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小城故事 暖心服務惠民生

光明網 發佈 2022-07-07T22:19:30.967007+00:00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021年底,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為9.1億人。其中,縣城及縣級市城區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城裡人」有近三成是住在縣城裡的。怎樣讓縣城裡的居民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怎樣讓外來人口能安心把家安在縣城裡呢?怎樣讓小城充滿喜和樂呢?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021年底,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為9.1億人。其中,縣城及縣級市城區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城裡人」有近三成是住在縣城裡的。怎樣讓縣城裡的居民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怎樣讓外來人口能安心把家安在縣城裡呢?怎樣讓小城充滿喜和樂呢?除了有產業基礎能夠吸納就業,縣城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也直接關係到小城的魅力指數。我們今天再來看兩個小城故事。

在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人民醫院,每天都有很多廬江老百姓來看病。王平是廬江人,一直在寧波做生意,因為患有嚴重的冠心病,已經輾轉了好幾家醫院,醫生都建議他做心臟搭橋手術,但是他對這個手術方案一直很猶豫。

王平說:「我拍的造影的片子給他們看,血管全部堵塞了,必須要開胸,後來朋友介紹回廬江。」

廬江縣人民醫院針對他的情況進行了會診,提供了不同的手術方案。經過反覆考慮後,王平最終選擇了在老家的縣醫院接受手術。

王平說:「當時對縣醫院的醫療水平不放心,通過這次手術,完全放心。現在心堵著的感覺沒有了,不像以前上二樓都(喘),上不動。現在,我每天走8000到10000步。」

廬江是合肥的南大門,面積2348平方公里,人口120萬,是合肥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如今,廬江老百姓選擇在縣醫院看病已經是一個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幾年前,縣城醫院並不受歡迎,因為廬江離合肥只有一小時車程,老百姓得了病都往合肥跑。

據統計,2019年以前,廬江縣有近50%的住院病人選擇到縣外就醫。捨近求遠尋醫治療,不僅給老百姓造成極大的不便,交通、住宿等費用加在一起,也為治病增添了不少經濟負擔。

國家發改委營商環境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王大偉說:「像廬江這樣的縣域來說,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優質的公共服務非常重要,醫療是公共服務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怎麼樣讓這些外流的患者回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本地基層醫療服務水平,讓本地人可以安心、放心在這看病,解決好他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為了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治好病。2019年,廬江縣開始探索以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為主要抓手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立了由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為牽頭單位的2個緊密型醫共體,將轄區內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人、財、物全部交牽頭醫院管理。

錢永安是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二病區主任,在醫共體改革之前,他的科室面臨的情況是病人少、手術少。

醫共體改革後,在政府的資金支持下,縣人民醫院實行了「送出去請進來」的人才戰略。一方面,把有能力的醫生送出去學習,另一方面,邀請上級醫院優秀專家過來指導,醫生的眼界打開了,技術水平提高了,能做的手術自然也多了。

安徽省廬江縣人民醫院醫療集團黨委副書記、院長殷文兵說:「整個三級醫院核心技術325項,現在已經能開展286項,這286項中有五六十項是在醫共體後開展起來。」

此外,廬江縣人民醫院還通過各項激勵措施調動醫生的積極性,牽頭醫院的發展也帶動了各個分院,讓醫療資源充分發揮起來。縣人民醫院管理著10家分院,醫共體改革後,利用遠程醫療,鄉鎮、村的老百姓不用再跑到縣城來看病,在鄉鎮就能得到縣醫院專家的指導。

通過創新工作機制、改善醫療條件、優化醫療服務等一系列綜合舉措,廬江縣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升,90%以上的門診患者實現了在縣內就診,縣內住院占比也逐年提高,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看病。

5年來,廬江縣不斷加大民生建設,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超過85%。除了家門口的醫院,家門口的養老服務,家門口的城市公園這些原先集中在大城市的設施,如今在廬江縣也越來越成熟。

