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禮教體制

手機用戶石刻古韻 發佈 2022-07-19T04:08:20.385709+00:00

在《周禮》中吉、凶、賓、軍、嘉、冠、昏等禮制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我們僅舉幾例說明:吉禮是祭祀之禮儀,包括祭祀天神,地神和祖先,是五禮之首。

西周龐大的宗法制是建立在禮教基礎上的,周人是以教為政,以禮為法,被後人稱為「禮教」治國。孔子說:「克己複利,天下歸仁焉。」周朝的禮教周密而完善,規範而不亂,王公貴族和個人的一切言行,全部納入禮教的範圍。在《周禮》中吉、凶、賓、軍、嘉、冠、昏等禮制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我們僅舉幾例說明:

吉禮是祭祀之禮儀,包括祭祀天神,地神和祖先,是五禮之首。吉禮有十二個目,主要是祭祀昊天上帝,祭祀日月星辰,祭祀司中、司命、風神、雨神,祭祀社稷五嶽,祭祀山林山澤,祭祀四方百物,祭祀先王。十二個目中依次為祭天、祭日月星辰、祭風雨 、祭五嶽、祭山澤、祭百穀、祭先王---,形成了一個至上而下的祭祀體系,每一項祭祀的順序不能紊亂。祭祀時還要考慮時令和季節,四季祭祀的內容各不相同。

其次是凶禮。凶禮是死傷之禮,人死的時候要沐浴、含飯、小斂 (設靈堂)、大斂(隆重的祭奠)。入斂之後,要設賓、奠、補、吊之禮。下葬之前有筮宅、營冢、卜日、啟賓之禮。下葬之後有修墓、服喪之禮。凶禮有五目:「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凶禮;以吊禮哀禍烖;以燴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凶禮十分繁瑣,分類和程序複雜。

賓禮是天子和諸侯四季朝覯的名稱。向朝廷進貢的方物,都有規定的名目。天子召見諸侯時都有一定的儀節,賓禮的八目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覯,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時聘曰問,殷頫曰視。」

軍禮是行軍訓練之禮,內容十分繁雜,早已經失傳,主要內容有五目:「大師之禮用眾也,大均之禮恤眾也,大田之禮恤眾也,大役之禮任眾也,大封之禮合眾也。」

嘉禮是關於個人的禮節,主要包括有冠禮、婚禮、射禮、飲酒禮。嘉禮有六目:

「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已婚冠之禮親成男女,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以飧燕之禮親四方賓客,以帳膰之禮親兄弟之國,以賀慶之禮親異性之國。」

冠禮是男子二十歲時行的禮節。未冠之前,必須筮日、筮賓,及期行禮於阼。賓以緇布冠、皮弁、爵升,三加其首,復醮於客位。「子字之曰某甫既冠者玄冠,玄端以見君,並謁鄉大夫,鄉先生,所以示其成人也。適子冠於阼庶子冠於房,適子醮用醴,庶子則用酒,所以別適庶也。士以上的官都要行次禮,天子十二歲行冠禮。」

昏禮先派媒人溝通,然後得到女方家允許後,在派人送去彩禮,叫「納采」。問清楚生辰八字,準備好納采,包括上等的綾羅綢緞和珠寶,到了結婚的日子,新郎去迎接新娘,手裡「執雁而入」,然後和新娘一起乘車而歸,入洞房後還要行合歡禮。第二天拜訪舅姑,並宴請他們。三個月後到祖廟去,由德高望重的人主持禮儀教習三從四德和女子禮節。

