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濟公原來是浙江天台人,還有哪些是你不知道的

good boy 發佈 2022-07-07T22:07:26.593372+00:00

濟公、南宋‬高僧‬,俗名李修緣,號湖隱,法號道濟,台州天台永寧村人。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淨慈寺志》《台山梵響》中。

濟公、南宋‬高僧‬(1130年或1148年-1209年),俗名李修緣,號湖隱,法號道濟,台州天台(今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南宋高僧,後人尊稱為「濟公活佛」。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癲。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卻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淨慈寺志》《台山梵響》中。

濟公懂中醫醫術,為百姓治癒了不少疑難雜症。喜好打抱不平,息人之諍,救人之命。他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


濟公,俗名李修緣(一說李心遠),出生於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或1148年(紹興十八年),卒於嘉定二年(1209年),浙江台州人,出生於天台山永寧村。[2] 他的祖上李遵勖宋太宗駙馬、鎮國軍節度使。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台北門外永寧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得此子。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緣,從此與佛門結下深緣[4]

他雖是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孫,卻沒有染上紈絝子弟的劣習。少年時就讀於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釋道二教的薰染。父母雙亡以後,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為師,在當過國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濟,嗣其法衣,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


出家

少年濟公成長在赭溪畔,讀書於赤城山。由於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積善信佛家族文化的薰陶,潛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之年,皈依佛門,法號道濟,先入國清寺,後至臨安(今浙江杭州)投奔靈隱寺瞎堂慧遠,這位「佛海禪師」為濟公授具足戒。

濟公出家後,一反常態。言行叵測,難耐坐禪,不喜念經,嗜好酒肉,衣衫襤褸,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狀類瘋狂,人們稱他為「濟顛僧」。在一般僧俗眼裡,道濟的言行出格,被認為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狀,說道濟違犯禪門戒規,應責打並逐出山門。誰知,方丈慧遠一邊口宣:「法律之設原為常人,豈可一概而施!」並在首座呈上的單紙上批了:「佛門廣大,豈不容一癲僧!」此後無人再敢詬逐。

拜師

瞎堂圓寂後,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濟公到淨慈寺,拜該寺第二十代住持德輝禪師為師,升座為書記(即佛寺西序六頭首之二,負責文翰事務),僧俗四眾稱之為「濟書記」。[5] 嘉泰四年(1204年),淨慈寺毀於大火,德輝禪師亦圓寂於火中。為了重建淨慈寺,濟公化緣籌備木材,於是便有了「運木古井」的傳說。

淨慈寺重建後,雖有僧人住持,但都為時不長。於是,濟公又撰文《致少林長老書》,稱淨慈寺「欲再成莊嚴聖地,須仰仗本色高人」,「敬致一函,求作禪林之主」。不久,少林妙崧至杭出任該寺第二十九代住持。人稱「住持得人,名藍有光」,皆出濟公之功德。

圓寂

道濟於宋嘉定二年(1209年)五月十六日圓寂,得年六十,臨終前曾作一偈云:

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

後人將其歸葬虎跑。遺有《鐫峰語錄》10卷、偈語榜文14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