的「寫實」,也沒有絕對的「理想」。無論是寫實,還是理想,或求之於自然,或從自然之法律,都源於自然之根。

寫實家也是理想家,寫實的同時作者也要根據需要裁剪、棄留,不自覺就內蘊了作者的理想追求。如韓翃的《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這是寫實,但是這高遠、開闊的起筆,也內蘊了作者的人格修養。理想家也是寫實家,受到人的思維的局限,再虛構的境界也勢必來源於自然,甚或經驗。譬如「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杜甫的志向,但卻也是由於權奸當道,寸步難行的寫實。所以理想家也是寫實家。

我們要明確,能被稱為家的,不論是寫實家還是理想家,一定是寫出了傳誦千古,穿越時空的作品。無論是寫實的寫境,還是理想的造境,都是創造了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的材料、情感都源於本真世界。


{七}「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注釋:①這一句出自北宋宋祁【玉樓春·春景】一詞,全詞如下:「東城漸覺風光好,榖皺波紋迎客棹。綠揚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②這一句出自北宋張先【天仙子】「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一詞,全詞如下:「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境,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譯文:「紅杏枝頭春意鬧」,用一「鬧」字,境界就全部顯現。「雲破月來花弄影」,用一「弄」字,境界也全部顯現。

批註:

宋祁因為「紅杏枝頭春意鬧」,張先因為「雲破月來花弄影「名揚詞壇。他們之間還有一個被傳為美談的故事。宋祁和張先都是北宋時期宋仁宗的官員。被封為工部尚書的宋祁,想去見見時任」尚書都官郎中「的張先,到了張先家門口,令人通傳」尚書想見『雲破月來花弄影』郎中「。張先答曰」難道是『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駕臨?風雅有趣,至今被傳為美談。「

從修辭手法說,「鬧」字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紅杏以人的動作,展現了一幅繁花似錦、春意盎然的圖景。鬧把無聲的植物姿態描繪成了有聲的活潑場面,化靜為動。如果將「春意鬧「換做」春意濃「,色彩鋪展到位,卻不夠生動;如果換做」春意叫「」春意嚷「」春意逗「雖然在聲音上有了動感,但卻在境界上遜色許多,甚至有」意「缺」境「。只有這一個鬧字,仿若神來之筆,畫龍點睛,境界全出。閉目想像,真實繁花似錦,生機勃勃。

「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作者張先以生病為由,婉拒了筵席,自己在家邊聽曲子邊喝酒,借酒澆愁,午醉醒來仍然愁緒滿懷。寫這首詞是作者已52歲,臨老傷春,頗多感慨。年華易逝,往事如煙,青春不再,走進庭院看見鴛鴦相依偎著睡覺,烏雲遊動,月亮露出頭來。雲開月明,地上開著得花,隨風舞動,在月光中灑下婆娑得花影。作者得心隨著眼前得景物也在動。如果把「花弄影「改為「花動影」,「花遮影」「花舞影」,都失去了婀娜多姿、顧盼多情的生動。 著一「弄」字,盡得風流。


二、詩詞鑑賞與教學設計

己亥雜詩(一)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創作背景:

龔自珍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27歲考中鄉試,29歲擔任內閣中書,之後便屢試不第,直到38歲才考中進士。為官期間壯志難酬,受盡排擠,仕途不順,於是在48歲(道光十九年1839年)時辭官難歸。

在辭官南歸又北上迎眷的往返途中,龔自珍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雞毛寫在帳簿紙上,投入一個竹筐里。後來共「得紙團三百十五枚,蓋作詩三百十五首也」(與吳虹生書)。就是他人生中著名的代表作——著名的巨型組詩《己亥雜詩》。

龔自珍作為近代史壇上異軍突起的人物,其大型組詩《己亥雜詩》是一個空前絕後的創造,組詩不僅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時事等方方面面,對研究清代的歷史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並且還敘述了作者的家世、經歷、思想等,對龔自珍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價值。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第五篇。

作品賞析:

前兩句抒情敘事,詩人寓居京城多年,突然離別,愁緒滿懷,但想到逃出桎梏的牢籠,也豪放灑脫。所以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無涯。相反相成的畫面,正是詩人矛盾心境的寫照。

