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富豪接受冷凍實驗,原定2017年甦醒,結果解凍時出現了意外

趣觀歷史 發佈 2022-07-19T17:31:32.787176+00:00

1945年的一天,年輕的戰士和朋友擁抱後,一臉平靜地躺進一個形狀像膠囊一樣的罐子裡,然後閉上了眼睛。他的朋友有些難過,但是這是戰士自己的選擇,朋友也只能尊重。他默默地退開了,一群醫護人員走上前去。

1945年的一天,年輕的戰士和朋友擁抱後,一臉平靜地躺進一個形狀像膠囊一樣的罐子裡,然後閉上了眼睛。他的朋友有些難過,但是這是戰士自己的選擇,朋友也只能尊重。

他默默地退開了,一群醫護人員走上前去。

他們利落地在一堆電子屏幕上操作著,那個罐子被關閉,各種儀器運轉起來,戰士被極速冷凍起來,此後他陷入長眠,直到下一次被人喚醒。

人體冰凍的原理

這是一部科幻電影中的場景,電影中的一位超級英雄因為和反派作戰而墜入了深海,在極寒的深海寒冰中被凍了七十年。

他的一位朋友則被人為地冰凍,反派利用他超強的戰鬥力執行各種任務,在不需要他的時候就把他凍起來。

在這部電影中,這兩個角色被冰凍,是一個非常關鍵和重要的設定。

「冰凍」這一背景設定,當然不是國外專屬,實際上國內有許多小說特別是武俠小說、玄幻小說中,也有這樣的元素。

各種「千年寒冰」、「萬年玄冰」之類的神奇冰塊,總是能為劇情提供合理解釋或者推動劇情發展。

那麼,在我們已經高度發達的現代科技中,是否真的有相應的技術呢?

大家都知道,一些暫時不想要小孩的女性會選擇冷凍的方式來保存自己的卵子,這樣為她們的將來多留下一個選擇。

有些人曾經提出,一些現在無法治癒的絕症,也許在將來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那麼是否可以將人體冰凍,帶到科技更加發達的未來,再進行解凍後復活?

雖然這種方案看上來充滿了科幻色彩,但是就單純的理論上來說,這一點是可以做到的。

大腦無疑是實施人體冰凍最需要保護的器官,這也是人體內耗氧量最大的器官。

大腦的耗氧量占了20%以上,一旦大腦缺氧到了一定的時限,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但是如果此時將溫度降低,它的耗氧量也將會大大減少,降到18度的時候就可以減少80%的耗氧量。

基於這樣的理論,可以得出人體冷凍術所需要的大概溫度。

如果將人類的大腦或者人體放置在零下130度以下的環境,基本可以保證大腦結構的完整性。

但與此同時,人體也是會受到傷害的。

首先就是,冰晶會對細胞造成損害。

大家都知道水在低於0度的環境中會結冰,人體內的細胞在面臨低溫時,細胞內外的水分也同樣會結冰。

結冰後形成的冰晶,冰晶會破壞細胞膜和細胞器,最終引起細胞死亡。

不過這個問題也有對應的解決方案,合理使用冷凍保護劑,冰晶的產生將大量減少,細胞就能夠在超低溫環境下被保存下來,這個過程被稱之為「玻璃化」(vitrification)。

上個世紀90年代末,一位叫做Gregory Fahy的美國生物學家,在實驗中成功的復原了一個玻璃化的動物大腦。

這是全世界第1次出現成功玻璃化的案例,並且在檢查後發現,這個動物的大腦細胞沒有出現任何冰晶損傷。

儘管找到了解決冰晶損傷的辦法,但是細胞還面臨著其他威脅,比如脫水或者毒性。

2016年,這位美國生物學家再次成功地復原了一個兔子大腦的切片,這個切片曾經被保存在零下135度的環境內。

電子顯微鏡仔仔細細地檢查了這些細胞,沒有找到任何損傷。

不過,就現在的實驗數據看來,人們還不能確定人類大腦是否能以這些方式避開細胞損傷。

要知道,人類的大腦要比其他動物的大腦複雜得多,根據其不同部位的特徵,還需要採取不同的冷凍方式,而這些冷凍方式是否都能避免細胞損傷呢?

目前還不得而知。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是不可能將冰凍的人「起死回生」的。

不過,這並不影響一些想要冰凍自己身體的人的決定,他們有各自的理由,在生前就已經為自己的遺體安排好了一個超低溫的「膠囊」。

世界上第一個冰凍自己身體的人,生活在幾十年前,到現在,他的身體已經在超低溫環境中保存了半個多世紀。

但凡關於人體冰凍的學術研究或者科普知識,大都會提起這個開創了先河的人:曾經擔任過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的詹姆斯·貝德福德。