祭禮為五禮中的最大禮節,又稱為「吉禮」,祭祀的對象是天神、地祗、人鬼。冬至這一天祭祀昊天上帝,在圜丘,也就是國都的南郊,也叫郊祭。除了祭天外,孟春之時還有穀物之祭,仲夏之時還有祭雲雨之祭。孟春之月祭太嗥帝(木神),孟夏之月祭炎帝(火神),年中之月祭黃帝(土神),孟秋之月祭少嗥帝(金神),孟冬之月祭顓頊帝(水神),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要設祭壇祭祀。地祗指的是對土地的祭祀,夏天到了的時候,設祭壇在城北郊有山有水的地方祭祀。社稷之祭以土地和百穀為主祭,《周禮》規定右社稷,左宗廟,社稷土神,拜祭穀神 。因為土地和穀物有利於國計民生,所以凡是建國都要以社稷為先。中國歷代都效仿祖先建社稷壇,現在保存完好的北京地壇,就是古代祭祀社稷的代表性建築。

另外還有山川之祭,祭祀五嶽,天子登臨名山大川設立祭壇。祭祖師是周代的祖廟制度,天子七廟,大夫三廟,士一廟 。祭祀時按時令分為:春曰詞,夏曰灼,秋曰嘗,冬曰蒸。天子五年舉行一次大祭叫「禘」,祭禮是先占卜後祭日,先齋戒,以所祭者之孫或同姓者為屍(主持),卜而宿之,並宿賓。祭祀的前一天傍晚,主人和子姓的兄弟眾賓沐浴,然後要殺牛宰羊祭祀。祭祀三日後,主人和執事的人要烹煮牛羊,舉行儀式迎屍的儀式。等屍入座後,主人、主婦、賓,要向屍獻禮 ,儀式完畢後,送屍回家,然後再烹煮剩下的食物 。

射禮有三種:大射、賓射、燕射。天子大射在宮廷,賓客射在皇帝上朝的地方。燕射是在自家的庭院進行的,大射所用的射具用虎豹皮來裝飾叫「皮侯」。燕射天子用的射具叫「熊侯 」,白色底的周圍裝飾著各種花紋。諸侯的射具叫「麋侯」,紅色的底,裝飾略遜一籌。大夫的射具叫「布侯」,士的射具叫「 獸侯」 ,畫上一般的小動物,凡是舉行射禮,天子三侯,諸侯二侯,鄉大夫一侯,每次射三次,沒有射中者罰酒。

鄉飲酒禮是為尊老敬賢而設的,鄉大夫為主人,士賢為賓介,來賓要到門外去迎接貴賓,然後三拜三讓,從西台階而上,奏樂後主人先拜嘉賓,嘉賓再拜主人,然後各自入座。

朝聘之禮是西周朝廷的禮儀,主要有三種方式:朝廷以外由主管官吏掌管,治朝之位由司土管理,燕朝之禮由大仆主管。王族、三公、卿大夫、諸侯在朝謁時穿特製的服裝參加。朝觀完畢後,天子賜給諸侯車馬、服飾等禮物。外交使節或者是借道而行的官員,有入境的儀式,還要出示「展幣」( 相當於現在的護照)。

樂舞是西周行禮時舉行的奏樂、舞蹈、詩歌等活動。《周官 .大司樂》專門記載了奏樂歌舞的形式和種類。《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制十二簡,以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為六,以比黃鐘之宮適合。《周官》始備言六律、六同,以合陰陽之聲。陽聲包括:黃鐘、大族、姑洗、蕤賓、夷則、無射 。陰聲包括:大呂、應鐘、南呂、函鍾、小品、夾鍾」。還有五聲八音:即宮、商、角、征、羽,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各種重要的樂舞有:祭天神(黃帝之樂),奏黃鐘,歌大呂,跳雲門舞。祭地神(堯帝之樂),演奏大簇,歌應鐘,跳咸池舞。祭四望(舜帝之樂),演奏姑冼,歌南呂,舞大馨。祭山川(大禹之樂)演奏生蕤賓,歌函鍾,舞大夏。祭先妣(湯之樂),演奏夷則,歌小呂,舞大護。祭先祖(武王之樂),演奏無射,歌夾鍾,舞大武。大舞之外有小舞,還有各種表演,有的是歌舞劇,有的是詩劇 。