後兩句筆鋒一轉,以落花過渡,從落花、春泥展開聯想,代落花立言,表明心志。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脫離花枝的花。雖然脫離花枝,但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培育美麗的春花。

落花解析:

陳莉莉在論文「龔自珍《己亥雜詩》研究」中寫道:龔自珍喜歡花,在詩詞中多次使用「花」字,而在其詩詞中有個獨具個性特色的意象,即是「落花」。落花自古便有傷春之意,意味著春天的逝去,從更深層面上來說,也表達對青春的珍惜和悲憫、容顏的老去,演繹出的是纏綿的哀嘆和悠悠的惋惜。朱奇志先生認為開風氣之先的龔自珍對「落花」意象進行了全新的解讀,賦予其新的生命內涵,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他認為「落花」是活色生香的生命存在;其次,「落花」喚起美好的生命暢想,第三,落花是生命的激情時刻。

鄒先進先生在《龔自珍詩的審美意象與浪漫風格》中提到,龔自珍詩中的落花意象,繼承著古典詩歌中的落花意象所蘊含的那種對逝去的春光的惋惜,對逝去的美好年華和美好事物的留戀和哀傷,同時指出,作為啟蒙思想家和文學家,龔自珍在落花意象上也有自己獨特的寄託。龔自珍辭官南歸後,在帶有總結性的最後詩集《己亥雜詩》中,以各種形式寫到花的作品有50首,詩人借花,特別是「落花」來吐露自己的心聲。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第三首和第五首。

即使有無限的惆悵思緒,也要化作春泥去護育下一代的鮮花。在廣闊無邊的離愁當中,看著夕陽西下,離開京城,將與朝廷遠隔天涯,即使離開朝廷,詩人也未曾消沉,而是展開了另一種新的心境,想著替國家培育下一代的人才。辭官還鄉後的龔自珍建立私立學校,並親自執教,踐行著培養下一代人才的願望。

陳銘先生曾批評以龔自珍為代表的民主主義啟蒙時期的一代人,他們依賴於現存社會,又要變革現存社會,二者的內在矛盾決定了他們變革的不徹底性。所以落花與護花之間的反覆交錯瀰漫著孤獨感,也奠定了龔詩悲情的基調。鄒先進先生持不同觀點,他認為,龔自珍的「落花」所表現的是進步和博大的精神,使其超越個人命運的痛苦,在「落花」上寄託了自己執著的「淑世精神」,帶有悲劇意味的犧牲精神。其實,《己亥雜詩》中的落花意識不只是失意和絕望,一方面龔自珍忍受著自己已成落花的事實和命運,另一方面詩人仍抱有化為泥土培育下一代鮮花的意志。因此「落花」基於龔自珍和《己亥雜詩》來說,是辭官的失落,更是為民濟世的奉獻與執著。


特色教學設計:

1. 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首詩的前兩句寫到了哪些自然之景,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

參考:詩人寫到了白日西斜、廣闊無涯的自然之景。抒發了離愁的無限感慨與豪放灑脫之前。

2. 用具體意象,分析詩人是如何寫離愁的。

參考:用「浩蕩「表現離愁的廣闊無邊,用」白日斜「勾勒出暮色蒼蒼的情境,烘托離愁。

3. 這首詩一共寫了幾種心境?

參考:離別的憂傷;回歸的愉快;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國家的執著忠誠;不甘沉淪,為國家民族貢獻力量;培養下一代的無私奉獻精神。

4.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兩句廣為傳頌的原因是什麼?請自選角度(或語言、或詩意、或情感、或哲理)寫一段鑑賞性文字。

參考: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化為春泥,培育更多春花。以「落紅「和」春泥「為喻,表達了作者雖辭官離京,仍關心國家前途和命運,形象生動,昂揚向上。

5. 孟浩然《春晚》中「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與本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都寫到了落花。請比較兩位詩人分別借」落花「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參考:孟浩然詩中的「落花「表達了詩人對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而龔自珍的」落花「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並非沒有感情,即使化作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生長。表現了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國家命運,不忘為國家培育人才之志。

6.「落花「在中國詩詞中是被常應用的意向,你還積累了哪些有落花的詩詞。

參考:一笑出門去,千里落花風。——辛棄疾《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

雅態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柳永《雪梅香·景蕭索》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

若道春分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來。——王維《戲題盤石》

2023年2月27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