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剛發行兩年多的刀幣,為何突然要被廢棄?

永生說錢 發佈 2022-07-20T05:18:40.299316+00:00

但是,僅僅過了兩年之後,就於始建國元年進行了一次調整。此時的王莽已經當上皇帝,並建立了「新」朝。但是,受賞者或者是被強行兌換黃金的人,拿到這兩種刀幣,在市場上並不能實現價值的兌現,屬於口惠而實不至,也都心生怨言。

王莽第一次幣制改革發行了「大泉五十」和兩枚刀幣。但是,僅僅過了兩年之後,就於始建國元年(9)進行了一次調整。此時的王莽已經當上皇帝,並建立了「新」朝。這次調整的對象,就是兩年前剛剛發行、為支付新封的王侯並收繳貴族手中的黃金,曾經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兩種刀幣。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是因為在王莽的心中有個小九九。

王莽發行的兩種刀幣,都屬於虛值大錢。因為折算過高,不被市場接受,很難流通,只能用來賞賜或者是強行兌換黃金。但是,受賞者或者是被強行兌換黃金的人,拿到這兩種刀幣,在市場上並不能實現價值的兌現,屬於口惠而實不至,也都心生怨言。因此,王莽篡位之後,就決定廢棄它們,另鑄新錢。

這兩種刀幣因為才發行兩年,突然要被廢棄不用了,也需要找個理由,向世人做一說明。於是,王莽就結合當時在社會上極為盛行的讖緯之說,編造了一個理由,以頒布詔書的方式,作了一番解釋。王莽的解釋非常有意思,集中反映了他的書生氣和迂腐勁。

他說當初居攝的時候,即他被擁立為攝皇帝,就是有皇帝之實而無皇帝之名的時候。為了挽救漢朝的氣數,特意發行了這兩種刀幣,希望以此能給劉漢政權帶來轉機。

他說孔子編的《春秋》是後世帝王行事的法則,《春秋》一書結束於魯哀公十四年(前481)。比照當今,從漢哀帝算起,正好也十四年了,說明漢朝的氣數已盡,這是天命,不可違背。因此,只能廢劉興王。而廢劉興王的辦法就是:

「夫『劉』之為字,『卯、金、刀』也。正月剛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

意思是說「劉」字(繁體)因為有「卯」「金」「刀」等偏旁,含有凶煞之氣,對於他的「新」朝恐怕不吉利。於是他要宣布廢除才發行兩年的金錯刀和栔刀。

王莽的這通解釋,以拆字法做依據,當然都是他的一種說辭。實際上,他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轉移貴族們對他有名無實的封賞,以及強行兌換黃金的不滿,並藉機在他的「新」朝中,推行「去劉化」的政策,力圖迅速去除社會上的漢朝印跡。而五銖錢因為是劉氏政權原有的貨幣,這次也被他順手一起給廢了,給出的解釋是,因為銖字帶有「金」字旁。

按照這一規定,新發行的貨幣,都不能再用「」「」兩字。因為它們都帶有「金」字旁,犯了『卯、金、刀』的金字之諱。於是,王莽就從古籍中找來一個「泉」字,來代替「錢」字。這樣新的幣制除了前一年鑄造的「大泉五十」繼續保留之外,又新鑄造了一種重量為一銖的「小泉直一」錢,想用它來代替原來的五銖錢。規定五十枚「小泉直一」等於一枚「大泉五十」。主幣「大泉五十」與輔幣「小泉直一」,按50:1的比值在市場中並行流通。這種主幣與輔幣並行流通的制度,實際上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主輔幣制度。

這次幣制調整反映出,王莽對自己取得政權的合法性,已經極度不自信。他第一次幣制改革及調整,都不過是這種不自信的表現和「去劉化」運動的組成部分而已。因此,他的幣制改革已經開始呈現亂象。受此影響,民眾此前對王莽盲目崇拜、無限信任的態度,也已經開始出現了細微的變化,大量盜鑄現象的發生就是表現。

愈加不自信的王莽為了制止社會上私鑄的蔓延,竟然出台法令禁止民眾擅自攜帶銅、炭等鑄錢的材料。不讓帶鑄錢的銅倒也罷了,木炭卻是日常生活,以及冬季取暖的必備品,不讓攜帶自然會帶來諸多的不便,必然更加引起人們的反感。

引起民怨的還有,同樣的一枚「大泉五十」,兩年前規定可以兌換50枚、重3.5克的五銖錢。現在又規定只能兌換50枚、僅重0.65克的「小泉直一」。另外,人們習慣使用的五銖錢又被廢棄不用了,尤其引起民眾的普遍不滿。於是在社會上開始流傳「大錢當罷」的流言,意思是說以一當五十的「大泉五十」,使用的時間將不會太長,一定會被廢棄。百姓納稅的時候雖然不得不用新錢,但是,私下交易時卻只信任五銖錢,而不願意用小泉直一。

老百姓對新錢的抵制以及社會上關於「大錢當罷」的流言,使得王莽更加惱羞成怒。他又緊急發布詔書規定:民眾私自攜帶五銖錢、或者謠傳「大錢當罷」者,將比照非議井田制的刑罰來定罪,就是要被流放到邊疆去服苦役。

法律規定的雖然非常嚴厲,但是從諸侯、卿大夫以至於一般的庶民,實際上沒有多少人願意執行,因此而犯罪者不可勝數。《漢書》記載說,此令一出:

「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民人至涕泣於市道」。因為「買賣田宅奴婢,鑄錢,自諸侯、卿大夫至於庶民,抵罪者不可勝數」。

意思是說農業生產和商品貿易都被破壞了,民眾四處乞討為生。因買賣土地、奴婢、私鑄錢幣的人,從諸侯、官員一直到百姓都有,不可勝數。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除了民間對新錢不認可之外,驟然之間在全國範圍之內廢除舊錢、推行新錢,而各地又沒有足夠的新錢可以供應,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於是,王莽又派出諫大夫50人,分別去全國各地,監督鑄造新錢。近幾十年來,在南至江南地區、北至內蒙古、西到青海的廣大地區,都有王莽時期的鑄錢遺址,以及錢範、錢幣實物的出土發現,應該就是這次分派鑄錢的結果。這樣一來,漢武帝經過艱苦的鬥爭才收歸中央的鑄幣權,又被王莽輕易地返還給了各地。

王莽改革社會的初衷雖然很美好,但是現實卻很殘酷。面對巨大的反差,王莽隨後又會出台怎樣的幣制改革措施呢?他精心設計並抱有無限期望值得的「寶貨制」,最終能救民眾於水火、挽狂瀾於既倒嗎?

關鍵字: