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儀隴縣馬鞍二小開展第九期教師讀書分享活動

四川遠望 發佈 2022-07-07T10:33:51.285279+00:00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腳步不是衝刺,而是堅持。」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持續奮鬥的結果,閱讀也一樣,沒有堅持,怎能有花開?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腳步不是衝刺,而是堅持。」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持續奮鬥的結果,閱讀也一樣,沒有堅持,怎能有花開?

為持續推進儀隴教育「書香教育 全域悅讀」這項重點工作和發展學校內涵,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馬鞍二小於2022年7月4日下午,在學術廳舉行了第九期教師讀書分享交流活動。

首先,林麗萍主任分享了《華應龍與化錯教育》,「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教師藝術地處理了隨機生成的差錯,巧妙地彰顯了差錯的寶貴价值。我們很多老師都怕孩子犯錯,特別是公開課,很怕他回答錯誤。於此華老師提出,把「差錯」融化為教學不可缺的教學資源。他提出的三個觀點:錯是錯,溫暖地「容」,錯不是錯,智慧地「融」,錯還是錯,自豪地「榮」,讓我們對錯誤有更新的認識。

郭俊老師分享《教育 心靈的喚醒》指出:真正的教育是喚醒智慧,喚醒人類心靈中的真善美,促進人類心靈成長。孩子的心智被喚醒,他就會留心發現周圍的世界,探究其中的道理,並思考怎樣與世界發生聯繫。在探索過程中,孩子自然會得到成長的力量,一定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與方向。

陳俊容老師分享了《一線教師》這本書,她說在讀教育書籍時,從沒有過如此多的感受。這是一名走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用自身的真事、真情向我們訴說了原來教育是那麼美麗。書中列舉了豐富的案例,這些案例皆是作者所親歷親為之事。無高頭講章之虛,有平易近人之感。巧妙的處理方法中蘊含著教育教學的智慧,讓人受益無窮。

「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陳曉陽老師分享的《做最好的老師》是李鎮西老師 30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這本書全方位地闡釋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理念和實踐。書中通過樸實又形象地表達,呈現了一個個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故事,發人深省、撼人心魄!

胡麗老師分享了《小學數學名師課堂》。賞名師經典課例,方知教學亦是藝術,看專家深入解讀,再證精彩源於深刻。「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同樣適用於教育領域,這些整理出來的經典課例都是值得好好品味,反覆斟酌的,一節示範課經過了無數次的打磨才呈現在我們面前,是值得老師反覆揣摩學習的。

張科蓉老師和王雪梅分享了《愛的教育》,有人說:「愛是教育的靈魂。」課堂上教書育人,迸發智慧的火花;課堂外溫柔以待,豐富教育的內涵。在愛的澆灌下,孩子們更能感受學習的意義、領會成長的價值,涵養更健全的人格,更高貴的精神,本書中每一個小故事都進述了一種不變的愛,特別是親子故事更讓人感動,讓我覺得人間處處有真愛的教育!文字固然簡單平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但是其中流震出人與人間的真望情感,會令人感動不已。

「夜色更加黯然;桂葉瑟瑟地作響,微風也吹動了。」雷雲老師帶來了《朝花夕拾》,本書以作者青少年時代生活經驗為線索,真實而生動地寫出了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生活。整體文章描寫人物栩栩如生,寥寥幾筆,往往能抓住人物的個性,寫事件飽含愛憎,善於在平淡的敘述中寓有褒貶,在簡潔的描寫中分清是非。

林毅老師分享了《改變從閱讀開始》,希臘哲學家芝諾曾經將知識比喻為一個圓,圓周內是你所知道的,圓周外是你所不知道的。人掌握的知識越多圓越大,他所接觸到的未知越多,困惑也越多,所以學得的知識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反過來,一個人掌握的知識越少,他反而會覺得自己什麼都懂。正如「有書堆數仞,不如讀盈寸。」閱讀雖改變不了讀書的起點,但可以改變到達的終點。

劉小華老師分享《玫瑰與教育》,從整個行文中不難看出竇老師的真性情。對許多熱鬧的教育現象有冷觀察也有細思考和真感悟。羅曼羅蘭曾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仍然熱愛生活,我想竇老師無疑是具有這種英雄主義的人。當然,竇老師能成為名師,更是和她多少年持續的努力、專注和投入,對教育教學的一片赤誠,不斷琢磨和研究有關,是日日筆耕不輟的努力。總而言之,教育也好,教學也罷,都需做個有心人。

蘇梅老師分享了《讓學生愛上作業》,本書指出作業布置有智慧,展現形式有技巧。孩子怎麼樣才能愛上作業?當然需要學習領悟,消化吸收,創新運用。相信通過本次的學習,我們在以後的作業布置中,會呈現出更多更創意的金點子,讓學生喜歡作業,愛上作業!

魏昭莉老師分享了《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認識你面對的學生。如果說學生們是祖國的花朵,而教師是園丁的話,那麼園丁必定要了解所有花的屬性、開花時間、喜陰喜陽等才能讓花園中的花爭相綻放。

「惡語傷人六月寒,良言一句暖三」。鄭雪老師帶來的《教師的語言力》也印證這一點,特別是教師,我們面對的是孩子,無意間說的一句話可能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影響。這本書居然有自己的說明書,其中寫到教師在學習本書的內容後,經過大量的實踐才能掌握這些方法。在閱讀這本書期間,以及閱讀本書之後,教師都應該處於學習的過過程中,直到養成習慣為止。

陳勇老師分享《7天建立行之有效的課堂管理系統》,這本書圍繞「以學生需求為中心」教學法展開。「以學生需求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將人的心理需求分為三大類:一是對權力的需求,即人們渴望被認可,渴望自由和自主選擇權,渴望功成名就並且能對社會做出貢獻,希望自己擁有卓越的能力;二是對「樂趣」的需求,三是對歸屬感的需要,包括被重視、被欣賞、被需要以及超越自我的需求。學生亦是如此。我們的教學應該有目的的去滿足學生心理的這三大需求,幫助學生掌握「權力」,感受到樂趣以及建立歸屬感。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眼的引路人一樣。」薛王磊老師分享《民主主義與教育》,這本書的地位毋庸置疑,對於教育者來說,這本書讓我們對教育有更深入的認識,杜威在本書中提出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養出一個能很好適應民主社會的良好公民,「民主」是他教育思想的主題。

讀書分享活動在副校長蔣勵的總結講話中落下帷幕,她希望所有老師不要把讀書當成一份工作負擔,要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她希望老師們讀書時不要流於形式,要把讀書當作飢餓者的食物,靜下心來,真正閱讀。

人生最美好的時辰,是在書籍里漫步,風來繾綣,月來嬋娟。我們翻過的山,趟過的河,看過的書,只是為了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只要堅持閱讀,所有讀過的文字,都是希望的種子,在你心田生根、發芽,長成一棵開花的樹。

(張雪梅 報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