我們知道周代的立國之本就是用禮教來感化人民,讓老百姓按照周禮的清規戒律去做事。社會各個階層被編織成一個龐大的禮教體系,使之社會和諧的局面維持了將近800年之久。《周禮》是十三經中的一部最大的經典 ,原名叫《周官》,傳說出自西漢的景帝、武帝之際,漢代的劉歆發現了此書,把它定名叫《周禮》。

《周禮》的核心內容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共六官。記敘了三百六十個職官:

天官冢宰第一:大宰、小宰、宰夫、官正、官伯、膳夫、庖人、內饔、外饔、亨人、甸師、獸師 、漁人、鱉人、臘人、醫師、食醫、疾醫、瘍醫、獸醫、酒正、酒人、漿人、凌人、籩人、人、鹽人、冪人、官人、掌舍、幕人、掌次、大府、玉府、內府、外府、司會、司書、職內、職歲、職幣、司裘、掌皮、內宰、內小臣、寺人、內豎、九嬪、世婦、女御、女祝、女史、典婦功、典絲、典枲、內司服、縫人、染人、追師、夏采。

地官司徒第二:大司徒、小司徒、鄉師、鄉大夫、鄉老、州長、黨正、族師、閭胥、比長、封人、舞人、牧人、牛人、充人、載師、閭師、縣師、遺人、均人、師氏、保氏、司諫、司救、調人、媒氏、司市、質人、廛人、胥師、賈師、司稽、胥、肆長、泉府、司門、司關、掌節、遂人、遂師、遂大夫、縣正、鄙師、酇長、里宰、鄰長、旅師、稍人、佞人、土均、草人、稻人、土訓、誦訓、山虞、林衡、川衡、澤虞、跡人、礦人、角人、羽人、掌葛、掌染草、掌碳、掌茶、掌蜃、囿人、場人、廩人、舍人、倉人、司祿、司嫁、舂人、饎人、槀人。

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小宗伯、肆司、郁人、邕人、雞人、司尊彝、司幾籩、天府、典瑞、典命、司服、典祀、世婦、內宗、外宗、冢人、墓大夫、職喪、大司樂、樂師、大胥、小胥、大師、小師、視瞭、典同、磐師、鍾師、笙師、鎛師、旌人、龠師、龠章、典庸器、司干、大卜、卜師、龜人、懂人、占人、巫人、占夢、視祲、大祝、小祝、喪祝、甸祝、祖祝、司巫、男巫、女巫、大史、小史、馮相氏、保章氏、內史、外史、御史、中車、典路、車仆、司常、都中人、家宗人、神仕。

夏官司馬第四:大司馬、小司馬、軍司馬、輿司馬、行司馬、司勛、馬質、量人、小子、羊人、司爟、掌固、司險、掌疆、侯人、環人、絜壺氏、射人、服不氏、射鳥氏、羅氏、掌畜、司仕、諸子、司右、虎賁氏、旅賁氏、節服氏、方相氏、太僕、小臣、祭仆、御仆、隸仆、弁師、司甲、司兵、司戈盾、司弓矢、繕人、稿人、戎右、齊右、道右、大馭、戎仆、齊仆、道仆、田仆、馭夫、校人、趣馬、巫馬、牧師、廋人、圉人、圉師、職方氏、土方氏、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山師、川師、原師、匡人、撢人、都司馬、家司馬。

秋官司寇第五:大司寇、小司寇、士師、鄉士、遂士、縣士、方士、訝士、朝士、司民、司刑、司刺、司約、司盟、職金、司歷、犬人、司圜、掌囚、掌戮、司隸、罪隸、蠻隸、閩隸、夷隸、貉隸、布憲、禁殺戮、禁暴氏、野廬氏、蠟氏、雍氏、萍氏、司窹氏、司氏、條狼氏、修閭氏、冥氏、庶氏、穴柞氏、剪氏、赤發氏、蟈氏、壺諑氏、庭氏、銜枚氏、伊氏、大行人、小行人、司儀、行夫、環人、象胥、掌客、掌交、掌察、掌貨賄、朝大夫、都士、家士。

