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最佳,為何它能驚艷世界?

alice閱讀研修所 發佈 2022-07-08T09:59:04.316867+00:00

一說起和春節有關的繪本,就不得不提《團圓》。作為為數不多的中國原創繪本,它曾經榮獲2010年第一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首獎,其英文版也榮獲了2011年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兒童圖畫書。

一說起和春節有關的繪本,就不得不提《團圓》。作為為數不多的中國原創繪本,它曾經榮獲2010年第一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首獎,其英文版也榮獲了2011年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兒童圖畫書。


英文版《團圓》


有人稱讚這個故事「映射現實、純真動人」,還有人認為,這個生活在村鎮裡、喜歡吃棒棒糖的小女孩,代表的正是當今中國備受關注的「留守兒童」群體。


故事從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講述了外出打工的爸爸過年回家與家人團圓的故事,樸素的語言和濃郁的畫風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最真實的情感。我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讀的時候都被深深感動了。


好繪本是文字與圖畫的完美結合,作者和繪者的每一處設計都非常用心,有些情節直接用文字表達,而有些情緒則融入在圖畫裡,需要我們讀者細細品讀和慢慢回味。


今天的閱讀深1℃欄目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團圓》這本繪本。


繪本介紹

余麗瓊 文

朱成梁 圖

信誼圖畫書出品


01.電影運鏡般的畫面


本書的繪者朱成梁老師說過:「畫圖畫書就如同拍電影一樣」。在《團圓》中,他就像一個導演一樣掌控著攝像機的鏡頭,哪些場景應該拍俯角,哪些鏡頭應該用特寫;什麼樣的布景會引人入勝,什麼樣的描繪讓人意猶未盡……


翻開繪本,我們會看到整本書的圖畫排版幾乎都是單張配小圖,單張以展現家庭生活場景為主,比如剪頭髮、包湯圓和走親戚拜年等等;

小圖則以特寫居多,比如毛毛給大春看手裡的硬幣,毛毛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看舞龍燈……


此外書中還有三處跨頁全景畫面,第一處在第1-2頁,展現出了一幅完整的江南水鄉圖:流水人家,搖搖晃晃的小船,開門見山地向讀者透露了故事發生的地點。


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喜氣洋洋的,大家都穿著厚厚的冬衣,原來是要過年了。


圖中的主角顯然是小女孩一家。爸爸和媽媽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在行走的過程中都沒有看前面的路,他們對視著,爸爸表情溫柔,媽媽歪著頭看爸爸,雖然看不到她的表情,但能感覺到她很開心。從他們的動作中,我們能感受到久別重逢的喜悅。小女孩也在看爸爸,但她是悄悄地看,遠遠地看,忍不住地看。


而文字只有短短一句話:「爸爸回家了。」訴說了太多內容。


第二處全景畫面在第7-8頁。這是一幅除夕的夜景圖,萬家燈火的畫面,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



雖然畫面上只有這一家人,但是這普通一家人 的生活在這一天代表了數億中國人的生活,大跨頁 下這一家人僅占了一個右下角,不足畫面的四分之一,但是一家人團聚的甜蜜一點也不讓人覺得渺小,此刻,家就是世界的全部。


第三處全景畫面在第19-20頁,這幅畫面同樣沒有文字。



更特別的是,畫面中甚至沒有出現小女孩一家人。根據前文的內容,我們可以推斷這應該是小女孩看到的畫面。小女孩的爸爸帶她去了從未上過的屋頂,小女孩騎到爸爸的肩膀上看到了不一樣的景色。


仔細看下來,這個畫面對故事的發展並沒有實際的推動作用,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畫面呢?


