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中國科大,全球第九

aeic學術交流中心 發佈 2022-07-15T06:31:08.327788+00:00

自然指數是依託於82種全球頂級期刊統計各高校、科研院所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研究型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的資料庫。

近日,2022自然指數年度榜單發布。

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是依託於82種全球頂級期刊統計各高校、科研院所(國家)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研究型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的資料庫。


01.2022自然指數年度榜單

在自然指數(國家/地區)排名前10榜單中,美國位列第一,但較去年的產出有略微的下降。

中國雖然位列第二,但自然指數增長率最高。

在全球大學/科研機構排名中,中國的表現則更加亮眼。

中科院位於榜首,這已是它連續9年位列自然指數全球首位。

之後是分別位於第八名至第十一名的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以及清華大學。

此外,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也都進入了前20名。

單獨看國內機構,位於前十的則是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及中山大學。

在高分子與材料化學領域,中國科學院依舊排名第一,之後是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以及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列第18名。

近年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研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今年2月10日,《自然》同時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的3篇論文。

更早一些的時候,另一全球頂級科學雜誌《科學》還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模擬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這些成績,充分說明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相關領域的實力。


02.低調的牛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於1958年9月,距今不到百年。首任校長是郭沫若。

從建校主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肩負改變教育體制和科研體制相割裂的使命。

因為是為「兩彈一星」事業而建立的大學,她的創辦也被稱為「我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

中國科大背靠中國科學院的科研力量,摒棄了當時我國高等教育照搬前蘇聯模式的做法,在系科專業設置上實行理工結合、科學與技術結合的做法。

背靠大樹的中國科大,也沒有讓人失望。

中科大的前三屆學生中,後來當選為「兩院」院士者有29人,在全國高校同期畢業生中名列第一。

1966年,國家決定把中科大、北京農業大學,北京地質學院在內的13所北京地區高校,下放到全國其他地區。

若在今天,像中國科大這樣的頂級名校要外遷,各個地區都會給出各種地方政策與人才政策,搶著邀請他們去。可在當時,各省的經濟狀況不比現在,有的地方連養活自己都很難,根本養不起一所學校的幾千人。

因此,中國科大在很多地方商談都吃了閉門羹。

江西明確拒絕,河南力不從心,湖北已有中科院……

中國科大只能搬到了安慶,可只待了一年就發現,當地的條件根本無法支撐它正常運轉,只能再次搬家。

萬幸,合肥伸出了援助之手。

先是將合肥師範學院和銀行幹校騰空,給中國科大使用,之後隨著中國科大的發展,又給與了更多的土地。

為了讓中國科大東、西兩個校區連接起來,合肥市直接把中間的合肥學院騰空給中科大。

很多人說,如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還在北京,以北京的條件和地理優勢,它必定能與清華、北大齊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卻用實力證明,它無需在北京,也能做出耀眼的成績。


03.全國唯一

中國科大有多強?

「數理化天地生」六個基礎學科,全部被評為A或者A+學科。

這在全國高校中是唯一一個。

它的多個專業,在最新的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都有很好的名次。

學術成果上:

26歲的特任教授陳杲攻破了一道世界級難題,研究成果登上了世界四大頂尖數學期刊,被美國科學院院士引用。

上個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汪峰、廖睿等通過σ-Pt金屬化(雜)並苯的超分子共聚合模擬自然界用於光吸收的綠色光合細菌。通過設計不同的分子結構,分別建立了三種吸收可見光及近紅外光的功能材料。

並因此登上了《NATURE》子刊。

「英才之搖籃,創新之重鎮」。中國科大擔得起這十個字。

追求創新,保持奮進。校長包信和說的這八個字,也許正是中國科大能夠走到今天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百年名校,還是後起新秀;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正在讀書的學子。只要能夠保持奮進,專注於自己的專業和研究,保持開放,追求創新,就不會缺少前進和被他人所看到的機會。


溫馨提示:本文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後台聯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