第一例人體冷凍

貝德福德出生於十九世紀末,他家境非常優越,自己在加州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

儘管貝德福德在其他領域也非常出色,但是他最擅長、表現得最為突出的,仍然是他的心理學專業。

他曾經在不同的雜誌和學術期刊上發表過不少相當專業的學術論文,而且同行們也對他很認可。

貝德福德也是一個非常自信、有冒險精神的人,他退休之後並沒有就此在家養老,反而開始嘗試不同的生活方式。

從1958年開始,貝德福德先後離開美國去了非洲大草原和亞馬遜叢林,在這些生活條件並不優越的地方,他完成了對自我的挑戰和磨礪。

研究心理學並不容易,這對研究者本人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貝德福德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工作了幾十年,自己內心當然也需要宣洩。

所以在退休之後明顯可以看到他與原來有了很大的不同,似乎貝德福德已經完全擺脫了在此之前的一些束縛,一直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當時,冷凍人體的實驗開始在美國出現,貝德福德得知以後參加了這一項目。

成為了這個實驗項目中的一個志願者,能夠做出這樣的決定與他在退休後過上了自己嚮往的生活有很大關係。

再加上他自己已經身患癌症,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貝德福德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治癒癌症,擺脫病痛帶來的折磨。

就算這只是一個夢想,但是多少也是在心中埋下了一絲希望。

1967年,身體已經非常衰弱的貝德福德住進了一家療養院,彼時他已經被癌症折磨了許久,當時的醫療條件與現在當然不可同日而語,所以他的病症雖然得到了治療,但是仍然不斷惡化。

當他開始出現心肺衰竭的狀況之後,貝德福德的家人按照他的意願聯繫了冰凍人體項目的負責人。

他們希望貝德福德能夠在死亡後立即得到冷凍保存,這樣能夠儘可能完整地保存他的大腦。

項目方對於這樣的要求自然是求之不得,因為志願者越配合,他們能夠得到的數據和實驗資料就越完善。

就這樣貝德福德成為了第1個人體冷凍的實踐者。

1967年1月12日,貝德福德因搶救無效在醫院中去世,享年72歲。

由三個人組成的貝德福德冷凍小組,在他死亡之前就趕到了醫院中,準備為貝德福德進行人體冷凍。

這三個人分別是退休電工納爾遜,義大利生物學家丹特.布魯諾爾博士(Dr Dante Brunol),還有加利福尼亞州聖巴巴拉的化學家羅伯特.普瑞霍達(Robert Prehoda)。

當貝德福德停止呼吸心跳被確認死亡後,身體還有餘溫,血液也還沒有完全凝固。

工作人員立即為他注射了一種肝素,這種注射劑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防止他的血液凝固。

隨後他們用冰迅速降低貝德福德身體的溫度,然後就可以開始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這一步主要是將貝德福德體內的血液完全抽出隨後在他的血管中注入一種生物防凍劑,這種生物防凍劑就是二甲基亞碸(DMSO)。

防凍劑從他的頸動脈注入,由於此時貝德福德已經死亡,注入他血管內的液體不會流動,所以工作人員還必須進行胸部按壓,配合使用一種球囊呼吸器,讓防凍劑能夠保持循環。

因為如果防凍劑不能循環的話,很可能無法在每一處的血管中注滿,那麼貝德福德的屍體很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到這一環節,貝德福德的屍體已經完成了初步處理,接下來工作人員用一個滌綸鋸紙袋子將他的屍體完全包裹起來。

這種袋子就像一個睡袋,看起來類似於一個超大號的透明塑膠袋。

用這種袋子將貝德福德的屍體全部包裹起來,主要是為了隔絕與外界氧氣的接觸,阻斷可能產生微生物的渠道。

完成上述步驟之後,包裹著貝德福德的袋子被放進了一個大盒子,這個盒子裡充滿了乾冰。

此時,一個巨大的問題橫亘在三人工作組面前:他們沒有地方繼續存放貝德福德的屍體。

因為,當時可以用於存放冰凍屍體的專用低溫膠囊裝冷藏罐的倉庫,還沒有建好

這個倉庫位於亞利桑那州,最快也要兩個星期之後才能建造完成。

那麼這兩個星期該怎麼辦呢?雖然目前貝德福德的屍體已經處於超低溫環境,但是這個盒子又應該放到哪裡呢。

納爾遜給自己的一個朋友打了個電話,他告訴朋友自己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

他說他這裡有一個存放冷凍屍體的盒子,暫時沒有地方放置,需要找個容身之地,放置兩三周。

朋友一口答應幫助納爾遜,為他提供一個地方。

於是納爾遜等人便立即出發,他們把裝著貝德福德的盒子搬上一輛皮卡,連夜穿過洛杉磯托潘加峽谷。

後來,納爾遜覺得自己那時候真是太瘋狂了,那些道路非常坎坷崎嶇,而他開著的皮卡後面還裝載著一具被冷凍的屍體。

要做這樣的事是非常需要勇氣的,納爾遜覺得自己那個時候一定是瘋了。

不過他總算是順利地把那個盒子送到了朋友那裡,存放了兩個星期。

在那之後,納爾遜才把貝德福德帶到亞里桑納州,把它存放在了冷凍膠囊里,那其實是一個溫度只有-149℃的液氮罐。

當時,貝特福德的身體依然被包裹在一個滌綸聚酯袋子中,而且還固定在了一個不鏽鋼擔架上。

用液氮代替乾冰來保存,自然更加有用,保存效果也更好。

從那以後一直到1991年,貝德福德一直在那個液氮罐中。

自貝德福德開始,陸陸續續有人和他一樣選擇了同樣的道路。

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大約有400多個人和貝德福德一樣長眠在超低溫的液氮罐中。

他們的目的大都一樣,希望自己能夠在科學技術足夠發達的時候被復活。

那麼這樣的可能性真的存在嗎?

