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泉之戰勝利後,黃帝為何不殺炎帝?

九雨農 發佈 2022-07-06T17:22:45.746527+00:00

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場戰爭,是阪泉之戰。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納悶,黃帝和炎帝不是兄弟嗎,現在中國人都自稱是「炎黃子孫」,怎麼兄弟還打架?

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場戰爭,是阪泉之戰。

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是交戰方。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納悶,黃帝和炎帝不是兄弟嗎,現在中國人都自稱是「炎黃子孫」,怎麼兄弟還打架?

其實,這很正常,正如老話說的,鍋勺子總有碰鍋沿兒的時候,兄弟之間爆發點衝突,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在這起戰爭中,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兄弟之間為啥要打仗?

能引起男人之間戰鬥欲望的東西,無非就兩樣,權和色。

從史料來看,黃帝和炎帝的女人並不少,而且沒有證據證明,這兩位曾經喜歡過同一位女性。看來,色這個選項可以排除。

剩下的,就是權了。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就是因為「權」的爭執。

這話要從神農氏身上說起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國大地上出了個聖人,名喚神農氏,他曾經嘗百穀,發明了農業。後來人們為了感激他的功勞,便把他的後人,奉為天下之主。

有朋友或許會說,炎帝不就是神農氏嗎?其實這是一種謬傳。《史記·五帝本紀》中曾經將「神農氏、炎帝、黃帝」並稱,這表明,炎帝和神農氏並不是同一個人。

接著說神農氏。話說,神農氏傳到榆罔的手中時,權勢已經大不如前。榆罔這個人,也不是治理天下的材料,把政事搞得一團糟。在這種情況下,諸侯們漸漸起了不臣之心,他們相互攻擊,把天下搞得大亂。

老子曾經說過一句話,「禍兮,福之所伏」。對於老百姓來說,各諸侯之間的混戰,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對於有野心的人,亂世卻是實現抱負的最好機會。

當時,榆罔對天下已經失去了控制權,在這種情況下,誰能站出來收拾這個爛攤子,誰就是新的天下之主。

第一個站出來的便是黃帝。傳說,他姓姬,都有熊,居在軒轅之丘,號軒轅氏。相傳他是少典氏的後裔。看到天下大亂之後,黃帝打出了「弔民伐罪」的旗號,瘋狂擴充自己的兵力,經過一系列兼併戰爭之後,黃帝部落成為中原地區的第一部落。取代神農氏統治天下,只是時間問題。

就在「諸侯咸來賓從」,黃帝志得意滿的時候,有個人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這個人就是炎帝。

從血緣上來說,炎帝和黃帝還是親戚。炎帝,姓姜,據說也是少典氏的後裔。在黃帝征戰四方的時候,炎帝也沒有閒的,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治理地井井有條。

炎帝部落最擅長的是農耕,當時,農業可是最先進的產業,其地位就和現在的IT、人工智慧相似。有先進產業的賦能,炎帝部落「經濟」發展自是一日千里。而經濟是政治的基礎,農業發達的炎帝部落,對於最高的統治權,也產生了想法。

權力就和愛情一樣,都具有獨占性。為了權力,父子都可以反目,母女之間都可以成仇,更何況,炎帝和黃帝這對血緣關係已經很遠的表兄弟呢。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一個辦法了,那就是打了。

首先開火的人,史料沒有記載,這場戰爭的經過,資料也語焉不詳,只留下了黃帝「三戰,然後得其志」的記載。看來,最終還是黃帝贏了。戰後,他正式取代神農氏,成為了天下之主。

想想這個結果,也不難理解,炎帝部落種地是一把好手,但是打仗卻缺乏經驗。戰爭拼的不僅僅是經濟,還有戰場上的隨機應變,在這點上,黃帝的優勢要比炎帝大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黃帝雖然贏了這場戰爭,但是並沒有肆意欺凌戰敗者,相反,他還主動和炎帝部落結盟。有人說,這是黃帝念及親情,體現了他博大的胸襟和仁愛的本性。

我倒覺得,對於黃帝這樣的政治家,親情什麼的,肯定是放在最後一位考慮的。否則,這場仗根本打不起來。黃帝應該看上了炎帝部落的種地能力。

前文已經說了,當時農業就是新動能。黃帝與炎帝如果能夠結盟的話,就意味著這種新動能將會成為自己部落發展的新動力。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有趣。「放過」炎帝部落後,黃帝部落經濟的短板不僅補上了,還造就了中華民族的誕生。現在想想,我們還真的要感謝黃帝的「仁慈」,不管他出自何種目的。

關於這場戰爭,還有一個待解之謎。那就是,阪泉到底在哪兒?有的人說是河北涿鹿,有的人說是北京延慶。無論是哪兒,可以確定的是,戰爭爆發的地點,應該是在冀西北的山間盆地。這就非常有意思了,炎黃二帝都起自陝西,神農氏則是坐鎮河南,結果,戰爭竟然在河北爆發。

只能說,那時候中華大地,雖然還沒有國家的概念,但是已經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