冬官考工記第六:輪人、輈人、築人、冶人、桃氏、栗氏、殷氏、函人、鮑人、韋氏、裘氏、畫璝、鍾氏、筐人、慌氏、玉人、楖人、雕人、磐氏、矢人、陶人、梓人、廬人、匠人、車人、弓人。

《周禮》的成書年代,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周公創製說。此說代表人物是漢代的劉歆,他認為《周禮》為「周公致太平之際」。隨後的鄭玄認為《周禮》是周公為成王所制官政之法,中國古代經學家持此說者甚多,其著述不可勝數。

(二)作於春秋說。今人劉起軒先生認為《周禮》所載的內容都不出春秋周、魯、衛、鄭四國的官制範圍,沒有受戰國官制的影響。

(三)作於戰國說。何休先生認為《周禮》是六國陰謀之書。漢代的儒生張禹、包咸,明代的季本,清代的崔述、皮錫瑞,以及近代的學者錢穆、郭沫若、顧擷剛、范文瀾都持此觀點,是目前學術界最有影響的一派。

(四)作於周秦之際說。宋儒魏了翁認為《周禮》是秦漢間附會之書。毛奇齡說:「此書系周末秦初儒者所作」。梁啓超先生在《古書真偽及其年考》一書中說:「這書總是戰國、秦漢間,一二人或多數人根據從前短篇講制度的書,借來發表個人的主張」。日本學者池田溫認為《周禮》基本上是戰國時代思想家的構想,至漢代始以今日所見的形式固定下來成書。

(五)作於漢代說。胡適先生認為《周禮》屢屢有「祀五帝」之語,故而推定,其為漢人所作之書似無疑。彭林先生認為《周禮》的主體思想是由儒、法、陰陽五行三家複合而成的,這種多元一體的特點,正是漢初學術思潮打下的時代印記。

(六)劉歆偽造說。此說始於宋儒胡安國、胡宏父子,他們的直接目的是藉此反對王安石變法。胡宏認為劉歆偽造《周禮》是為了「附會王莽,變亂舊章,殘賊本宗,以趨榮利,故假託《周官》之名,剿入私說,希合賊莽之所為」。清代的廖平、康有為等也力主此說。

其實《周禮》也並非完全是官制之書,從總體上看是作者多元一體治國思想的體現。我們說《烏托邦》是一部理想的完美社會結晶,體現了人們對未來社會的憧憬。而 《周禮》也正是這樣一部構築理想封建社會大廈的鴻篇巨製,它所反映的社會觀念和禮教思想體系,表現出作者治國思想和構築封建禮教社會的迫切願望。

《周禮.大宰篇》中作者論述了治國興邦的綱領,六典是治國的總綱,治典就是依法施政,建立法治國家,這是治國的第一要務。教典就是教化人民和百姓,實施全民族禮制教育。禮典是規範各種禮儀制度。政典是關於征伐、兵役、田獵等國家大事的規定。刑典就是各種司法的程序,執法的尺度的法律條文。事典就是關於治理河堤、山川避免發生自然災害的政府文件。

《周禮》規定以八法治官府,八法是全書的綱領,主要是指政府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包括官署和各官署的隸屬關係,官職的職責範圍,官府之間各部門協調辦事的職責,官戒考核各官府的標準,各官府履行職責時應該遵守的法規,用於懲罰和獎賞官員的法規和考核各官府業績的法規。

《周禮》規定以八則治理王城以外公卿、大夫的采邑,一是祭祀的法則,二是設置官府的法則,三是廢置的法則,四是祿位的法則,五是賦貢的法則,六是禮俗的法則,七是刑賞的法則,八是徵發徒役的法則。