漫長的等待

將人冰凍後再喚醒,這種事理論上是存在的,但是在現實中,這一設想要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實際上,有一些機構雖然提供人體冷凍的服務,但是這種方式更多地被視作一種殯葬方式或者實驗。

因為多年來的研究已經證明,要想把一個冰凍的人體「復活」,遠遠不是設想中的「解凍」就可以了。

僅僅是將冰凍的人腦復甦,就涉及各方面的技術。

包括生物工程、分子納米等技術,而且還有很多難題沒有解決,例如缺氧、冷凍保護劑的毒性、壓裂以及組織再生等等。

就現在的科學技術,並不能完全解決這些問題,而未來還要多久才能真正做到冰凍人體還是一個未知數。

目前世界各國有一些機構,也在進行人體冷凍,其中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阿爾科生命研究基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體冷凍機構。

在這個機構的官方網站上,有各種業務的標價,其中也包括冷凍人體,分為僅冷凍頭部和冷凍全身。

前者的價格為8萬美金(約為人民幣55萬),選擇這項服務的人,可以在自己身故之後將頭部存放在這家公司的液態氨容器內,這種容器內的溫度低至-196度。

如果選擇全身冷凍,則需要花費20萬美金(約136萬人民幣)。

截止到2017年年初的時候,已經有1618人在阿爾科基金支付了費用,其中有149人已經被放入了冷凍罐。

另外美國密西根州還有一家人體冷凍機構,這家機構成立於1976年,到2017年7月時,已經擁有會員1407人,其中有153人已經被冷凍。

這家機構最低的冷凍費用約為28,000美金。

到2018年的時候,全世界一共有5個人體冷凍基地,其中有三個都位於美國,另外兩個分別位於俄羅斯和印度。

他們的價格也不相同,俄羅斯的冷凍機構最低只需1萬歐元就可以購買冷凍服務。

自貝德福德之後,已經有400多人選擇了人體冷凍。

其中也有中國人,第1位進行人體冷凍的中國人是一位女性,她就是一位來自重慶的女作家杜虹。

杜虹去世於2015年5月30日下午5點,她也曾經是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之一。杜虹在晚年患上了胰腺癌,在她進行治療時曾經看到過關於人體冷凍的信息。

有一次和女兒聊天時,半開玩笑的說,乾脆把自己也凍起來。

女兒和女婿經過研究,覺得這個方法可行,於是找到了阿爾科公司,以75萬元人民幣的價格簽訂了冷凍協議。

目前杜虹的頭部保存在阿爾科公司位於洛杉磯總部的液氨容器里。

從貝德福德冷凍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十年,在1991年,貝德福德的遺體進行過一次轉移。這是因為有了更好的冷凍罐。

這種升級是科學的進步,但還遠遠不是貝德福德所想像的那種進步,冷凍技術的提升並不代表可以將冷凍的人體進行復甦。

按照貝德福德最初的計劃,他應當在2017年離開冷凍罐「復活」。

當時的人們預計在半個世紀之後應該有足夠的科學技術可以將人體復甦,但是實際上,這樣的技術還沒有出現。

不要說把人體復甦,就是攻克癌症也還沒有做到。

而且貝德福德的身體也許已經無法再復甦,即便是已經有了完善的復甦科技也同樣如此。

在1991年,也就是阿爾科公司對貝德福德進行轉移時,曾經把他被冷凍的身體進行了詳細的檢查。

這次檢查中發現當時被注入他身體的冷凍劑二甲基亞碸並不具備長期冷凍的效果。

而且,從他身體的其他一些情況來看,貝德福德的遺體應該曾經經歷過升溫。

這就意味著他的大腦很可能已經被破壞,基本不可能再復甦了。

畢竟,貝德福德是全世界第一個冷凍自己身體的人,那個時候就連冰凍人體的技術都還停留在理論,沒有任何經驗可言,在保存他的身體時,難免無法盡善盡美。

即便是現在,其實許多人也僅僅是將人體冷凍視作一種特殊的殯葬方式,真正期盼著自己或者家人能夠起死回生的人,還是不多的。

只是這樣的一線希望,無疑能讓人好過一些,有個盼頭總比什麼都沒有的好。

結語

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被保存在冷凍罐里的人們還要繼續待在那裡。

畢竟科學技術的進步雖然一直在飛速發展,但是很多問題想要解決也並非一日之功。

如果真的能夠將冷凍罐里的人喚醒,到時候他們將要面臨的又是怎樣一個世界呢?

-完-

文丨大歡

編輯丨書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