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也是一樣的(上)

中託盟 發佈 2022-07-14T22:20:51.999526+00:00

「自從當媽後,我每天早上都要打一場硬仗。催起床、催洗漱、催穿衣服……催到最後,永遠是我氣得七竅生煙,兒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其實,起床、洗漱、穿衣服,本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可家長們卻在不知不覺間把這些當成了自己的任務,弄得自己比孩子還著急。

「自從當媽後,我每天早上都要打一場硬仗。催起床、催洗漱、催穿衣服……催到最後,永遠是我氣得七竅生煙,兒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其實,起床、洗漱、穿衣服,本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可家長們卻在不知不覺間把這些當成了自己的任務,弄得自己比孩子還著急。久而久之,孩子也習慣了被催促著往前走的生活。他們甚至不認為自己是在磨蹭。

因此,家長們首先要做的,是讓孩子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自己,直觀地認識自己的行為及其後果。

比方說,你可以用孩子的方式去做事,然後看孩子的反應。

另外,還有的父母擔心孩子錯過上課時間,或被老師批評,總是想方設法「幫助」孩子:提前告訴孩子大致要在幾點前出門。

然後,將起床、吃飯、換衣服、收拾書包的時間全部交由孩子自己安排。父母既不催促,也不發火。或許一開始,孩子會丟三落四,會沒時間吃早飯,會上學遲到。但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最晚幾點起床」、「每天能在廁所可以待多久」、「書包應該什麼時間收拾」之類的問題,孩子一定會弄得一清二楚。

教育家葉聖陶說:「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

同樣,想要改掉磨蹭的壞習慣、提高時間的利用率,方法很重要。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給孩子列計劃表的意識,但最終卻發現,不僅目標沒完成,計劃也變成了笑話。其實,不是因為孩子太拖拉。

而是因為列計劃的時候,大多數家長從一開始就設置了一個難以操作的目標。而一個可操作的目標,必定是具體的、特殊的、可拆分成幾個小步驟的。


例如:「我要改掉磨蹭的壞習慣」,這就是一個模糊的、難以實現的目標。而「我今天要在9點前完成各科作業」,則是一個具體的目標。另外,很多家長列計劃的時候,會直接複製網上的計劃表,或者參考其他孩子的。但實際上,因為每個孩子的基礎、特長和弱點都各不相同,別人的計劃往往未必適合自己的孩子。

例如:「期末考試時考入班級前10名」,對孩子而言,這就是一個不知道如何實現的大目標。相反,如果將這個目標拆分為:「分析以往的失分情況」、「進行專項知識訓練」、「梳理最基礎的知識點」等,它就變得容易多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