王大偉說:「以本地人為主的縣城,它的公共服務更重要的是提高質量,比如說可以通過教育、醫療這樣的一些聯合體,不僅是縣城,把鄉鎮服務也帶動起來。對老百姓來講自然就不用再奔波去其它地方,老百姓從中得到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非常明顯的。」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就要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數。公共服務不僅要「提質量」,還要「均等化」,不僅要讓本地人生活得好,還要讓外來人口有歸屬感和融入感。在這方面,福建晉江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崇德小學是晉江一所公立學校,學校共有學生683人,其中外地學生占90%以上。

福建省晉江市崇德小學老師謝婧祺說:「對於我們老師來說,孩子們在我們眼裡是新晉江一代,我們都很親切稱他們為小小新晉江人。不管本地孩子,或者是外來的孩子,在我們眼裡都是一樣的,孩子都享受同等待遇和同等機會。」

新晉江人是晉江對外來人口的稱呼。晉江常住人口234萬,其中外來人口就有110萬,在晉江人眼中,沒有本地人外地人之分,不管來自哪裡,他們都是新晉江人。

位於福建沿海的晉江市,在改革開放之初,還是一個貧困農業縣。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全國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連續21年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行前10名。

無數新晉江人為當地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而勃勃的生機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安家在此。為了讓新晉江人和這個「新家園」共同成長,2011年,晉江在福建省率先推出居住證制度,並在此後不斷優化完善。只要年滿16周歲、在晉江居住1個月以上,就可以就地申請辦理居住證,享受社保、醫療、教育等30項市民化待遇。

宋長鎮2012年大學畢業,老家陝西,在東北求學的他,機緣巧合應聘到了晉江一家知名企業。

宋長鎮說:「這個企業的骨子裡流淌著晉江愛拼敢贏的精神,我自己一直追求更好更快的成長,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契合的點。我覺得,我要留下來,要在這邊發展。」

宋長鎮的妻子劉曉宇來自內蒙古,她和宋長鎮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她回到老家一家銀行上班,為了愛情,她最終辭去了老家的工作來到晉江跟丈夫一起打拼。剛到晉江,不會說閩南語的她很擔心自己是否能適應。

劉曉宇說:「當時我來到這邊,第一次開會的時候,領導就跟其他同事說,以後開會都請講普通話。這一點讓我感觸挺深。」

劉曉宇逐漸適應了晉江,兩人結婚買房後,她把戶口也遷了過來。2014年,晉江進一步放寬落戶限制,即便沒有買房,只要有穩定住所就可以申請落戶。

除了降低落戶門檻,晉江還推出了積分優待政策,對於那些願意留下來和晉江共同發展的人才,政府會在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給予一系列優惠。江崢嶸8年前來到晉江,在2018年的積分排序中排在300多名。按照規定,積分排名前1000的人能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購買安置房或享受自行購房補助,按照政策江崢嶸享受了20多萬的購房優惠。

進得來,留得下,過得好,不少新晉江人告訴記者,吸引他們到晉江來的除了這裡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經濟發達,更重要的是晉江處處充滿了對外地人的包容與善意。

晉江居民說:「做核酸的時候,會問有沒有著急的,要趕車的先做,本地鄰居們往後靠一靠。我考慮接下來要落戶的事情,前一段時間諮詢了社區,給我一一做解答,會追蹤打電話溝通。我覺得很貼心,所以我覺得是值得託付的一個城市。」

這一句「值得託付」,道出的是一個小城居民的歸屬感,它的背後包含了貼心的政策、周到的服務、友善的氛圍等多方面的細節。縣城要發展,人是核心。不僅要讓人能夠留下來,還要能夠過得好,不僅收入有保障,生活也要便利。隨著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推進,縣城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方方面面的民生保障正在不斷地完善。小城的魅力正越來越大。

來源: 央視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