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撐杭廣協作 助力廣元農業產業「數位化」跑出「加速度」

科報視點 發佈 2022-07-19T03:08:45.163336+00:00

劉懷英 唐彪「土壤溫度31.8℃,土壤濕度19.2%,PH值7.5」「金龜子30.33%,昨日識別數4」……7月14日15時許,一走進蒼溪縣陵江鎮筍子溝村數字鄉村指揮中心,LED大屏上的一組組數據直接闖入了眼帘。2021年,按照「一省對一省」原則,浙江結對幫扶四川68個縣。


劉懷英 唐彪

「土壤溫度31.8℃,土壤濕度19.2%,PH值7.5」「金龜子30.33%,昨日識別數4」……7月14日15時許,一走進蒼溪縣陵江鎮筍子溝村數字鄉村指揮中心,LED大屏上的一組組數據直接闖入了眼帘。

2021年,按照「一省對一省」原則,浙江結對幫扶四川68個縣。其中,杭州市的餘杭區、蕭山區、上城區、西湖區、拱墅區、濱江區分別結對幫扶廣元市的蒼溪縣、旺蒼縣、劍閣縣、青川縣、昭化區、朝天區。

一年來,杭州、廣元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使命,將杭州產業鏈條長、創新能力強等優勢轉化為了廣元農業產業加快「數位化科技」的新動力。

數位化賦能 川北廣元茶香四溢

5月23日,四川省「雙千兆」創新應用大賽啟動。到7月16日22時,《青川縣「白葉一號」茶葉5G數字駕駛艙》在602個參賽作品中排名第7,獲得7000餘次點讚。

何為「白葉一號」茶葉5G數字駕駛艙?

走進青川縣沙州鎮青坪村村委會,記者了解到,「白葉一號」茶葉5G數字駕駛艙由青川縣、西湖區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在去年打造而成。

藉助數字駕駛艙,「白葉一號」茶葉基地的空氣濕度、氮磷鉀含量等茶葉生長環境數據,都能通過攝像頭和傳感器實時傳輸到大屏幕上。一旦某項指標出現異常,系統會自動向網格員發簡訊,提醒其前去進行精準管護……

青坪村的「白葉一號」從浙江安吉「遠嫁」而來。2018年,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捐贈15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青川縣是受捐地之一。現在,青川縣「白葉一號」茶葉面積超7000畝。

不只是「白葉一號」茶葉,通過杭廣協作,旺蒼縣、劍閣縣等的茶產業科技含量和發展速度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旺蒼縣種茶歷史悠久,早在西漢時期,「高陽坡」茶就被列為貢茶,現有茶園23.7萬餘畝。過去茶農只關注春茶,杭廣協作後「夏秋茶」「科技茶」開發得到進一步加快。

去年以來,在蕭山區幫助下,旺蒼縣落實2000畝茶園進行夏秋茶試點開發利用,並計劃通過機械化設備採摘夏秋茶,預計每畝茶園能新增2000元的茶葉產值。目前,正加快建設的「蕭旺」東西協作項目——旺蒼縣茶葉科創中心,則集茶產業數位化管理、科研等於一體。

「科創中心建成後,我們將與中茶所、川茶所、重茶所等,開展新品種選育、古茶樹資源保護與利用等課題攻關,預計年底可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研成果5個以上。」旺蒼縣茶葉技術研究所負責人表示。

「我們積極支持廣元茶產業發展,促成了開農集團與利州、昭化等縣區簽訂有機茶標準化示範基地6萬畝,總投資32億元,目前項目已陸續開工建設。」廣元市政府副秘書長、杭州幫扶廣元工作隊隊長、劍閣縣委常委、副縣長周展舉例,劍閣縣茶旅融合重點項目茶葉生態公園,從合作洽談到簽約首個協議,用時僅 15天,創造了東西部協作「杭廣速度」。

「余」後春「筍」 柑橘產業茁壯成長

「進入7月上旬,一連幾天35℃以上的高溫,不免讓人有些緊張。」筍子溝村黨支部副書記張家安說,看著數字鄉村指揮中心上提供的墒情監測、蟲情監測等「新農資」,他心裡懸著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筍子溝村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種植柑橘,但種植方式和管護水平都較為粗放。去年,餘杭區、蒼溪縣在筍子溝村落地實施數位化鄉村振興示範村項目,為筍子溝村的柑橘種植注入了全新「科技元素」。

數字科技作支撐,柑橘產業得壯大。

截至6月底,筍子溝村320戶農戶發展柑橘780餘畝,年產量1400多噸,並輻射帶動周邊村社發展柑橘3000餘畝。柑橘單價從0.6元每斤增至3元每斤,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

餘杭區幫扶蒼溪縣工作組組長、蒼溪縣委常委、副縣長劉俊峰告訴記者,有「數位化科技」的助力,筍子溝村的柑橘等產業不斷壯大,去年該村產值突破2000萬元,村集體年收入15萬,農民人均純收入超3.5萬元,僅柑橘一項戶均實現收入1萬元以上。

「我家種了14畝果樹,原來打藥、施肥、用水的技術落後,年收入3萬元左右。去年有高科技的助力,收入提高了6000元以上……」說起杭廣協作帶來的好處,筍子溝村村民何輝祥一臉笑容。

菜園添「智慧」 高山露地蔬菜坐「專列」

盛夏時節,在朝天區高山露地蔬菜種植核心區——兩河口鎮高山蔬菜科技創新與成果示範基地,一片鬱鬱蔥蔥,甘藍、辣椒等蔬菜長勢正旺。

這背後,是「朝天雲蔬」數位化平台(包括曾家山 11個蔬菜種植基地的65套農業四情物聯設備、數位化系統)的有力保障。

「『朝天雲蔬』數位化平台依託數位化技術對蔬菜進行標準控制,為種植戶、專家搭建了技術服務快速通道……」「朝天雲蔬」數位化平台技術人員王軍如是說。

「山高摔死雞,水急不養魚」「春種一坡,秋收一籮」……屬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朝天區,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可耕種地塊小、散、陡,高山露地蔬菜產業是主導產業之一。

去年以來,濱江區、朝天區立足地域實際,運用東西部協作資金給菜園添「智慧」的同時,也讓蔬菜運輸有科技含量更高的 「專列」——實施「山地單軌運輸機」建設項目,安裝4條「山地單軌運輸機」2000餘米。

「蔬菜乘上『小輕軌』,省力、省錢、還省心!」兩河口鎮惠農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蔡萬平算了一筆帳:按每畝地蔬菜產量2.5噸至5噸計算,請人背下山,要花費人工工資500至1000元;用單軌運輸車,單次運輸蔬菜200至250公斤,每畝僅需成本50至100元……「今年,得益於『山地單軌運輸機』,合作社蔬菜複種1500餘畝,產值預計超500萬元。」

有科技作支撐,在杭廣協作的助力助推下,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不僅進入杭州社區超市,種植面積還擴大到26萬畝,預計年產高山露地蔬菜75萬噸,帶動2萬餘戶群眾發展蔬菜種植,促進基地鄉鎮人均增收1.4萬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