不知道大家看電影的時候,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場景:登上高山後,鏡頭會以主人公視角來看雲霧繚繞、連綿不絕的群山;來到大海邊,鏡頭會以主人公的視角來看遼闊的海面。


而在繪本中,看到畫面的那一刻,「我」就是小女孩,能看到街上熱鬧的舞龍,看到遠處的橋,也能看到遠處的大樹和天空,這一切的景色對女孩來說,是熟悉的,又是新鮮的。


這樣一個鏡頭的轉換,讓讀者和小女孩之間建立了一種連接:如果我是小女孩,我看到的場景是什麼?我們也可以體會到小女孩因為爸爸的助力,用全新的視野來看世界時,心中的那份歡喜和雀躍。


而在描述一連串動作時,繪者為了表現出更豐富的內容,採用了四格漫畫的排版方式。比如爸爸為家裡補窗戶縫、刷新門漆,意在刻畫一位愛家顧家的爸爸。



還有毛毛衝到院子裡,在雪地里到處找硬幣卻找不到大哭的場景,以突出毛毛找不到硬幣時焦急的心情。


全書中還有一個畫龍點睛的配角,那就是和小女孩形影不離的小白貓。雖然文字中一個字都沒有提到過它,但是它幾乎出現在了每一個有小女孩的場景里。從在大門口接爸爸,到看著媽媽試衣服,從除夕晚上貼春聯,到白天上屋頂看舞龍燈,它就像影子一直追隨著主角毛毛,時而動作相同,時而視線一致。我想小白貓可能代表了毛毛渴望的陪伴吧。



02.繪本中的象徵手法


郝廣才說:「平滑的表面留不住水滴,單調的畫面留不住記憶。」優秀的圖畫書就是通過大量隱藏在畫面信息中的細節,激發讀者的想像,傳遞作品內在的信息,增加作品的表現力和張力,這一點也是圖畫書不同於插圖書的地方。要仔細欣賞,才能看出作家和畫家利用許多乍看不起眼的細節,達成了暗示、對比或象徵的戲劇性效果。


日曆

本書的扉頁上畫著一本日曆,上面寫著:2001年1月23日除夕,這有什麼含義呢?根據後文我們知道,這是爸爸回家的時間。爸爸收拾東西要走的那幅圖畫上也有這本日曆,上面寫著:2001年1月27日正月初四。雖然作者沒有在文中直接交代,但是通過圖畫首尾呼應的方式告訴大家:爸爸在家裡僅僅待了5天。


全家福相片


在爸爸回家的場景中,臥室右方由於畫面框限,只能看到半張全家福的相片──只有母親和女兒,爸爸的部分則空缺。這細節暗示出爸爸長年不在家,唯有母女二人相依為命,而在女兒幼小的心靈中,就連爸爸的容貌也記不清楚了。


等到故事結尾,爸爸又將離去的臥室場景中,爸爸穿鞋,母親背過身拭淚,牆上再度出現全家福相片──此時,完整的全家福相片象徵了經過新年數日的團聚和相處,女兒又重新尋回爸爸的完整形象。但她此時倚門吮吸棒棒糖,仿佛在靜靜舐食一份即將消失的甜蜜。



爸爸的角色象徵


爸爸的角色形象以及與女兒的親密關係,在年初二做工的畫面中一覽無餘。


從畫面中,我們看到身為建築工人的爸爸利落地補窗戶縫、刷門漆、換新燈泡,女兒則在一旁給爸爸端茶送水,最後爸爸帶著平常沒有機會上屋頂的女兒登上了屋頂。



這其中,也涵藏了一連串的隱喻象徵



1.爸爸為家庭遮風擋雨──補窗戶縫;

2. 家庭雖不富裕,爸爸仍帶家人堂堂正正面對世界──刷新門漆;

3. 爸爸給予家人明亮光淨的心境──換新燈泡;

4. 高處總是亮眼,有爸爸的保護和提攜,女兒才能登高俯瞰世界。

一枚好運硬幣


女兒過年吃湯圓,得到了爸爸包在湯圓里的好運硬幣。她高興極了,把它緊緊揣在棉襖口袋裡。在隨父母拜年的畫面中,女孩遇到了向她炫耀大紅包的朋友。女孩說:「這有什麼稀奇?」她口袋中有更好的東西!


大紅包代表著可以買到很多玩具。那麼,女孩珍藏的好運硬幣又代表了什麼?


