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晚報徵集「清涼驛站」您願意加入我們嗎?

寧波日報 發佈 2022-07-13T22:33:40.943305+00:00

邵寶娣給沒來的環衛工人打電話。7月的寧波,熱浪滾滾,在鄞州區白鶴街道日月星城社區,84歲老人邵寶娣開的愛心茶室,給附近的環衛工人帶來一片清涼。每天下午,愛心茶室都會準時開放,老人會提前備好涼茶和餅乾,等待附近的環衛工人來歇歇腳。愛心茶室開張7年,每天風雨無阻開放2小時。

邵寶娣給沒來的環衛工人打電話。

7月的寧波,熱浪滾滾,在鄞州區白鶴街道日月星城社區,84歲老人邵寶娣開的愛心茶室,給附近的環衛工人帶來一片清涼。

每天下午,愛心茶室都會準時開放,老人會提前備好涼茶和餅乾,等待附近的環衛工人來歇歇腳。

愛心茶室開張7年,每天風雨無阻開放2小時。去年開始,老人搬到了福明街道波波城,但她依舊每天準時趕來,「連拖帶拽」地招呼周邊的環衛工人進茶室休息、納涼。

●活動預告:

您身邊有「清涼驛站」嗎?

寧波近來的「燒烤天」,對戶外工作者來說是不小的挑戰。很多社區已經開闢了送清涼場所,免費提供飲用水或涼茶。

今天起,寧波晚報聯合社區聯盟推出「夏日送清涼」行動,我們將在全市徵集「社區清涼驛站」,讓我們一起為戶外工作者打造一片清涼地。如果您身邊有這樣的「清涼驛站」,或者正計劃推出,歡迎來推薦!

如果您願意為戶外工作人員提供更多的清涼服務,也請聯繫我們。

邵寶娣與來愛心茶室歇腳的環衛工人聊天。

愛心茶室開了已7年

環衛工人不好意思來,她就追到馬路上拉人

愛心茶室位於鄞州區桃源街和王隘南路路口,雖然只有13平方米大小,但對附近的環衛工人來說,這卻是他們溫馨的港灣。

「快,吃點餅乾,趕緊坐下來休息一會兒!」環衛工人李增玲接過邵寶娣遞來的餅乾,想起身去接杯水,卻被邵寶娣老人一把摁在了椅子上。沒一會,老人把裝滿了水的杯子送到李增玲手上,眼裡滿是慈愛。「這幾天氣溫越來越高了,你在大馬路上工作,可要注意別中暑啊。」

愛心茶室里放著五六把椅子,冰箱、飲水機、微波爐等一應俱全。洗手台旁邊放著十幾個水杯,每個水杯上都貼著名字,這是老人給附近的環衛工人準備的專屬水杯。桌上放著6大箱餅乾,老人每月都會自掏腰包採購。

「小張今天怎麼還沒來,我得給他打個電話!」誰來過茶室,誰當天沒來,老人心裡門清。

「小張,快來喝口水,歇一歇!」「小吳,你今天怎麼還不來?我等著你!」電話簿里,密密麻麻記錄著附近環衛工人的名字和電話。如果有人沒來,她就一個個打電話去催。

「我們一般從早上5點開始工作,要忙到傍晚5點。中間休息的時候,邵阿姨會招呼我們到茶室歇歇腳。」張德權在興寧路附近做了七八年環衛工人,對這間茶室再熟悉不過了。

張德權說,起初,面對老人的熱情招呼,他有些不好意思進屋。老人索性端著水杯、拿著餅乾追在後面,「連拖帶拽」把他拉進愛心茶室。「有時候,阿姨還會特意帶上餅乾來找我們,實在過意不去!」

「茶室剛開的時候,他們都不好意思來,只能我一個個『請進門』,現在大家都習慣了,把這裡當成家了。」看著大家在茶室愜意地聊天,老人嘴角帶著笑意。

搬了家也要守著茶室

坐1小時公交車,只為茶室每天準時開門

愛心茶室的前身是邵寶娣打理的公益理療站。2009年,社區買了一台理療儀,但沒人會用。邵寶娣就自學,學成後免費給附近的居民做理療。不久後,邵寶娣動了心臟手術,理療工作被迫中斷。2015年,理療站改成了愛心茶室,一直開到現在。

「很多環衛工人都來自外地,每天起早貪黑的,很辛苦,我很心疼他們。」老人說,開愛心茶室就是想給附近的環衛工人歇歇腳,慢慢地,附近的裝修工人、建築工人也來了。「只要看到有露天作業的人,我都會把他們拉進茶室,歇歇腳。」

因老伴去世,去年7月,邵寶娣從日月星城社區搬到了波波城,但茶室的「生意」卻一天都沒有落下。去年,她每天輾轉兩趟公交車,花費1小時從住的地方來到日月星城,只為了讓茶室每日準時「營業」。附近居民勸她,路遠,就別來了,但老人卻很堅持。今年,女兒擔心邵寶娣坐公交車危險,就每天開車送到茶室,到點了再接回去。

「茶室就像我的另一個家,每天不過來,心裡就惦記。」老人說。

家人的支持,讓邵寶娣打理起茶室來更加得心應手。天氣熱,茶室里的桶裝水消耗得快,每個月還要到批發市場買餅乾……這些跑腿的事情都是邵寶娣的女兒在辦。

夏天供應綠豆湯、冬天喝臘八粥、端午吃鹼水粽、中秋節吃月餅……小小茶室,一年四季都上演著家的溫馨。

這份心意,讓很多環衛工人感受到了異鄉的溫暖。「我們出門在外,家人都在老家,感覺她就像我們的老母親,經常對我們噓寒問暖。這幾天天熱了,她就提醒我們注意防暑……」李增玲不知道如何感謝老人,前兩年特意製作了一面錦旗,感謝老人。

「助人為樂,大愛至善」「無私奉獻,關愛環衛」……順著李增玲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茶室的一面牆上,掛滿了錦旗,有11面,都是這些年環衛工人送的。

面對這些讚揚,邵寶娣老人卻擺擺手。「這就是舉手之勞,只要我身體允許,這個茶室就不會關!」

寧波晚報記者 薛曹盛 實習生 陳思燕 通訊員 鄭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