《周禮》規定以八柄為權力的歸屬,在輔佐天子時對群臣進行懲罰和獎勵。一是晉升爵位,使賢臣尊貴。二是增加俸祿,使賢臣富裕。三是賞賜賜封,使賢臣得到恩寵。四是提拔重用,使群臣修養品行。五是供給和贍養,使有功之臣能安度晚年。六是剝奪財產,使奸佞之臣貧困。七是廢除官職,以警戒他人。八是誅殺貪官,使他們得到嚴懲。輔佐天子要用「八統 」來規範親族,敬重舊故、任人唯賢,優待有功之臣 ,尊重他們的官位,表彰他們功績。

《周禮》規定用九種職業分配給天下的百姓,它們是:農業、園圃、虞衡、藪牧、百工、商賈、嬪婦、臣妾、閒民。《周禮》還規定九種地稅徵收所需的財貨:

(1)王城之內的地稅。

(2)王城四郊之內六鄉的地稅。

(3)距王城一百里至二百里之間六遂的地稅。

(4)距王城二百里至三百里之間家削的地稅。

(5)距王城三百里至四百里之間邦縣的地稅。

(6)距王城四百里至五百里之間邦都的地稅。

(7)各地出入國境的關口稅和市場營業稅。

(8)山澤、山林的地稅。

(9)各官府所剩的余財。

《周禮》規定九種使用財物的法規來調劑節制財政,稱之為「九式」:

(1)大小祭祀用財的法規。

(2)招待賓客用財的法規。

(3)各種喪事和賑災用財的法規。

(4)飲食、服飾及儀仗用財的法規。

(5)製作各種器物所需開支的法規。

(6)聘問所用禮品的法規。

(7)飼養牲畜所用的法規。

(8)天子按例遍賜群臣所用支出的法規。

(9)天子恩賜寵臣所用開支的法規。

《周禮》還用九種貢法使各諸侯國給天子進貢物品:

(1)進貢祭祀所用的物品。

(2)進貢接待賓客所用的物品。

(3)進貢宗廟的禮器。

(4)進貢聘問所用的物品。

(5)進貢木材之類的物品。

(6)進貢金、玉、珠、貝類的物品。

(7)進貢縫製禮服的材料。

(8)進貢燕遊玩好的物品。

(9)進貢全國各地的特產品。

《周禮》規定用九種方式,使上下級關係協調:

(1)君主他們擁有土地要得到人民的擁戴。

(2)官長以尊貴的地位,使部下尊重。

(3)師長以賢德使受教育者敬愛。

(4)儒士以淵博的學識讓學生信服。

(5)族長以管理部族的能力和智慧,使部族和睦相處。

(6)主人以給人貨利,使家奴出力辦事。

(7)官吏以治理好地方,而得民心。

(8)朋友以誠信和忠厚而受到尊敬。

(9)管理山澤的官員因為物產富庶而 吸引百姓。

以上這些規定是《周禮》全書的總綱,十條官法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

(1)「八統」、「九兩」是統治老百姓的重要措施。

(2)「八法」、「八則」、「八柄」是治理官吏的基本準則。

(3)「九職」、「九貢」、「九賦 」、「九式」是國家理財的基本規定。

同時《周禮》「六典」兼統三者,是治民治國思想的主幹。《周禮》六典中的以教典訓萬民,以禮典諧萬民,以刑典糾萬民,三者相輔相成,組成了重教化、隆禮儀、慎刑罰治理民眾的思想體系。所謂的「八統」,要求國王身體力行讓百姓效仿。所謂的「九兩」是處理人民內部之間矛盾的途徑,使上下協調一致,上通下達。《周禮》中的治官的思想,強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為官的必須尊法守法,嚴格對官吏的考核制度,違者嚴懲不待。在國家財政問題上,《周禮》強調富國強民的思想,注重宏觀經濟的作用,重視中央集權的調控能力。同時把儒家、法家、道家和百家學說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思想體系。以此來構建龐大的治國、治民、治軍的政治綱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