等到年初三,孩子們堆雪人、打雪仗。女孩忽然發現硬幣不見了,難道是在雪地里不小心弄丟了嗎?雪地茫茫,天又快黑了,硬幣那么小,到哪兒找?女孩大哭起來。


這也是爸爸在家的最後一夜。在經歷短暫的年節團圓之後,他又得到遠方打工以掙取生計。硬幣、好運、爸爸,原來在女兒心中是可以畫上等號的。這一切的快樂和甜蜜都將失去嗎?故事急轉而下。原來硬幣只是一時在口袋中沒摸著,到晚上又出現了。女孩於是帶著笑容上床安睡。



年初四早晨,爸爸要走了。臨走前,爸爸安慰女兒說:「下次回來,帶洋娃娃給你!」女孩拼命搖頭──玩具,有什麼稀奇!女孩忙著把好運硬幣塞進爸爸手心:「這個給你,下次回來,我們再把它包在湯圓里喔!」


在最後的特寫鏡頭中,爸爸溫暖、寬大的身體包容了小女孩;他做工的大手承接了女兒的小手。女兒的小手裡捏著亮晃晃的好運硬幣。



硬幣象徵了在無常的人生聚散中,只要珍惜便不會失落的倫理親情。《團圓》的故事至此用一枚好運硬幣畫下了美好的句號。


03.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團圓》是以江南小鎮南潯為故事背景而畫的,也是朱成梁老師自己最愛的小鎮。他用濃鬱熱烈的色彩,明朗細膩的筆觸,勾畫飽滿人情味的生活細節,尤其是那些依然完好保存在鄉村和小鎮裡的中國傳統風俗,在他筆下散發著淡淡的鄉愁。


南潯鎮


比如封面上標題,就採用了中國傳統的過年風俗———掛「掛千」。人們通常把吉祥語鐫於紅紙上,貼到門前,這種剪紙就稱之為「掛千」,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功能。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諸多熟悉的生活場景:熱熱鬧鬧地置辦年貨,高高興興地穿上新衣,貼春聯貼福字,懸掛象徵「吉慶有餘」的魚飾品掛件;南方吃湯圓,北方捏餃子,既有「招財進寶」的寓意,又利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一年的祈望。


這些充滿節日氛圍的畫面整個故事充滿了一種熟悉而親切的中國風味。春節在我們國人心中代表著回家團聚的快樂與幸福。爸爸回家過年團圓是故事的開始,是重新喚醒毛毛與爸爸親情的開始。


過年不僅僅是人們在物質上實現富足,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精神上得到滿足。


作品表面上看是個描繪家庭團聚的故事,但實則成年人讀起來也有淡淡的苦澀。每個人都有與親人分離、團聚的體驗,因此,每個人也都會找到自己的共鳴。



這樣的共鳴甚至能夠輕易跨越文化和國界的障礙。2011年11月,《紐約時報書評》將英文版的《團圓》列入了2011年度世界兒童圖畫書榜單。這份榜單從全年出版的數千本兒童圖畫書中選出,評審團成員包括紐約市圖書館負責人、致力於研究兒童文學的大學教授,以及暢銷圖畫書的作者。


與《團圓》共同獲獎的圖畫書作品大多來自美國本土,相比之下,像年畫一樣色彩濃郁、畫面中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細節的《團圓》,看起來實在有些「另類」。


世界其他地方的讀者或許很難獲知、也很難理解發生在中國的那些關於「團圓」的故事。但來自不同文化的讀者仍然能體會出那些共通的情感。美國《出版人周刊》在評論《團圓》的文章中寫道:「這是一幅令人記憶深刻的圖畫,它記錄了中國最為快樂的節日,並且見證了貫穿其中的感人親情。」


最 後


隨著原創圖畫書的發展,逐漸湧現了各種題材的作品。不僅題材越來越豐富,繪畫和故事也愈發的靈動。更重要的是這些本土原創的繪本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向國人乃至世界展現了中國獨特的韻味和審美。


而繪本《團圓》兩獲殊榮,應該可以說是代表原創圖畫書的最高水準。對於這部作品評委給出了這樣的評論:「作品將民族傳統文化、現代生活內涵、兒童心理情緒,恰切而有機地融為一體。」像這樣優秀的中國原創作品雖然不多,但他讓我們有信心看到中國原創圖畫書的未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